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勤



不管是成熟發達的美國航空市場,還是快速發展的中國航空市場,飛行員都是熱門人物。在美國,老氣橫秋的航空公司為了減輕飛行員高薪的“包袱”,不惜動用破產保護這個最后的大招;在中國,飛行員特別是機長的短缺,嚴重制約了新興航空公司的發展,甚至傳出個別公司根據已有飛行員來購買飛機的消息。
業內對中國飛行員供求趨勢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不管是看漲還是看空,飛行員培訓市場就在那里,如果國內廣漢飛院和民航大學朝陽學院的學員們無法說明問題,那么北美航校里隨處可見的中國面孔仍能看出中國市場對飛行員的強烈需求。
在鳳凰城這個美國中部的陽光之城,有這樣一家航空培訓學校,它已經累計培訓了超過4500名飛行學員,其中中國學員超過3000名;目前在校的400名學員中,有320人來自中國;它還是中國民航局在海外認可的141部航校中資格最老的一批,與大多數中國航空公司和學校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它就是泛亞航校(TransPac Aviation Academy)。
日前,本刊記者采訪了泛亞航校的首席執行官Stephen Goddard先生。Goddard飛行員出身,他既有美國海岸警衛隊學院的軍校學位、又攻讀了倫敦商學院的MBA;他曾經駕駛直升機參與海上救援,又在財富500強的企業中摸爬滾打;終于在2008年成為了泛亞航校的掌舵人。這個飛行與管理相結合的職位對Goddard來說如魚得水,盡管面臨巨大的市場和安全壓力,Goddard依然希望能為中國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為中國學員提供更多的幫助。
《環球飛行》雜志=WF Stephen Goddard=G
“看著學員逐漸成長為令人尊敬的機長,讓我相當滿足。”
WF:是什么因素促使您開始學習飛行的?
G:像很多年輕人一樣,初次的飛行體驗給帶給我的是一種擁有強大的力量、自由和浪漫的感覺,這吸引了我。當然我很快意識到駕駛飛機是一項需要極高紀律、嚴格執行各種制度且規范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擁有這樣能力的人才能夠勝任。
WF:您是否擁有飛機?是什么機型?平時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G:不,我沒有。作為一個擁有很多年輕孩子的父親,我沒有時間也無法在工作以外承擔這項奢侈的花銷。
WF:在軍隊主要駕駛什么機型,十多年的軍隊生活教會了您哪些人生信條?
G:我在軍隊的服役時間差不多有10年左右,我的軍隊生涯大體由在海軍駕駛戰斗機和在海軍和海岸警衛隊中駕駛搜尋和搜救直升機這兩個部分組成的。這兩種經驗非常不同,但是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我所有的飛行時間都是在海面的上空度過的。對于我在軍隊中的經驗,我都可以寫一本書了,我學到了領導力、專業性、正直、責任、團隊精神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性。
WF:能否具體介紹一下您在軍隊中參與的空中救援任務?
G:很難描述救人后的自我滿足感,特別是有些時候獲救人員差點兒就放棄求生,而我的工作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了軍隊授予的6次英雄獎章,并且成功救起190個人。同時,我也作為營救項目負責人在多次災難過程中指導大型搜救工作。每次這樣的工作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回憶,我以此為榮。
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必須面臨搜救失敗的狀況。那就是你沒有找到遇難的人員或者沒有及時找到他們,這些情況帶給我最深的遺憾。因此,施救工作需要前期的大量安排和組織工作作為鋪墊,這也是這個工作最特別的地方。不過,我認為我同事們的勇敢和責任感是促使我堅持下去的原因。他們的無私奉獻甚至不怕冒生命危險去營救別人的精神永遠感動著我。有一群無私的英雄在身旁,讓我總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人性。
WF:退役后,您讀了MBA,先后在多個企業擔任重要職位,為何再次回到航空業,成為泛亞航校的CEO?
