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姝
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加速了傳統村落文化的衰落,一方面,城鎮化使傳統村落的物理空間不斷壓縮,隨之他們的文化符號不斷破壞和遺失,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下,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機制被不斷地破壞,其處境岌岌可危。
“古村落是中華民族的根系所在,是我們共同的文化遺產?!?河北省文化廳廳長張妹芝指出,當前在城鎮化進程中,一些地方過度商業開發,輕視整體保護,破壞了一些古村落原有的文化和生態環境,加之保護經費投入不足,還有村民為改善生活條件對古居村舍進行改建擴建,大量鄉土建筑破損嚴重。在城鎮化過程中,村落人口要素向城鎮聚集,客觀上也導致了古村落自身活力的削弱。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制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抓緊把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和民居列入名錄,切實加大投入和保護力度”。中央對傳統村落保護的決心毫無質疑,但在政策的貫徹和執行層面上的落實顯得滯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在今年兩會上就指出,“雖然住建部、文化部和財政部公布,先后兩批共1561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但由于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沒有必需的法律法規的制約,沒有地方政府的承諾與落實,由于缺乏科學標準與認定,缺乏專家及專業人員投入,以及缺少后續的規劃制定等工作,國家發布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事與愿違,成為一種虛設與空名,絲毫不能阻止傳統村落正在瓦解和走向消亡的現實?!?/p>
據2012年12月公布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有646個村落被列入,2013年8月,又公布了第二批名錄,又有915個村落榜上有名,2014年計劃將編錄第三批傳統村落名錄。在我國的76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就有32萬處文物位于村落中,占總量的42%。目前看來,全國各地傳統村落保護情況差異較大,部分村落保護情況較好,部分自然消亡趨勢加快,還有一些村落面臨著開發式破壞的威脅。據專家估計,目前我國有較高保護價值的傳統村落不到5000個,傳統村落遭破壞狀況日益嚴峻。保護中國傳統村落迫在眉睫,要推進這些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其資金的籌集備受關注。
事實上,近年來中央財政在支持農村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等多個方面,設立了多個專項資金。如今,考慮到保護傳統村落的緊迫性,中央財政將統籌現有的專項資金,集中支持用于傳統村落的保護。
4月25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旨在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意見指出,通過從中央到地方,從社會大眾到村民個人的共同努力,用3年時間,讓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文化遺產得到基本保護,具備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基本的防災安全保障、基本的保護管理機制,逐步提高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綜合能力。
意見明確,通過建立5項保護措施,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完善名錄。按照“一村一檔”要求建立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并實行掛牌保護;二是制訂保護發展規劃,各地要編制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并在審批前通過四部門組織的技術審查;三是加強建設管理,嚴禁拆并中國傳統村落,規劃未審批前,影響整體風貌的建設活動一律暫停,規劃區內新建、修繕和改造等建設活動,要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四是加大資金投入,中央財政利用現有專項資金,分年度支持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支持范圍包括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歷史環境要素修復、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并探索建立傳統建筑認領保護制度;五是做好技術指導工作,每個傳統村落要確定有一名專家現場指導傳統建筑保護修繕等。
4月29日,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在切實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在未來三年時間里,中央財政將統籌整合專項資金,投入100多億元集中保護傳統村落,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及前期準備情況進行使用,今年將先啟動650個左右村落保護工作,明后年視工作進展情況分年一批一批支持。
5月起,天津、海南、湖北、多地啟動傳統村落資源調查,全面摸清全市傳統村落家底。
天津市此次為期一個月的調查,內容包括:村落基本信息、村落傳統建筑、村落選址和格局、村落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村落人居環境現狀等,調查對象以行政村或自然村為單元。這次入村調查,將按“一村一表”要求填寫登記表,拍攝相應照片和提供有關圖件,提出傳統村落保護意見,進行上報。調查將全面掌握全市傳統村落的數量、種類、分布、價值以及生存狀態,建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構建科學有效的保護體系。
5月7日,北京市農委召開2014年農村地區減煤換煤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部署會,會上指出北京市共有52個傳統村落,今年北京市農委將與市文物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委、市文化局等單位,共同研究制定傳統村落保護辦法和支持政策,搶救保護傳統村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