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偉

【摘 要】本文針對平頂山地區城市燃氣市場順應新形勢下改革的需要,加之新城區新建園的研發和平寶魯郟一體化建設,需要大力度的燃氣市場開發,本文從理論方面探討實施的可行性。
【關鍵詞】平頂山地區;燃氣市場;新建園區
1 新形勢下平頂山地區城市燃氣市場改革
1.1 實施平頂山燃氣市場化改革的必然性
平頂山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深厚,區位交通便捷,產業優勢突出。不僅人文旅游產業蓄勢待發,更有享譽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能源化工,裝備制造以及特種鋼材等等優秀優勢產業,那么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的背景下,平頂山燃氣市場必定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燃氣作為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城市燃氣長期以來一直是由政府投資建設、國家財政補貼,在組織形態上以國有企業的形式存在。各地燃氣公司組建之初由政府投資,企業性質為國有事業單位,政企合一壟斷專營,燃氣管網的建設、輸配、經營、銷售、運行、維護與維修等環節一直維持政府專營、政府投資、政府定價和財政補貼的格局。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體制的不斷完善,燃氣行業走向市場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企業如果想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就必需拋棄以往國有模式下體制觀念,掙脫政府懷抱,完善機制建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核心創新力、競爭力,才能擺脫不被市場潮流淹沒的危境。
另外,燃氣企業“婆家”眾多。設立由工商部門審批,投資由地方財政出資,技術規范由建設部門制定,定價調價由價格主管部門審批,日常經營由公用事業主管部門監管。如此,燃氣企業疲于應對、疏于經營、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很難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這種現有的對自然壟斷行業的政府規制機構存在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明顯偏向既得利益集團得傾向,固化了行政壟斷,加劇了政府失靈。
1.2 城市燃氣市場化改革
城市燃氣企業公司改制,大致有三種方式:一是,外資進入,與國內燃氣企業成立合資企業;二是,國內民間資本與城市燃氣企業合作,成立股份制企業;三是,城市燃氣企業自身進行公司化改造。企業的改制,使城市燃氣企業從根本上改變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局面,成為了真正的市場主體。
《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于2004年5月正式頒布。該辦法的實施,使得燃氣行業跨區域整合可行性提上日程。具體來講,各地政府以公開招標的方式擇優選擇經營者和投資者,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準予其對燃氣產品或服務進行經營,即特許經營,打破原來地方壟斷經營模式,充分實現燃氣分銷領域的跨區域的市場競爭格局。
隨著建設部于2002年下發的《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的實施,在政策上引導、鼓勵民間資本、外資等資本以參股、獨資、聯營、合作、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燃氣市場經營,城市燃氣市場的經營門檻放松了。建設部于2004年5月進一步頒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標志著特許經營權的正式實施,政府以公開招標的方式擇優選擇經營者、投資者,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準予其對燃氣產品或服務進行經營,燃氣市場多元化經營局面即此形成。
在城市燃氣的發展過程中,實施政企分開,打破了原有的政府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雙重身份角色。政府要實現從原來的國有資產所有者向市場經濟規則的監督者、社會管理者、制訂者的身份轉變,同時政府要實現從發布指令性計劃的微觀管理向利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管理方式轉變。
2 市場化改革背景下新建園區燃氣市場開發的探討
2.1 平頂山新建園區的燃氣市場前景
隨著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近些年各市縣涌現出很多新建園區,按規模及地域區劃可分為省(市)級園區、省內(地市)園區、縣(市)園區等。其中適合于燃氣市場開發的大致有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平郟路循環經濟工業園、舞鋼紡織工業園、舞鋼市產業聚集區、寶豐縣(平頂山)產業集聚區、寶豐縣工業園區、郟縣產業集聚區。由于新建園區大多是單獨的行政區劃,不在當地燃氣企業原有的特許經營權范圍內,這就給燃氣經營提供了新的機會,早些介入這些新建園區可以爭取到特許經營權,保證擁有該地區的合法經營手續。
各級政府對新建園區支持力度較大并給予較多的優惠政策,使得園區建設速度相對于歷史悠久的城市發展進程來講是很快的,這有利于燃氣用戶迅速發展形成規模效益。
新建園區一般都是在一定區域內進行規劃,燃氣輸配管網布局不受原有設施的局限。整體規劃比較合理,城市負荷相對較集中,便于經濟合理地進行燃氣供應。園區集中有大量的工業用戶,對于燃氣經營企業來說可以獲得相對集中的優質用戶,能夠更好地進行資源配置,實現高效率的燃氣供應。
2.2 園區燃氣市場開發的程序
新建園區的燃氣市場開發通常經過如下程序如下圖1:
