葉小果 蔡丹娜

宋杰認為,不管是明線營銷、暗線營銷,最終服務的都是客戶。而營銷歸根結底就是研究人性,把人的本性研究透了,營銷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夜深人靜披衣起,相邀皓月繁星。把酒倚欄舞輕風,天上人間何處?”宋杰站在陽臺上,望著無邊夜色里的闌珊燈火,思鄉之情蔓延,在微信上寫下這些詩句,還配發了一幅夜景圖片。宋杰的家鄉在山西的一個貧窮鄉村,缺水,交通不便,手機沒有信號,但是有純天然的紅棗、核桃、蘋果,還有傳統工藝釀造的陳醋。
宋杰在家鄉的窯洞里生活了14年,如今在外闖蕩又是14年。14歲離家求學,17歲進入保險公司做銷售,踏上他的營銷之路。他曾是東莞酒店業三百多位營銷部長的導師,輔導他們如何精準營銷。后來,他專注于微信營銷,并樹立起鮮明的個人品牌。
“微信改變了我很多東西,我原來開公司不成功,負債近200萬元。通過微信營銷,近一年時間,我在廣州還了債,買了車,買了房。從暗線營銷到明線營銷,我愿意把自己的營銷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首次接受媒體專訪,宋杰對《新營銷》記者說。
宋杰戴著一副圓框眼鏡,眼神明亮,笑容掛在嘴角,下巴留著一撮濃密的小胡子,衣飾簡潔時尚,圈內人和粉絲都叫他“宋老師”,但他認為自己承受不起,更樂意別人叫他“小宋”、“老宋”。他在微信上隨意取了名字叫“商場”,粉絲就稱他為“商場哥”。一次,一位大約50歲的粉絲見到宋杰如此年輕,直截了當地說:“我叫了你這么多聲哥,以后你得反過來叫我。”
雖然擁有十多萬粉絲,但宋杰每天在微信上花的時間并不長,平均每天發布一條微信。為了保證內容的專業性和原創性,他花大量時間尋找素材,如果沒有好的想法,情愿不發。“我要確保發送的信息是粉絲感興趣的,包括我配的圖片都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宋杰強調,“同時,不能傳謠,這個很關鍵。”
宋杰的身材有點“微胖”,他說自己懶于運動。他的愛好包括閱讀詩詞和古典書籍,練習書法,以此平靜心情,也可以從傳統的文化底蘊里獲得營銷的靈感和創意。
在與企業客戶交流的過程中,宋杰發現,很多企業對微信這個新鮮事物的營銷價值與營銷方法知之甚少。他建議企業要足夠重視,要花時間研究消費者喜好,挖掘他們的潛在需求,保持融洽互動。“既然是朋友圈,就不要把客戶當上帝,要把客戶當朋友。”他說。
從鄉村到都市,從底層銷售人員到營銷導師,宋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和人性復雜。他認為:“營銷就是研究人性,就是把客戶群定位好之后,研究自己能夠為他們帶去什么。能不能滿足他們的某個需求與嗜好,要針對他們的興趣點去突破,提供個性化、專業的服務與產品。”
曾經愛吃蘋果的宋杰,現在很少吃,因為“現在的蘋果太難吃了”。在保險公司做業務的第一天,他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座右銘:“人生因為有夢想而偉大,夢想因為務實而成真。”這張字條如今已經發黃,但依然夾在他辦公室的一個筆記本里。關于夢想的含義,他在微信上解釋:“我沒辦法改變世界,也改變不了中國,我僅僅只是想改變那個生我養我的小山村,我想把它變得更漂亮。”他憧憬著,在某個合適的時間,回歸家鄉,把快要失傳的手工釀醋工藝傳承下來,幫村里建窯洞旅游景點,把那里純天然的美味——蘋果、紅棗、核桃,讓更多的人品嘗。
營銷歸根結底是人性營銷
■口述/宋杰 整理/本刊記者蔡丹娜
有人的地方就有營銷
有人的地方,一定有人有針對性地做營銷。營銷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明”的,譬如投放廣告,另一種是“暗”的,專門研究漏洞或者挖掘別人不知道的營銷方式。做暗線營銷的人和企業不想讓別人知道,因為他們采用的營銷方式,不適合放到臺面上講。
暗線營銷求的不是名,主要是企業或個人獲取利潤。而且,暗線營銷的內容不太能被大眾接受,譬如從道德層面或是傳統的倫理層面。有些人暗地里喜歡某些東西,但在公共場所傳播這些信息,會被人指責為不道德。但是,做暗線營銷也是有底線的,即違反法律的一定不能碰。
明線營銷高大上,以大眾覆蓋的方式做,譬如紙媒、電視、網絡渠道等。但做暗線營銷,既要達到客戶期望的效果,又要讓受眾接收信息時不反感,在可選擇傳播方式不多的情況下,只能選擇相對隱蔽的渠道,所以做起來更難。
但歸根到底,不管是明線、暗線,最終服務的都是客戶。因此,要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客戶希望看到什么內容,再思考通過什么途徑讓他們看到這些內容。現在很多企業做傳播,不是為客戶提供服務,而是騷擾客戶,導致它們花很多精力建網絡推廣部門,最終卻毫無成效。
