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湘潁
1977年愚人節,二手書商瑞查德在黑鎮宣布成立一個獨立王國,他自封為國王,并任命自己的馬為總理,還制作了一整套護照。當人們紛紛涌向這座城堡,這個鎮早已成為一個世界性二手書集散地。這小小的書鎮,因書繁華,也因書落寞。
1977年愚人節,二手書商瑞查德·布斯(Richard Booth)在其花7000英鎊于威爾士中部偏遠小鎮黑鎮(Hay-On-Wye)買下的一座千年城堡中,舉行了一次華麗的加冕,他不僅自封國王,任命自己的馬為總理,還開始長期售賣黑鎮護照,給他認為有意思的人頒發貴族爵位。當地居民對這位世襲貴族的后裔嗤之以鼻,紛紛罵道:“瘋子。”當地政府更加惶惶不安,唯恐這位紈绔子弟的任性將招致他們被皇室怪罪。
這個有趣的惡作劇,不僅沒有惹來麻煩,反而引發人們紛紛涌向這座城堡。這個修建于1121年的城堡,是羅馬人伯納德伯爵一世為女兒 Neufmarche所造。瑞查德在這里堆滿了從美國購得的二手書,開了一家二手書店。據說,這些圖書的運費是圖書購價的三倍以上。
獵奇的人們這才發現,黑鎮已是世界性的二手書集散地了,“書鎮”(town of books)之名旋即蜚聲世界。事實上,瑞查德自牛津大學畢業后,曾在故土黑鎮上揚言,總有一天他要將這個荒郊小鎮變成全英國乃至全世界都頌揚的地方。瑞查德沒有食言,因他造就了這座書國,瑞查德迅速成為威爾士的名人。
這次作秀,給這個遠離塵世煙火的小鎮帶來了不可想象的收入,尤其是書鎮的周末集市,最令人流連忘返,人們歡樂地聚集在國王城堡腳下的小廣場上。來書鎮的,大多是歐洲人,有淘書的商人,還有慕名而來的觀光客。
如今,這個不到1300人的黑鎮,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二手書店,它們散落在鎮上每一條街的每一個小巷中,從嚴肅文學、拉丁文古籍到園藝、童書、汽車專業書籍,還有藝術、歷史、宗教、政治、物理等無所不含。令人驚奇的是,書店里竟然可以看到價值連城的古書,書齡最早的可追溯到十六世紀。
小鎮雖然熙攘,卻總有一條偏僻的小巷,通向古老的英式民居。今天,小鎮還沿襲著諸多傳統習慣,如每周四的廣場集市,就有樂隊演奏交響樂,臨時搭建的大棚里,附近農戶搬來古舊的長條木桌,販售自家產的羊毛、奶酪、巧克力,以及剛剛出爐的蘋果派,身著中世紀服裝的老先生正販賣自釀的啤酒……廣場正對著那座千年古堡,頗有穿越味道。
與黑鎮距離最近的城市是赫里福德(Hereford),從赫里福德坐公交車到黑鎮需要一個小時,一到周日這個小鎮就像一個沒有航船經過的孤島,連公交車都不通。但它依然是全英國排行第二的熱門景點,每年的黑鎮節能夠給小鎮帶來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這些數字令這個貧瘠的小鎮歡欣雀躍,但很快,當地居民意識到了生活中暗涌的變化。
幾年前,一位美國女人伊麗莎白來到了鎮上,這位女士跟隨丈夫參加了一次黑鎮節后,迅速愛上這座小鎮,買下了鎮中心的一座書店,決定就地長居。此時的書鎮之王已垂垂老朽,幾年前的一次中風令他出現面癱以至行走困難,他的記憶力退化得很快,總是重復絮叨。但瑞查德并不服老,還在堅守城堡書店,并和各界媒體打交道。
后來,鎮上的書商們對瑞查德有了許多不滿,諸如缺乏維護的城堡和不修邊幅的城堡書店往往令游客很失望。書商們甚至舉行了一次“砍掉國王的頭”的大規模游行來抒發這種不滿。主辦人oxford書店的老板保羅說:“我們非常尊敬他,但這不代表我們接受他的一切。”
出于輿論壓力或者經濟需要,瑞查德的夫人致電伊麗莎白,通知她他們夫婦決定出售城堡。伊麗莎白立刻統籌資金,最終以2億英鎊購得城堡。在合約中,有一項為,交易成功后,瑞查德仍可保留他的城堡書店,直到3年后方才撤出城堡。
事情并未因此落幕。沒多久,書鎮上的人分成兩派——保守派和革新派。保守派人士堅持瑞查德開創的書鎮傳統,認為伊麗莎白所崇尚的旅游鎮價值觀將徹底摧毀這座聞名于世的小鎮。而革新派則對改變喜聞樂見,他們認為伊麗莎白帶來了新鮮事物,讓小鎮有了新生機。
一場無聲的戰役默默演變,盡管伊麗莎白澄清自己不是“書鎮女王”,但她成為新一任書鎮領軍卻是不爭的事實。保守派們雖然不喜歡這位新領袖,卻不得不承認,她的確是個好商人。她頗有經營頭腦,曾成功創業,是一個知名的婚慶策劃人。
伊麗莎白開設書店后,擴建了一座后花園式的咖啡館。而后,她在書店和咖啡館之后,設了一所電影院,又在電影院樓上開了瑜伽館。伊麗莎白說,她還打算開一間和書店連接的洗衣房,方便讀者們一邊在書店看書,一邊等著洗衣房的衣服。
眼看著這座守舊的小鎮正被現代商業蠶食,oxford書店的店主保羅開設了黑鎮唯一的一家報紙媒體,他說:“如果她繼續用錢來收買這座小鎮,那么明年,至少有15家二手書店將與我一起搬離這里。因為到那時,這座小鎮已經無藥可救了。”
可以預見,未來的書鎮書店必然不再純粹。伊麗莎白的商業化模式著實帶來可觀的收入,一部分保守派相繼倒戈,決定將這種已經成熟的新型書店模式引入自己的生意。
黑鎮,最終喪失了曾經的平靜,也喪失了名揚天下的本源。這些本源正是當地令人艷羨的幸福感及生活氛圍,也是都市人對過去的一點回顧,對安寧的一點奢求。沒有人能夠說清,在商業利益和居民生活質量的對抗中,誰該獲勝,或許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