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耀 劉安軍 任天斌
收稿日期:2013-12-11
作者簡介:李遠耀,男,碩士。從事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與制備工作。E-mail:460354026@qq.com。
摘要:以醇酸樹脂、多異氰酸酯等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并在該樹脂中加入催干劑、甲乙酮肟等配制了環保型聚氨酯三防漆。研究了固含量、R值[n(NCO)/n(OH)]、原料和合成工藝對其性能的影響。聚氨酯三防漆具有快干、附著力強、電絕緣性能優異等特點,與SYNTHITE?AC-46和BECTRON?4122-37E三防漆性能相當,且綠色環保。
關鍵詞:三防漆;聚氨酯;環保型
中圖分類號:TQ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14)05-0058-04
PCB(印制電路板)作為電子儀器儀表中的重要電子部件,應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及電絕緣性能。在航空、航天及航海等野外惡劣條件下,使用一段時間后,往往因PCB表面防護出現問題,對整個電子系統造成巨大影響,引起系統故障[1~4],可見加強對PCB的防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PCB防護漆最常用的有:有機硅類、聚氨酯類、環氧類和丙烯酸酯類三防漆等4種。其中聚氨酯三防漆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電絕緣性能、防潮性能,其耐磨性能相比其他三防漆更為優異[5]。由于聚氨酯三防漆固化后形成透明膜,使用后無法檢測出電子零件表面是否被三防涂料完全涂覆,致使產品在使用中性能不穩定,甚至報廢,因而要在漆中加入熒光劑以便檢測[6]。
目前,國外已經出現環保型三防漆,有美國Dolphs公司的SYNTHITE?AC-46,德國艾倫塔斯公司的BECTRON?4122-37E、4122-40E和4122-45E等,而國內尚未見此類產品。本文以D80溶劑油為溶劑,采用醇酸樹脂、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等原料合成了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并配制了性能優異的三防漆,該三防漆具有快干、附著力強、電絕緣性能優異等特點。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原料
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Bayer公司;醇酸樹脂,自制;一縮二乙二醇(DEG),四川成都化學試劑廠;D80溶劑油,茂名市富力華石化有限公司;乙醇;鈷催干劑(12%)、鋯催干劑(24%)、鈣催干劑(10%),OMG公司;甲乙酮肟,無錫江德森化工制品有限公司;熒光粉,深圳市永輝顏料科技有限公司
1.2 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的合成
將醇酸樹脂和多異氰酸酯加入到三口瓶中,混合均勻后升溫到88~90 ℃,反應1.5 h;將DEG加入到三口瓶中,調節溫度為68~70 ℃,反應5 h;加入D80溶劑油,同時加入乙醇在60~62 ℃封端反應3 h;冷卻出料得到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
1.3 性能測試
1)固含量
稱取1~2 g的樣品(W0),將樣品置于烘干至恒量的玻璃皿(W1)中,置于100 ℃鼓風干燥箱中烘干3 h;取出玻璃皿于干燥器內冷卻30 min后稱量,重復以上操作,直至恒量(W2),則固含量/%=(W2-W1)/W0×100。
2)黏度
使用流變儀進行測定。測試溫度為25 ℃,選用1#轉子。
3)表干時間
將聚氨酯三防漆涂在PCB板上,根據GB/T 1728—1979 漆膜干燥時間測試法乙法[7]測試表干時間。
4)附著力
將聚氨酯三防漆涂在PCB板上,根據劃格法測試。
5)絕緣電阻
根據GB4677.1—84《印制板表面絕緣電阻的測試方法》[8]進行測試。
6)耐酸堿性能
配制質量分數5%NH4Cl的溶液和5%Na2CO3的溶液,將其分別均勻涂敷在有三防漆保護的PCB板上,3 d后觀察PCB表面是否出現腐蝕、起泡、白斑等現象。
7)貯存性能
稱取50 g樣品于鐵罐中密封好,放在50 ℃的鼓風干燥箱中,7 d后觀察體系有無變化
8)鉛筆硬度
根據GB/T6739—1996[9]手動法測試。
1.4 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三防漆的配方
將上述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加入催干劑、甲乙酮肟等助劑配制出三防漆(配方見表1)。
2 結果與討論
2.1 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的紅外光譜
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紅外光譜如圖1所示。3 324 cm-1處為氨基甲酸酯中N-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2 956 cm-1和2 854 cm-1處為—CH3、—CH2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 741 cm-1為氨基甲酸酯和醇酸樹脂的C=O伸縮振動吸收峰;1 600 cm-1處為苯環的骨架伸縮振動吸收峰;1 536 cm-1處為仲酰胺的N-H面內彎曲振動吸收峰;1 227 cm-1處為酰胺鍵的C-N伸縮振動吸收峰;1 068 cm-1處為C-O-C的伸縮振動吸收峰;765和723 cm-1處為苯環取代的C-H伸縮振動吸收峰;2 270~2 240 cm-1處沒有—NCO的特征吸收峰,說明異氰酸酯基團已經完全反應。