東莞酒店業的暗線營銷模式,可以給企業帶來很多啟示。東莞名聲在外,酒店業沒有統一的營銷方式,但是他們把網絡營銷做到了極致。據我所知,他們一開始是通過QQ傳播,每個酒店的營銷部長管理十幾個、二十幾個QQ群,人數加起來至少有一兩萬。每個群里都有他們的忠實粉絲,營銷部長和助理共同管理QQ群。他們也做論壇、微信,但是他們不通過微博做,因為他們知道,微博做起來是不可控的。
由此可見,無論是暗線營銷還是明線營銷,都要根據企業的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推廣渠道。
了解客戶需求
除了“正常使用”的微信號外,我有近20個微信號,近15萬名微信朋友。這些微信號,我通過辦公室的一堆iPad和手機做維護管理。雖然不可能看每個人發的微信內容,但我把一些優質客戶提到一個VIP號上,將VIP號控制在500人以內。只要有時間,我把他們的內容大概看一下并做互動,因為他們是我真正的客人。
前期是我一個人管理,隨著朋友數量越來越大,現在有兩個同事幫我管理。但是,我保證發送的每一條內容的產生者一定是我。
微信發布后,大約20分鐘后我會去同步一條評論,同事也跟進評論。我不可能回復某一個人,因為我發一條微信后,正常情況下,隨便一個號都會收到幾百個點贊或幾百條回復,我沒有辦法都看。所以我會針對別人對我發送內容的回復進行提煉,然后評價,這樣就能回復所有的人。這樣做,既照顧到客人的感受,也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我發送內容的頻率,平均一天不到一條。因為很多人一天都在發微信,但如果微信內容質量不高,會給客人造成騷擾。因此,我要求發送的每條內容都能引起客人共鳴,或是針對客戶的某個喜好。所以,內容制作一定要精準,內容發送出去一定要引起互動。要保證發送內容是為了達到某一個目的而發,并不是隨性而發。
營銷既有人性化的一面,但又是冷冰冰很直觀的,因此不能任性表達,要顧及客戶看到內容時的感受,這一點很關鍵。我發每條內容時,一定考慮別人看到內容后的反應,而客戶會怎么評論大都在我的預料之中。
最早擴展客戶,我是針對人性的需求,依靠一點點偏色情的內容做。后來我逐步轉化,更注重傳播技巧。現在我有十幾萬粉絲,不需要再額外加粉絲。如果要制造更多的粉絲,只要再開一個小號,告訴朋友推薦朋友加入,一兩天就可以加滿。有一點要格外關注:你朋友圈的朋友,會變成你的客戶。
而現在我在微信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因為操作流程很熟悉。我發布的內容90%以上是原創,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外出尋找靈感,包括內容和圖片,不停地搜集素材。雖然我可能24小時都在微信上,但事實上我每天拿手機玩微信的時間很短,維護基本上是我的兩個同事在做。
我現在做的事,是將微信營銷過程系統化,并且做得更細致。譬如,針對某個行業或某個行業的某個客戶群體,怎樣做出精準定位。
塑造專業形象
之前我曾幫助一個做機票業務的朋友做微信營銷。這家公司依靠百度搜索快速成長起來,現在規模做得很大。但是百度的流量越來越貴,加之客戶購買國際機票的時間、地點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這家公司雖然每月有幾千萬元的營業額,但仍然很困惑:為什么廣告投入成本越來越高,客戶黏性卻越來越低?說起原因,我的朋友說客戶現在的選擇太多了,客戶隨時可以找其他公司。而他們現在的服務方式還是像以前一樣,沒用微信,和客戶交流的方式包括QQ、發郵件、打電話和發短信。我分析這家公司的客戶群體:客戶的需求是出國訂機票,通過QQ等方式無法及時傳遞信息,因為客戶可能在紐約、莫斯科或世界其他角落,時差很大。那么,能不能通過微信與客戶保持聯系呢?這家公司有員工近300人,如果把客戶加到微信上,把微信操作人員定位為機票服務人員,那么客戶要買機票時就會想到他,買到機票后也能隨時隨地溝通,縮小了時間、空間差距。
為此,我的朋友買了一批手機,員工每人一部。在操作環節,我對我的朋友強調,微信營銷主要是兩個概念:進和出。在推送內容方面,禁止員工私自給客戶發內容,這是騷擾。要通過朋友圈,塑造員工的個人品牌和公司品牌。但并不是所有員工都能玩好微信。因此,要找人專門負責文案、美工,審核要發送的內容,保證公司所有操作員每天發送的內容一致。發送文字配圖片的高質量內容,可以讓客戶對業務員產生信賴感。發送的內容可以是服務產品廣告、節日問候、員工生日活動等,關鍵是要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度,表明自己的公司就是專業做國際機票業務的。通過高質量的朋友圈不斷推送內容,讓客戶對業務人員、對公司產生依賴感,客戶要買機票時,就會第一個想到這個業務員、這家公司。通過準確的定位,把自己的員工打造成專業人員,把公司打造成專業公司,方便客戶,讓他們隨時隨地與員工、公司保持聯系,省掉客戶的服務成本和溝通成本,客戶黏性自然會大大增強。
