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冰

許多人說,過年真沒有什么好玩的。可你知道嗎,古人過年時可有著很多有趣的玩法,只是在世事的變遷中漸漸失傳了。
古代大富翁——升官圖
麻將無疑是過年最流行的游戲。古人過年其實也是打牌的,只不過玩的不是歷史才區區百多年的麻將。清人讓廉在《京都風俗志》中記載,人們在除夕時“兒女終夜博戲玩耍”,這個博戲是多種棋類游戲的總稱,包括可以遠溯到殷周時期的象棋鼻祖六博、撲克鼻祖葉子牌等。不過現在絕大多數博戲都已經消失了,只留下由它們演變而來的麻將、象棋、牌九。在眾多已經消失的博戲當中,升官圖當屬最有意思的游戲了。
升官圖誕生于唐朝,是一個叫李郃的吏部侍郎發明的。據唐《骰子選格序》記載,這種游戲“以六骰雙雙為戲,更投局上,以數多少為進身職官之差。”也就是將唐時的官職寫在不同的格子里,用擲骰子來決定玩者的官職進階,當時被叫做彩選格。到了北宋,史學家劉貢父按照西漢的官階重新設定了彩選格,并將其正式命名為升官圖。升官圖隨著朝代的變化,里面的官職也隨之改變,一直流傳到到民國才漸漸消失。
到清朝的時候,升官圖已經演變得十分完善,在民間頗為流行。清代的升官圖最多能夠十個人一起玩,在圖的起點有“出身”兩字。開局的時候玩者要先根據擲骰子的大小來決定自己游戲開始的出身職位,不過在升官圖里最大的骰子數不是六而是與“仕途”的“仕”同音的四(稱之為紅),要是運氣好擲出六個紅就可以跳過白丁、知州等官職,直接達到最高的衍圣公,從而贏得游戲。在決定了“出身”之后,開始擲骰子,按照“兩紅為德,兩六為才,兩五為功,兩二為柔,兩幺為贓”的規則,在官位表上晉升或者降職。這個擲骰子的規則,也正是古代考察官員升遷降職的標準。按照這個標準,誰最先晉升到最高等的官職就贏得游戲。
不過,在清代變得很完善的升官圖可不僅僅是擲骰子看運氣就能贏那么簡單,它將不同的官職劃分成了不同的系統。在官職晉升時,選擇進入哪個系統,可就是游戲中需要動用智慧的地方了。因為升官圖并不是一直升職就會領先,如果光是貪圖快速晉升官職而進入了像翰林院這類的清水衙門,你就會發現,在接下來的很多輪里只能被困在這個系統里。反倒是有時被降職到地方從知縣做起能夠后來居上。
臺灣作家唐魯孫是清末珍妃、瑾妃的堂侄孫,他幼時便是玩著升官圖長大的。在他看來,升官圖里這種晉升方式和清代官員真正的晉升路線是十分相符的,真實再現了當時官場的潛規則。“玩上一局,從擲‘出身到‘大賀,最快一小時半,慢則兩小時甚至到兩小時半。玩過兩次之后,不但對于有清一代官階黜陟升遷可以洞悉始末,對于何者是官職,何者是差事,自然而然有了明確分野。”他還曾收集了很多不同朝代的升官圖,發現都體現了當時的官場特點:唐朝的節度使權力頗大;南宋、北宋官階雖大致相同,但是南宋的官階升降頗亂;明后期的升官圖有了東廠西廠錦衣衛和太監,官階升降弄得毫無章法,一塌糊涂,是對當時宦官專權的深刻諷刺……而到了民國時候,升官圖變成了總理、大總統等“時髦”官名,原來的六個骰子的玩法因為太復雜,也逐漸改為更為簡單的,寫有“功、德、才、贓”四個字的四面陀螺來決定官職升遷了。
這種很像現代大富翁類游戲的升官圖,不僅比麻將有趣,更是當時官場文化的一個縮影,只可惜因為觀念的變遷和游戲的復雜,在民國后漸漸失傳。
元宵節做個小偷——相偷戲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在這天人們主要的玩法就是賞燈、放花、猜燈謎、吃元宵。不過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古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做個快樂的小偷。
早在南北朝時期,北方鮮卑族在元宵節就有“相偷戲”的有趣玩法。這種過節時互相嬉鬧的游戲,在隋時傳入中原,居然日漸流行起來。在元宵節,人們會借著互相拜年的機會偷一些無傷大雅的小東西。偷東西的人將偷到東西看做是從別人家借到福氣,而丟東西的人會笑嘻嘻地拎著糕點去換回被偷的東西來迎回福氣。清代詩人查嗣瑮曾在詩中描寫“相偷戲”的場景:“六街燈月影鱗鱗,踏遍長橋摸鎖頻,略遣金吾弛夜禁,九門猶有放偷人。”這種“相偷戲”到了南方則演變成了偷菜。在元宵節時,人們蜂擁而出去菜地里偷菜,父母偷蔥回去給孩子吃取“聰明”的兆頭,少女偷菜祈禱自己嫁個好丈夫。菜園主人和偷菜者之間的追逐則成了一種歡快的游戲,哪怕偷不到菜,被菜園主人訓斥幾句也成為一種好兆頭。
在宋朝的時候,元宵節每家都會在自家門口放上幾盞燈。人們認為若是夫婦一起去偷回別人家門口的燈藏在床鋪底下就能很快懷孕。不過偷燈也不是隨便找一家就去偷,而是特意選擇姓劉或是姓戴的家門口的燈,因為劉、戴有著留住、帶來孩子的諧音,更好討個求子的彩頭。
古人在玩“相偷戲”的時候,除了偷東西,居然還有偷人的玩法。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曾記載,元代在元宵節會“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雖竊至妻女不加罪。”也就是說,在元代的元宵節會有三天可以偷東西的時間,這個時間里人們甚至會“偷”別人家的妻女,等人拿好東西贖回去,真是夠奔放的。
古人過年玩這種“相偷戲”的游戲,正是要在過年那些繁瑣的祭灶等儀式之外尋找一種戲謔、童趣的玩法,來讓年過得更有趣味。
古人尚能把年玩得如此有滋有味,作為今人的我們也應該尋些有創意的玩法,讓日漸寡淡的春節能重新有趣、好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