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電影學院是全國最早開設圖片攝影課程的藝術高校,其教學傳統可以追溯到1956年吳印咸主持北京電影學院建校以來的攝影教學。到1986年電影學院開辦圖片攝影專業,1996年成立攝影學院,真正開啟了圖片攝影作為專門學科的獨立發展之路。經過17年的發展,攝影學院現在的本科教學建構了三個專業方向—圖片攝影、商業攝影、媒體專業。研究生、MFA藝術碩士和博士生的教學也分為專業型和理論研究型兩類,分別強調了在影像創作和影像理論研究兩個方向的高端人才培養。
柯達與樂凱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日益強大的智能手機拍攝、微博及移動媒體,攝影的平臺在數字的羽翼下不斷地擴展。數字影像構筑著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無孔不入地參與著我們的生活。“什么是攝影?”這似乎重新成為一個問題。
幾年的學習過程,學生們從各個角度去解讀攝影,并嘗試創造性地闡述攝影。展覽就是他們提供給我們的一部分答案。
拿著相機在路上逛,看這個世界,感知這個世界,然后拍攝。年輕人的情緒是濃烈的,他們的眼睛常常朝向內心。他們在影像的訓練過程中眼睛慢慢敏感起來,而他們內心的敏感,則更多要靠心的修煉。
用照相機去表達想象其實一點也不比用畫筆容易。在這個影像可以制造的年代,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嘗試去設計、搭建、導演影像。
攝影可以走多遠?它可以跋涉遠方探尋真相,也可以回轉身來貼近個人生活的真實軌跡;它可以由攝影者對社會生活高談闊論,也自如地讓攝影者喃喃自語講述夢境;攝影可以回望歷史與傳統,也可以遙望太空和未來。沒有什么比影像更加真實,也沒有什么比影像更加虛幻。
面對最終的畢業展覽,以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判教育的成果,特別是藝術教育的成果?畢業作品展覽是作為一個結果,還是作為一種預示?
畢業展是終點和起點的臨界,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另一扇門。(朱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