G:是的,因為我希望在軍隊生涯外去嘗試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所以我選擇離開飛行事業開始進入商業領域。特別是我對于追求嚴謹的公司文化和不斷改進的運營效率有很大的熱情。離開軍隊后,作為一個高級管理人員我很幸運的是在商業領域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這也得益于從以前的失敗教訓中汲取的經驗。
泛亞航空培訓學校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機會,它兼有挑戰性,并且集合了我對航空的興趣以及我過去在航空業、商業以及幫助人們自我提升的工作經驗。坦白來講,這對于我來說真是太完美了,那就像是命運一樣帶領我走向泛亞航校。
我需要在這里指出的是,這個工作每天給我帶來了非常大的滿足感,我周圍有那么多年輕人,他們都對于每天的工作富有激情。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很榮幸能夠在這里中擔任如此重要的職責。我認為每一個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對他們的工作充滿滿足感,他們看著這些年輕的學員們在與我們相處的時間中慢慢成長、成熟并且成為專業的飛行員。更重要的是,這些學員們未來將成為令人尊敬的人,這給了我相當大的滿足感。
“飛行安全的關鍵在于辨別潛在風險”
WF:英雄機長薩倫伯格(Sully Sullenberger)曾說他的一生致力于航空業的安全,幾十年的飛行經歷都在為哈德遜河迫降的3分31秒做準備。您是如何理解飛行員這個職業的?
G:我認為薩倫伯格機長在那些情況下讓飛機著陸干得非常不錯,但是我并不認為這可以稱之為勇敢,我認為在那種情況下每個機長特別是我們訓練過的人都可以做到同樣的事情,并且在遇到相同情況下得到同樣的結果。
我并不是要對他的貢獻打折扣,我只是說他僅僅完成了自己應做的工作而已,這就是飛行的魅力,充分展現一個專業飛行員的風險評估能力,在壓力下的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這些能力都是通過不斷的訓練和精確的準備措施而產生的。真正讓薩倫伯格機長獲得成功的不是那天在遇到緊急情況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更重要的是在緊急情況發生前他所投入的訓練和準備。這就是為什么在真正情況發生后,他的決策力、判斷力和執行力毫無差錯可尋。
WF: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您作為一名飛行員,對飛行安全是如何理解的?
G:飛行安全關鍵在于辨別潛在風險,把控和降低風險,在權衡這些降低后的風險和結果后,做出正確的判斷。我認為這對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即使我們選擇逃避生活,但是生活本身還是擁有很多風險。
毫不夸張地說,即使你躲在被子里面還是有地震發生,你的房子也會由于地震而倒塌。所以我們不能逃避風險,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系統地認知并量化風險,這就需要把我們的首要工作提前完成,并在風險中成長。那么,在經過這個過程后,我們對風險的掌控程度也會逐漸提高。
比如,假如我租賃飛機帶領我的家人出去度假,這肯定比我駕駛直升機去海上救人所要承受的風險低很多。這就是飛行安全的核心意義,飛行是一個持續性地提高風險認知的過程,最后做出正確的決定以降低這些風險。
要知道飛行在統計學上是一個非常安全的行為,但我認為,這得益于我們投入了大量精力去識別和管理風險。意外發生通常是我們沒有及時認知到風險,或沒有完全理解風險、或是因為我們的決定不能正確地平衡風險和回報。當然,還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采取足夠的風險降低措施。但我認為,這種情況并不常見。我覺得飛行業者是很善于積極減輕已知的風險的,通常我們要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
WF:在日常教學訓練中,泛亞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的?
G:一直以來,我們不斷改進教學風格和方法,以適應跨文化培訓帶來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們投入巨資用來招募最好的飛行教官,并對他們進行大量培訓。坦率地說,在美國找到有飛行駕照的飛行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有駕照并不一定意味著他們都是優秀的飛行員。即便是好的飛行員,也不一定是好的飛行教官。找到一個好飛行員,同時又是一個好老師,而他還能適應這種跨文化背景的培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寫出20頁關于泛亞航校如何進行安全監管的流程和程序。安全管理已經深植到學校的每一個系統、流程和程序中。我們非常關心學員和員工的安全,他們也是我們的家人。
我們投入了巨大的技術力量,在訓練流程、程序和訓練文化中營造安全第一的氛圍。這已經深值于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文件中,更深植于我們在這里所做的一切,從他們來到的第一天開始,我們的學生就是積極的參與者。學員們是泛亞航校所有安全計劃、流程和程序的主要參與者。
我會親自迎接每一個新入校的學生,并花3個小時與他們在飛行安全方面的作用和責任進行溝通。在課上,我們教授的重要概念,包括在飛行前的例會,調度程序,這些都會進入我們的檢查清單,并在每一天的飛行訓練中進行實習。坦率地說,成為一名專業飛行員的所有訓練都與安全問題訓練不可分割。我無法想象學生在這里的每天甚至每小時的訓練中缺少對安全的教育培訓!