2.2 固含量對聚氨酯三防漆性能影響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僅改變固含量,考查其對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響(見表2)。由表2可知,固含量的變化對附著力影響不大。當固含量低于40%時,改變固含量對體系黏度沒有太大影響,當固含量高于40%時,黏度則隨固含量增加而明顯增大。這是因為固含量較低時,聚氨酯大分子之間纏結程度較低,當固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聚氨酯大分子之間纏結程度較高,漆的黏度變大。表干時間隨固含量的增大而減少。當固含量增大時,體系中溶劑量減少,表干速度變快,表干時間變短。
2.3 R值對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響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僅改變R值,R值對三防漆表干速度影響見表3。當R值較小時,隨著R值增大,聚氨酯中剛性鏈段含量增大,聚氨酯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表干速度加快,表干時間減少。當R值小于2時,R值增大,附著力增大;當R值大于2時,R值增大附著力減小。這是因為當R值較小時聚氨酯中剛性鏈段含量增加,聚氨酯極性增大,附著力增大,當R值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聚氨酯對基材的潤濕性能變差,附著力下降。
2.4 原料對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響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原料對聚氨酯三防漆性能影響見表4。由表4可知,使用TDI時,體系黏度和硬度最大,表干時間最短,使用HDI時黏度和硬度最小,表干時間最長。TDI是芳香族異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最大,因而黏度最大。TDI合成的聚氨酯剛性最強、分子間作用力最大,因而硬度最大,表干時間最短。
2.5 熒光劑含量對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響
聚合物中加入熒光粉可以在UV熒光顯示儀下進行檢測,及時發現PCB板上未涂覆部分,便于進行補涂處理,保證電子產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經試驗發現,熒光劑用量0.1%~0.15%時,UV熒光顯示儀即能檢測,又不影響聚氨酯三防漆透明性。
2.6 封端時間對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響
保證其他條件不變,封端時間對聚氨酯三防漆性能影響見表5。由表5可知,封端時間對外觀沒有太大的影響。封端時間大于3 h時,聚氨酯改性醇酸樹脂黏度較低;封端時間小于3 h時,封端不完全,樹脂中殘留的NCO含量較高,與空氣中的水分反應,進而交聯使體系黏度增大,貯存穩定性下降。
2.7 與同類產品性能對比
自制三防漆與市售三防漆性能對比見表6。自制的聚氨酯三防漆具有快干、附著力強、電絕緣性能優異等特點,與市售的三防漆性能接近。
3 結論
(1)固含量對聚氨酯三防漆的附著力無顯著影響。當固含量較低時,固含量變化對漆的黏度影響較小;當固含量較高時,其變化對黏度影響較大。固含量越大,表干時間越短。
(2)聚氨酯三防漆的表干時間隨R值增大而減小。當R值較小時,隨R值增大附著力增大;當R值較大時,隨R值增大附著力減小。在該工藝條件下,使用TDI合成的三防漆黏度和硬度最大,表干時間最短。
(3)熒光粉用量0.1%~0.15%,可用熒光顯示儀檢測,且不影響聚氨酯三防漆的透明性。
(4)封端時間大于3 h合成的三防漆綜合性能較好。
(5)自制聚氨酯三防漆與國外同類產品性能相當,且環保性好。
參考文獻
[1]Roger J Peirce,Raymond P Becker.Process for conformal coa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US,5246730[P].1993-9-21.
[2]Kamlesh Gaglani.Dual curing conformal coatings:US,5312943[P].1994-5-17.
[3]Daniel M Lynch.Polyurethane conformal coating process for a printed wiring board:US,5863597[P].1999-1-26.
[4]曹立榮.PCB三防工藝技術進展[J].安徽化工,2010年增刊(2):16-18.
[5]陸勇.印制電路板組件表面三防涂覆材料性能研究[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00,10(5):26-28.
[6]張震,李麗,榮海宏,等.環保型紫外熒光三防涂料的制備[J].現代涂料與涂裝,2011,14(1):28-34.
[7]GB/T 1728-1979,漆膜干燥時間測試法[S].
[8]GB4677.1-84,印制板表面絕緣電阻的測試方法[S].
[9]GB/T6739-1996,涂膜鉛筆硬度測試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