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文
【摘 要】森林資源作為我國重要的陸地資源,其不但是我國國民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更是維系子孫后代延續的物質基礎,承擔著國家自然資源發展的特殊使命。因此針對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的損害和可采資源日趨枯竭的嚴重現實,我們更需要嚴肅面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培育與森林的適度開發等問題。這樣我們的森林資源培育、科學利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才能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經濟效益 、生態保護、 生態平衡效益的多重受益。本文探討了森林資源培育含義和森林培育的措施。
【關鍵詞】森林資源;培育;意義;培育措施
森林資源是指在相當廣闊的土地上生長的很多樹木,林木是建筑業、工業的重要原材料。并且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防止水、旱、風、沙等災害的作用。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生態系統中結構最復雜. 功能最多也最穩定。森林資源是人類和其他的生物同生共存的重要基礎和核心支柱。現階段隨著森林資源重要性的顯現,森林資源逐漸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環境等的重要指標,因此在我國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是,要保持、發展綠化達標成果,真正做到森林資源的永續應用,我們仍然面臨著怎么樣科學地進行森林資源培育的難題。
1 森林資源培育
加快森林資源的培育,全方位保護、 恢復森林生態系統。要抓住林業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生態建設,要通過政策支持和發展替代產業,逐步調減木材產量,使人為因素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徹底得到遏制。所謂林業,是為進行森林經營組織起來的,以進行木材、林產品生產和保護性資源經營并以后者為基礎的基礎產業和公益事業。森林經營包括森林的采伐與更新、森林保護森林再造、森林撫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動。
1)依靠科技發展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發展,因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經濟的發展和對資源與環境的再發展能力的保護。那么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證資源與環境的發展力,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依靠科技來發展經濟,改變傳統的以環境和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在林業發展上,實施科技興林,不斷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2)優化林業經濟結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物質保證。在第一產業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豐產林、竹林和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在第二產業方面,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促進以低層次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深加工轉變的步伐;在第三產業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業、花卉業的發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帶三”的策略,調整生產力布局,淘汰落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重組,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調整林產工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發展優勢產品,努力開拓木材林產品的新用途,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解決林產品結構不合理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調整企業布局和資產結構,實施大集團、大公司發展戰略,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市場,提高企業專業化程度和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2 深化國有苗圃改革
國有苗圃是林木種苗行業的骨干力量,對促進全國林業種苗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我們對國有苗圃進行了內部整合,進一步理順了管理體制,實行了整合資源,合作發展,統一規劃,分組管理的體制。規模的擴大,規劃的合理,科學的發展,促進了國有苗圃的快速發展。苗圃內部組建了“四組一隊”,即育苗一組、育苗二組、科研組、營銷組、綠化隊。內部實行了嚴格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國有苗圃,以地理位置的優勢,重點以引種、試驗、示范新品種和園林綠化樹種為主,成為北方林木良種的展示窗口;以土地面積大的優勢,作為商品苗木的主要產區。同時以國有苗圃技術、信息、市場的優勢,與分散的育苗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探索了“苗圃+農戶”的聯合發展路子,實行了集團式發展,低成本擴張,帶動了社會發展育苗的積極性。另外,近年來我們在抓好種苗生產供應的同時,拓寬苗圃服務領域,重點在種苗市場營銷、營林綠化施工上做了一定的工作,這無疑給苗圃的發展又增添了活力和后勁。一是,在種苗市場營銷方面,隨著種苗基地規模的擴大,加之與河北、河南、內蒙、陜西幾家大的種苗基地的經濟合作,借助我們的地理位置優勢,也正是東西部的一個結合部,我們圍繞當前林業生態建設“大工程、大苗木、大市場”的形勢,組建了北方林木種苗科技市場,建立了一支營銷隊伍,有效地解決了地區性種苗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二是,營林綠化施工方面,隨著近年來造林綠化任務大,時間緊的特點,作為林業部門的一個服務單位,技術力量雄厚,苗木品種全,施工設施齊備,2005年各省地市紛紛組建了造林專業隊,投身到全國的林業生態建設中去,在營林綠化施工中,本著“誠信服務,質量第一”的準則,施工質量達到業主滿意為止,在社會中贏得了很高的聲譽。所以,森林資源的培育應以經濟效果與利益為首要目標,嚴格按森林生長規律進行培育。要著重抓好如下方面工作:
1)因地制宜,選擇適地樹種進行培育。歷史的工作經驗報告咱們,沒有選擇適地樹種,只能勞民傷財,挫傷林農的積極性。如七十年代在本縣南部山地成片造杉林便是不適宜的、失敗的。其主要原因是杉木的立地條件要求高,不適在土層淺、土質硬、土壤養分差的地方生長。所以,為有選擇適地樹種,林農才會致力于叢林資源的培育。
2)培育壯苗,苗木是培育叢林資源的物質基礎,壯苗是培育叢林資源的成功包管。壯苗既能包管造林高成活率,又能促使立木快速生長,表現林業生機。
3 結束語
森林培育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因此,要從機制建立方面入手,加強森林資源的培育。一定進行科學培育,狠抓管護和合理應用,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物質財產并永續應用,才能真正發揮森林的社會利益、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趙華,劉勇,呂瑞恒.森林經營分類與森林培育的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10(6):27-31.
[2]森林培育:凸顯三大效益[J].綠色中國,2009(20).
[3]淺析我國森林培育與經營管理[OL/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責任編輯:謝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