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星
5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08年國家統計局建立農民工監測調查制度,主要在農民工輸出地開展監測調查,2013年的調查范圍包括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農村地域,在1527 個調查縣(區)抽選了8930個村和23.5萬名農村勞動力作為調查樣本。報告準確反映全國農民工規模、流向、分布、就業、收支、生活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情況。
2.69億:農民工總量持續增長
從規模方面來講,農民工總量繼續增長。201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6894萬人,比上年增加633萬人,總量增長2.4%。其中,外出農民工16610萬人,增加274萬人,增長1.7%;本地農民工10284萬人,增加359萬人,增長3.6%。
從外出農民工與本地農民工的增長幅度來看,就近務工成為農民工轉移的新特點。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專項調查處處長陽俊雄認為,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大開發的支持力度有效地促進了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促進了中西部地區富裕勞動力就近轉移。盡管農民工總量在增長,但其增速則呈現出持續回落的態勢。
32.7%:受職業教育培訓比例提高
根據報告顯示,2013年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32.7%,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各年齡段農民工接受培訓比重均有提高。
由于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的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存在不同。在東部地區,農民工就業以從事制造業為主;在中部地區,農民工就業從事建筑業與制造業并重;在西部地區,農民工就業以從事建筑業為主。
46.6% 53.4%:跨省流動與省內流動
根據報告內容可以看出,外出農民工的流動方向存在差異。在外出農民工中,7739萬人跨省流動,8871萬人省內流動,分別占外出農民工的46.6%和53.4%。在不同地區表現出不一樣的流動趨勢:東部地區外出農民工以省內流動為主,中西部地區外出農民工以跨省流動為主。
東部地區跨省流出農民工882萬人,72.6%仍在東部地區省際間流動;中部地區跨省流出農民工4017萬人,89.9%流向東部地區;西部地區跨省流出農民工2840萬人,82.7%流向東部地區。在跨省流動農民工中,流向東部地區6602萬人,占85.3%;流向中西部地區1068萬人,占13.8%。并且,跨省流動農民工主要流入大中城市。省內流動農民工主要流入小城鎮。
2069元:月平均收入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達到2609元,比上年增加319元,增長13.9%,延續了近幾年收入水平持續增加的勢頭。陽俊雄認為,這不僅是經濟持續增長的結果,也是農民工工資水平長期偏低這一不正常現象的合理回歸。
盡管農民工月均收入快速提高,但不同行業間的收入仍舊存在差距:制造業人均月收入2537元,建筑業2965元,批發和零售業2432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3133元,住宿和餐飲業2366元,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2297元。
1.25億:新生代農民工漸成主力
新生代農民工特指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農民工。數據顯示,2013年,新生代農民工總量達12528萬人,占農民工總量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農村從業勞動力的比重為65.5%。這表明,新生代農民工正在逐漸成為農村外出務工隊伍中的主力。
與老上一輩的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呈現出自己的特點。
其一,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農民工占到三分之一,比老一代農民工高19.2個百分點。其二,偏好在東部地區及大中城市務工。其三,更傾向于選擇外出從業。其四,行業選擇以制造業為主,而從事較為勞累的建筑業的比重大幅下降,不及老一代農民工的一半。其五,更傾向就地消費。新生代農民工在外務工的月生活消費支出人均939元,比老一代農民工高19.3%;他們人均寄回帶回老家的現金為12802元,比老一代農民工少29.6%。
84.7%:周從業時間超過法定44小時
農民工外出務工,自身合法權益是否得到保障呢?
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外出農民工月從業時間平均為25.2天,有84.7%的人周從業時間超過法定的44小時。與上年相比,超時工作農民工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在工資支付方面,外出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0.8%,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與雇主或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農民工比重為41.3%,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
盡管存在超時工作有所上升、拖欠工資比重上漲等不容樂觀的問題,但外出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障比例是繼續上升的。其中,參加養老保險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參加工傷保險的比重提高4.5個百分點,參加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比重均提高0.7個百分點,參加生育保險的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