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時,船長李俊錫逃跑時背影還沒有在人們眼前散去,與這位船長的人格一同逝去的還有船上200多條原本燦爛的生命。
CAPTAIN是機長,也是船長的尊稱。在傳統的西方世界,CAPTAIN是最受尊重的職業之一。當然,與尊重相匹配的是責任。任何一名合格的機長,都早已把機長的最高職責牢記于心:民用航空器的操作由機長負責,機長應當嚴格履行職責,保護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的安全。
無論是創造了哈德遜河奇跡的薩倫伯格機長,還是在心臟病突發時忍痛停車的公交司機,抑或是為保護學生而被捅傷的中學校長,他們都用實際行動捍衛著自己職業的尊嚴。在安全至上的航空業,機長肩膀與袖口上的第四道杠清清楚楚地強調著“責任”二字。任何時候,機長都要挺直腰桿堅定地扛起四道杠的重任。
“說一千道一萬,這都是做人的問題。”本期我們在首都機場的一架波音787飛機上專訪了海航飛行部經理邢濤機長,低調做人、用心做事是對他最好的注解,在他的帶領下海航787機隊的安全指標在全球航空業名列前茅。談到機長精神,邢機長沒有說太多,對他來說這種早已融入血液的職業操守并無更多解釋的必要。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泛亞航校首席執行官Stephen Goddard先生也曾經是一名飛行員,面對類似的問題,他的回答沒有英雄主義,只有專業精神。“面對危急情況,每個機長都可以做到同樣的事情,這就是飛行的魅力,緊急情況充分展現一個專業飛行員的風險評估能力,在壓力下的決策和執行能力,這需要不斷的訓練和精確的準備。”
其實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機長精神”,它不一定需要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也不一定需要在危急時刻力挽狂瀾,它需要的是每個人對自己職業尊嚴的努力堅持。在航空業,沒有哪份工作無關緊要,這正是每個人身上的機長精神。
出版人:肖治垣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