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微信內容發送技巧。發微信要特別注意兩點:第一,是發送內容。有些人只是為發微信而發微信,不需要和客戶互動,只是隨性而發,表達某種心情。但企業營銷不一樣,一定要主動與客戶互動。而發提問式或求助式的微信,有助于與客戶產生更多的互動。有些問題可能讓客戶覺得你很白癡,但事實證明,這種“白癡問題”能驅動別人參與互動,因為它觸動了別人內心的優越感。此外,一般上午發理性的內容,下午發感性的內容,晚上發提問式的內容。
我要求做機票業務的朋友,讓業務員經常把客人的微信翻出來刷一遍看看。譬如,客戶發美食,回復“羨慕流口水”;發美景,問“這是哪里,分享一下”;客戶發公司相關內容,回復“哇,你們公司的企業文化做的真好。有空一定讓老板跟你好好學習學習”。客戶晚上肚子餓了,跟他說哪里有美食。這種做法可以滿足人的被關注需求,讓客戶很受用。這就是微信朋友圈的最大好處。營銷歸根結底就是研究人性,而人的本性就是希望得到別人認可。
第二,是時間選擇。研究客戶的作息時間非常關鍵。譬如國際機票的客戶比較特殊,他們全球到處飛,他們的時間和正常人有點顛倒。因此發送內容的時間可以是夜里12點以后,也可以在早上9點鐘發。我的朋友試用了兩個月,老客戶的黏性比原來增強了很多。譬如原來客戶找業務員沒找到,因時間緊就找其他公司了。現在客戶和業務員隨時隨地通過微信聯系,查詢機票價格、改簽機票等,省掉很多電話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黏性卻大大增強了。
看起來微信營銷似乎很容易復制,但其實真不是這么簡單。從一開始建群起名,怎么讓客戶容易記住,到怎樣發微信,什么時間段發什么樣的內容,以什么樣的內容驅動客戶產生互動,業務員怎樣回復客戶,有一個細化的流程。
企業通過微信個人號營銷,建立你自己的個人品牌和企業品牌,影響客戶,讓他們對你產生信賴和依賴,他們有需求時就會主動找你。
但是有一點企業要特別注意。我走訪的很多企業,雖然做了公眾賬號和認證,但因為加的大都是“僵尸粉”,或者因為騷擾客戶等原因,最終草草了事。出現這種現象,除了現在真正懂微營銷的人不多,還有一點很關鍵,很多企業認為微營銷很簡單,不會動用企業的核心人物做微營銷。正確的做法是,找一個專業、懂行的人做,他不僅懂管理,還要懂產品、銷售、行政、后勤,更要熟悉生產流程、物流體系,包括行業發展趨勢、企業發展方向等,這樣他創作的內容才能迎合客戶喜好,引起共鳴。
營銷的本質是了解客戶需求
雖然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用企業公眾號做營銷,但是所有企業和員工都應該有一個“特殊號”,即一個有特殊用途的私人號。不管是企業老板、營銷人員或者員工,都需要這樣一個特殊號與公司領導、同事溝通。
企業在做微信營銷時,必須把訂閱號、服務號和私人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訂閱號只是一個信息發布平臺,服務號是一個門戶,就像一個企業網站,它是基于微信平臺內部的一個網站。但是很多企業做微信營銷,找人專門做,也開通了服務號、訂閱號,做了一段時間后發現效果非常差。原因是服務號也好,訂閱號也好,只是一個工具,它不具備人性的東西,所以一定要把私人號融進去,與企業號、服務號進行互動,才能提高客戶轉換率。
大型服務企業比較適合做企業號,但是中小型企業,一定要三個號相互配合。通過服務號做好服務,把功能做全,就像是通過手機端展示的一個企業網站。而訂閱號體現的是信息發布機制,通過它發布一些企業資訊、管理方面的內容。而私人號幫助你維護與客戶的感情,提升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建立長效溝通機制。三個號融合,才能做好企業微信營銷。
雖然企業運用很多營銷工具,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各種營銷工具的本質是什么,研究通過互聯網連接另一頭的那個人的想法是什么、想要什么。一旦你知道了他們的需要,你就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發送什么內容。
總而言之,營銷的根本在于:一定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不能騷擾客戶,要給客戶推送他們想看到、想聽到或者想擁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