“學員應從訓練時就培養機長般的自信”
WF: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世界的航空市場都遭受重創,您在那時入主泛亞航校,經歷了哪些困難,如何帶領泛亞航校走出困局?
G:你說的沒錯。但泛亞航校所在航空業培訓業務仍處于增長之中,特別是在亞洲,尤其是中國,這是我們業務的主要來源。毫無疑問,航空業將繼續在中國快速增長,雖然我們是這個市場中最大且最有歷史的,是外國飛行學校培養中國飛行員的典范,也是最受中國業內認可和尊重的公司,但我們仍然只是整個培訓供應的一小部分。我認為我們很幸運的可以和客戶一起在經濟低迷時共渡難關,我們對自己能給客戶帶來價值回報感到自豪。
WF:泛亞航校何時成為中國民航局在海外的指定飛行培訓機構?
G:我們成為指定機構已經有12年了,這些年中我們一直服務于中國市場,并且符合中國民用航空局管理規定,我想這是在中國以外任何飛行學校最長的連續對華服務時間。接受中國民航局審查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包括檢查和審計,并一直處于中國民航局管理監督中。
WF:北美地區有眾多航校,大小不一,對于來自中國的飛行學員來說,泛亞航校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
G:說到優勢,最簡單的是我們的位置,我們的基地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平均每年有355天晴朗的陽光天氣,這讓我們這非常適合初次航空培訓,一個連續的,無中斷的學習過程對飛行訓練來說非常重要。在世界上很少有地方能與這里的天氣比較,一些歐洲國家選擇在亞利桑那州進行飛行訓練也是因為這里的天氣優勢。
其次就是我們在亞利桑那州南部擁有非常完善的航空基礎設施。這里有多個小型機場組成的機場網絡,共有100多種不同的設施供聯系起降,更完美地融合了多種簡單和復雜空域,使培訓既有效率又具相關性。在這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小型機場建設以及低空開放等方面,我想這肯定是中國的飛行學校目前的主要挑戰之一。
此外,我們還有頗具競爭力的燃油價格(相對于歐洲和澳洲)和浸入式的英語環境。在航空業,英語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國際航班都以英語進行交流,航空英語非常復雜,即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想要掌握這種語言也需要花費相當的公務。雖然中國的年輕人來美國前都接受了多年的英語課堂培訓,但是這些培訓都是針對寫作和閱讀,而航空英語更強調口頭表達能力,包括理解和發音等關鍵技能訓練。在泛亞航校,我們的學生在英語環境中訓練了整整一年,這可以使他們很好地掌握航空英語并幫助他們完成訓練。
WF:中國學生在泛亞航校學習時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泛亞航校是如何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困難的?
G:飛行學員首先要有學會進行時間管理,并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也就是要學會管理你的學習進度。如果拖拖拉拉直到考試前一個星期,考試不通過是必然得,誰都不可能在考試后重新“理解”知識,因為我們的教學都是前置性的。
對中國學生來說,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自信。這跟中美兩國間的文化鴻溝有關,相比美國人來說,大多數中國學生不太愿意提問題或者挑戰教官。這種習慣已經滲入到他們的生活。但這恰恰不符合作為機長所需要擁有的自信,因為機長必須有足夠的信心在適當的時候發揮駕駛艙的領導權。因為他們是第一責任人,必須要對身后幾百人的安全負責。
飛行安全關鍵在于辨別潛在風險,把控和降低風險,在權衡這些降低后的風險和結果后,做出正確的判斷。我認為這對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即使我們選擇逃避生活,但是生活本身還是擁有很多風險。
這種習慣已經滲入到他們的生活。但這恰恰不符合作為機長所需要擁有的自信,因為機長必須有足夠的信心在適當的時候發揮駕駛艙的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