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

大豐港,鑲嵌在江蘇省1000多公里海岸線中心位置的一顆璀璨明珠。作為我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它是長三角地區與國際接軌的最佳跳板。可有誰知道,十幾年前這里還蒿草叢生,蘆葦遍布。正如弄潮兒在海上歷經潮起、潮涌和收獲,大豐港的建設也經歷著探索、發展與輝煌。在不同時期,它都能因時而動,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
潮起
17年前,一輛普通桑塔納,一個簡易工棚,35萬元的啟動資金,開啟了大豐人的建港之夢。經過8年籌備,1998年,大豐港一期5000噸級碼頭工程全面開工。
當初,建港最大的難題是沒錢。一年2億多元的地方財政難以支撐建設港口的巨大工程,中央隨后做出的“停兩港(空港、海港)、修兩路(鐵路、高速公路)”的決定也令來自國家開發銀行的1.5億資金支援胎死腹中。當地一度有謠言稱,港口建設占用了下崗工人的工資,一些施工隊也害怕拿不到工程款而不敢投標,港務局工作人員甚至拿出自己的房產證作抵押向銀行借貸,可惜沒過多久,工程因資金緊缺陷于停頓。
就這樣,大豐港的建設開始了艱難的“向市場要錢”的道路。
1998年7月3日,僅以2000萬元注冊資金,大豐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成立(江蘇大豐海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前身)。在國家交通部領導的牽線搭橋下,中國遠洋集團公司上海置業公司最終同意租賃大豐市沿海國有農場12萬畝農用地,以租賃費用作為大豐港建設的啟動資金。然而,在合作協議即將簽署時,一封“人民來信”讓合作“流產”。
最初的嘗試失敗了,大豐人的斗志卻在失敗與探索中不斷加強。面對建港初期客商不敢投資、銀行不敢貸款、大項目不敢落戶的困局,他們充分利用大豐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這個平臺,通過資本運作、對外拆借等多種方式,破解資金瓶頸。2000年,港口一期工程引來了新加坡一家公司和中國遠洋集團公司上海置業公司近億元的注資。
據了解,大豐港一期工程連同后方配套設施總投資3.2億元,除3000萬元貸款,近一半來自部、省、市的支持,其余資金主要依靠圍墾的土地招商和大豐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的資本運作。
潮涌
2005年10月18日,大豐港一期的5000噸級碼頭終于建成,大豐“靠海不出海”的尷尬局面從此結束,江蘇的沿海開發戰略也開啟了嶄新的一頁。 幾年內,大豐港經濟開發區入駐84個項目,僅2008年開工的10億元以上項目就有3個。一時間,港區的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大豐港建設必須提速。
依靠多年的經驗和大膽探索,大豐港人不斷嘗試和完善市場化融資,學會了用市場的錢辦大豐港的事,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以江蘇大豐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豐港基礎設施投資公司為依托,成功吸引了浙江中源煤業、香港利匯國際集團以及民生銀行的數億元資金。
從此,大豐港的建設駛入快車道,二期碼頭的建成僅用了兩年時間。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大豐港成為一類口岸。隨后,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大豐港確立了港口、港區、港城“三港”聯動發展的戰略。
2009年,大豐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集團下屬大豐海港港口有限責任公司、大豐港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大豐市港城置業有限公司等10余家子公司。 2011年,更名為江蘇大豐海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此后,公司巧借江蘇沿海開發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個國家戰略的東風,勵精圖治、奮發進取。
集團所屬大豐海港港口有限責任公司已開通至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際班輪航線,碼頭吞吐量連年快速增長。201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3000萬噸,集裝箱5萬TEU;接卸各類船舶近3500艘次。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億元,實現凈利潤6000萬元,完成稅額3000萬元。大豐港三期工程也已全部建成,即將全面實現口岸開放。
集團所屬大豐港股權投資資金管理有限公司,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團隊管理、項目公司實施”為基本運作模式,在北京、天津成立融資租賃和合作資金等相關公司,每年通過設備租賃、抵押等形式籌集資金近15億元。
大豐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新建了3萬平方米的耐鹽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到2011年年底,已帶動周邊地區農戶種植3000多畝耐鹽蔬菜。公司還投資1500萬元新建了海水蔬菜脫水加工、速凍、凈菜、包裝及海苔生產線,對耐鹽蔬菜進行深加工處理,不斷提高耐鹽蔬菜產品附加值及市場占有率。
港城建設在集團所屬港城置業有限公司的引領下成績斐然。從海融廣場、國際商務大廈、莎士比亞小鎮等標志性建筑,到五星級半島溫泉酒店、巴厘島溫泉俱樂部等配套設施,再到海融佳苑、星湖花園等智能化生活社區項目,無不彰顯出集團在港城建設中的支撐作用。
集團以港口碼頭、灘涂麋鹿、濕地風電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依托,打造出集觀光、度假、購物、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藍色旅游”一站式服務體系。
向遠方
目前,江蘇大豐海港控股集團已成長為擁有總資產121億元,凈資產47.8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成為鹽城乃至江蘇沿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談及未來發展,集團公司董事長倪向榮擲地有聲:“按照鹽城市委關于‘大豐在沿海開發中當好主力軍的要求和大豐市委聚焦沿海、會戰沿海、決勝沿海的決策部署,集團公司將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全面轉型升級,提升集團公司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發揮集團公司在江蘇沿海開發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集團公司正在積極探索高新技術項目,尋求更節能環保的發展路徑。包括與多家科研單位建立合作關系,開發無廢水、無廢氣、無廢渣的油砂項目;集團還運用國內最先進的低溫還原新工藝,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低溫還原鎳鐵合金示范生產線項目;集團所屬的鹽城市蘇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車輛油料管理系統、市民卡信息管理系統、中小企業信息化平臺和教育一卡通等IT項目,已應用到國內市場,并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集團所屬的上海清能投資有限公司沼氣發電項目已在光明奶牛場試點成功,目前已經實現并網發電,發展前景良好;集團還根據大豐港鹽堿地土壤的實際情況,引進具有國家專利的鹽堿地改良技術,目前通過此技術改良后的綠化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綠化道路達40公里,從以前的單一品種發展到目前可以成功種植90多個品種。
同時,集團緊盯市場導向實現發展良性循環:投資9000萬元建設滾裝碼頭以滿足腹地滾裝汽車的運輸需求。滾裝碼頭與已建成的石化、大件、糧食、集裝箱、通用碼頭等相結合并與大豐腹地產業相匹配,碼頭吞吐能力和吞吐量均將呈現井噴的態勢,港口經濟良性循環效應放大。
集團的海外發展戰略空間巨大,除了積極開拓柬埔寨、澳大利亞等市場外,在上海成立的大豐海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也積極拓展與俄羅斯、印尼、意大利等國家的貿易合作,為集團拓展國際貿易開辟了新的通道。
倪向榮介紹,到2018年,集團將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年利潤60億元以上、總資產600億元以上,港口吞吐量達1億噸、集裝箱100萬TEU,在國內外擁有與集團產業、產品相配套的礦產資源儲量50億噸,形成年產各類銅制品50萬噸、不銹鋼鎳制品100萬噸、石油及其制成品500萬噸。
江蘇大豐海港控股集團公司,一個現代化特大型企業集團,正向我們走來。(實習生許文靜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