對新建園區的規模、整體規劃、產業定位、建設計劃、氣源保障情況、園區相關政策、當地能源價格政策等進行詳細調研;根據調研情況組織相關專家對經濟分析數據及風險預測結果進行評估,充分論證項目風險的應對措施是否能夠保證該項目順利開展,確定項目的可行性;燃氣經營企業與園區管委會商議合作事宜并簽訂特許經營權協議與經營合作協議,明確經營范圍和經營內容,爭取優惠政策;園區燃氣規劃一般由園區建設管理部門制定,燃氣經營企業可以受園區管委會委托,根據園區總體規劃的要求,請符合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編制園區燃氣專業規劃,園區建設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對該燃氣專業規劃進行評審;燃氣企業根據通過評審的燃氣專業規劃完成廠站及管線路由的各項審批手續,結合實際需要進行工程設計施工;單項工程施工完成,經建設和技術監督管理等部門驗收合格,滿足供氣條件后可以向用戶安全穩定地供應燃氣,開展長期高效的運營服務工作。
2.3 園區燃氣市場開發的注意事項
新建園區在前期構思和規劃時往往設計得非常理想,但在真正實施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困難,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較大的建設規模。這就需要燃氣企業在園區燃氣市場開發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園區的發展進度和各種情況變化,隨時調整開發思路。
園區方面通常希望燃氣企業盡量提供完善的前期配套設施,以此作為一項優勢條件會有助于招商工作的開展。但對燃氣企業而言,資金投入過早過大必將會承擔相當大的投資風險。
燃氣企業在園區燃氣市場開發及工程建設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
①新建園區燃氣市場開發與城市燃氣市場開發不同。新建園區基本上是在一片空地上進行規劃建設,前期燃氣工程的建設情況完全依賴于園區的發展建設進度。很多園區需要經過非常漫長的發展過程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而只有達到一定的用氣規模后燃氣企業才會有盈利。如果園區的發展進度不理想,與預期偏差較大,燃氣企業長期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可能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因此前期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
②氣源是燃氣企業經營活動的命脈,上游氣源供應方在給燃氣企業提供氣源供應的同時都會要求燃氣企業簽訂“照付不議”協議。在前期燃氣市場開發與工程建設進度完全受制于園區發展速度的條件下,燃氣企業難以控制實際用氣量,很容易出現預測失誤形成經營風險。
園區前期用氣企業分布比較零散,各企業建設進度不協調,企業選址可能經常出現變更。這會給管網設計和工程施工帶來很多麻煩,管道氣供應難以保證,甚至因大型用戶位置變化導致部分區域不能滿足用氣量需求的后果。
③燃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隨時都可能有新的競爭者介入。尤其是當園區性質發生變化時,可能會由于園區規模擴大或園區級別提高而引起經營權或經營范圍的變化。
園區在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燃氣企業必然形成較長的建設期。在此期間,園區與企業之間的相互配合與依存關系還不牢固,特別是當園區管理層發生調整變動時,可能隨之產生一些難以預料的變化。
2.4 風險防范措施
①為規避投資風險,燃氣經營企業應該及時了解園區的招商情況,根據重點工業用戶建設情況、用氣需求、價格承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確定管線投資時間,與重點工業用戶簽訂供氣協議后再開始工程施工建設。盡可能減少前期投入,以不影響后期建設為前提,通過預埋過路套管等方式完成必要的市政設施建設的整體跟進工作。
②及時準確地掌握重點工業用戶的建設和用氣計劃,根據需要積極協調長輸管線建設。可以考慮與長輸管線建設單位合作建設長輸管線,達到間接控制氣源,保證氣源充足、穩定的目的。
在園區發展的前期由于氣源需求量較小,當用氣企業所處位置距離燃氣氣源較遠暫時不能供應管道氣時,可以在局部小范圍內用CNG、LNG等臨時氣源進行過渡,滿足短期用氣需求。在大型工業用戶投產之前,應該落實好充足穩定的管道氣供應,才能保證供應安全,不能過分依賴臨時氣源。
③燃氣企業在前期與園區簽訂的合作協議中盡可能明確雙方責任并嚴格履行,樹立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經常與園區各階層保持良好密切的溝通,及時消除誤會,避免出現口頭承諾的內容,減少或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矛盾。
④及時了解園區的各項政策變化情況,密切關注其他燃氣企業在此區域的各種動向。如果園區性質或范圍發生變化,應及時掌握信息并迅速進行經營權或經營范圍的調整。
3 針對平頂山地區城市以及新建園區燃氣改革和開發幾點建議
3.1 有序推進平頂山地區城鎮燃氣特許經營制
城市燃氣特許經營制,指政府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以市場競爭手段擇優選擇投資者、經營者,限定其在一定范圍和期限內經營城市燃氣項目、提供相關服務,政府用經濟手段,以合同管理的方式進行城市燃氣產業監管。特許經營的方式是完全按照市場機制的運作方式,既發揮了企業追求利益的積極性,又解決了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方向,是一個好辦法,也是發展我國城鎮燃氣的必由之路。
3.2 徹底實現政企分離
政企不分導致燃氣產業滯步不前、缺乏活力,嚴重阻礙了城市燃氣產業的發展。實施政企分離,具體來講就是要割斷政府和企業的直接聯系,政府不再直接干預企業的日常經營,而是制定相關措施來規范、約束企業的市場行為,從直接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從管企業轉變為管市場。
3.3 建立健全社會參與和監管機制
建立健全社會參與和監督機制,是城市燃氣產業規制機構公平、公開、公正制定產業政策的根本保證。
【參考文獻】
[1]陳杰.關于如何規范燃氣市場經濟秩序問題的探討[J].城市燃氣,2003(8):13.
[2]孫德青,姚安林,趙忠剛.我國城市燃氣事業的發展趨勢[J].城市燃氣,2006(9):12.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