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建德
摘要該研究應用數理化理論模型Ⅰ的方法,對福建明溪閩楠林窗更新培育基地進行樣地調查與數據收集,分析探討不同立地因子對林下閩楠生長效應的影響。結果表明,影響林窗更新閩楠生長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坡位、坡向、坡度,且對閩楠生長影響均達到極顯著。在閩楠林窗更新過程中,進行坡位、坡向和坡度選擇十分必要。
關鍵詞閩楠;林窗更新;生長效應;立地因子
中圖分類號S792.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1-07057-02
Effects of Site Factors on the Growth of Gap Regeneration of Phoebe bournei Seedlings
OU Jiande(Mingxi Forestry Bureau, Mingxi, Fujian 365200)
AbstractBy using the quantitative theory I model, sample plots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were conducted on the forestation base of gap regeneration Phoebe bournei in Mingxi, Fujian. The growth effe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site factors on growth effect of P. bournei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 bournei growth were slope position, aspect, slope. The factors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P. bournei growth. In the gaps update process, selections of slope position, aspect and slope are necessary.
Key wordsPhoebe bournei; Gap regeneration; Growth effect; Site factors
在現有針葉人工林下,采用人工植苗方式,引入闊葉樹種,被廣泛應用于低效生態公益林改建以及人工林誘導復層林經營過程。閩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是中國特有的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1一2],為珍貴闊葉樹種,具涵養水源、培肥土壤功能,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上等用材樹種[3] 。有研究表明,閩楠是適合林下造林的樹種之一[4-5],且林窗較林冠下生境能顯著促進幼林生長[6-8],因此林窗更新可作為林下閩楠更新層培育的主要方式。 我國開展林窗研究較遲,且大多集中在對林窗模型、林窗特征、林窗動態及更新、林窗土壤養分、林窗與物種多樣性、林窗干擾和熱力學特征等方面[9],有關林窗更新的立地因子效應方面的影響研究,尤其是應用數量化理論系統地分析林窗更新立地因子效應尚屬空白。科學評價立地因子對林窗更新影響,找出立地因子的主次因素,揭示其生長效應,選擇適宜林窗更新立地因子,對于林下閩楠更新培育十分重要。為此,筆者在福建明溪對林窗更新的閩楠幼樹生長情況進行調查,以期為林下閩楠更新層培育提供科學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
1調查地概況
調查范圍為福建省明溪縣,為閩西北低山丘陵地區。該區氣候為中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降雨量為1 700~2 000 mm,年均氣溫17~19 ℃,極端高溫39.7 ℃。海撥一般在200~600 m,土壤為紅壤、黃紅壤,土層深厚,質地為壤土,土質肥沃,適宜閩楠生長[10]。
2材料與方法
在調查區共計調查林窗更新閩楠樣地43個,幼樹年齡均為3 a。選擇簡單、易測的坡位、坡向和坡度等3個項目,其中各項目又包含不同的類目(表1),記錄相關資料。選定閩楠平均樹高作為評價林窗立地因子的指標。每個樣地隨機調查50株閩楠樹高,計算其平均樹高作為樣地代表值。選用下式數量化理論I數學模型作為閩楠生長基本模型。
4結論與討論
該文運用數量化理論I方法,選擇3個立地因子建立線性回歸模型,得出影響閩楠生長的主導因子依次是坡位、坡向和坡度,這3個因子對閩楠生長的影響均達到極顯著,表明在閩楠林窗更新過程中,進行坡位、坡向和坡度選擇十分必要。
該研究表明,坡位對閩楠生長影響極顯著,且下坡更適宜閩楠生長;坡向和坡度對閩楠生長均有極顯著影響,這與前人研究結論一致[11-14]。
參考文獻
[1] 北京林學院.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0.
[2] 鄭萬鈞.中國樹木志1[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3] 彭龍福.35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產力的研究[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3,23(2):128-131.
[4] 王金盾.杉木·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層樹種評價與選擇[J].安徽農業科學,2014(4):1093-1095,1097.
[5] 陳培儼.杉木闊葉樹混交林不同培育模式的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08,35(3):84-88,91.
[6] 胡立江,沈海龍,趙克尊,等.紅松人工林冠下水曲柳天然更新的最適生境[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5,33(3):7-10.
[7] 張志環,王清君,劉立波,等.不同更新方式對黃菠蘿幼樹生長的影響[J].林業科技,2010,35(6):1-4.
[8] 李傳榮,鄒存利,劉麗娟,等.紅松人工中齡林林隙調控的生長分析[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0,28(3):26-31.
[9] 王家華,李建東.林窗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2006,19(1):27-30.
[10] 徐福余,林思祖,俞新妥,等.閩北木荷人工林生產潛力的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1990(4):289-293.
[11] 陳淑容.不同立地因子對楠木生長的影響[J].福建林學院學報,2010,30(2):157-160.
[12] 金蘇蓉,張邦文,歐陽勛志,等.多因子對楠木容器苗造林生長影響的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3,35(3):456-461.
[13] 王生華.閩楠人工林生長與干形形質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12,39(1):58-62.
[14] 胡永顏.不同坡位對21年生閩楠人工林生長及生物量分配的影響[J].江蘇林業科技,2012,39(4):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