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進步,工業(yè)的發(fā)展,城市的擴建,森林資源銳減已成為事實。加強營林經(jīng)營工作,提高森林質量,改善和提高森林的綜合功能,增加林區(qū)群眾的經(jīng)濟收入,實現(xiàn)以生態(tài)建設為主的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優(yōu)化營林造林管理方式,進行科學經(jīng)營管理是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因素和重要手段。 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jīng)驗,對營林工作中樹種的栽培技術與管理進行了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營林工作; 樹種; 栽培技術; 管理研究
1 樹苗培育
1.1 容器選擇
科學的選擇育苗容器可使樹苗根系得到完整地保護,促進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得以充分發(fā)揮。科學育苗容器的基本特點是在制作材料上選擇無紡布和輕基質的材料為主。容器在制作成型后,用氣動無齒鋸片按數(shù)控電子部件設定的長度將其切斷,做成不同口徑的進料筒,裝填基質,扦插、下種或移栽組培苗。
1.2 基質選擇
基質的選擇并非以肥沃為標準,而更應注重其通氣性、持水性和營養(yǎng)轉讓能力。選擇無紡布容器育苗后,應以未摻加黏土的有機質為基質。同時,使用有機質前應將一些緩釋肥、蛭石及珍珠巖等材料摻加進去,達到培養(yǎng)粗壯根系的目的。
2 苗圃設計
作為營林工作的基本建設項目之一,營林苗圃設計是促進苗木良好生長,提高樹種栽培質量的關鍵。在設計苗圃時,應進行全面調查,綜合分析,合理對各項技術措施進行擬定。
2.1 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的選擇主要應根據(jù)苗木的種類、生產(chǎn)規(guī)模及地理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水源、土壤及交通等條件,最大程度的保證苗術的根系生長,提高苗木成活率。
2.2 苗圃規(guī)劃
為合理布局,促進土地充分利用,確定苗圃地后,應進行苗圃的合理規(guī)劃,滿足苗圃生產(chǎn)需要。在生產(chǎn)用地規(guī)劃上,綜合考慮地形、日照時間、主風方向及坡向、坡度因素,將苗圃劃分為播種區(qū)、營養(yǎng)繁殖區(qū)、小苗區(qū)、大苗區(qū)等區(qū)域,并進行合理排列,促進苗木均勻受光,利于生長。在輔助用地規(guī)劃上,合理控制圃地面積在苗圃總面積的30%以內,合理規(guī)劃道路、房屋建筑、排灌系統(tǒng)及防護林帶的面積分配及排列。
2.3 苗圃土壤改良
為滿足苗木生長需要,在苗木栽植前,應對苗圃進行合理的土壤改良。1)采用土壤改良劑進行土壤改良,為使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可給土壤施有益微生物;2)通過物理措施進行土壤改良,如采用深翻松土、深翻種植和有機肥施用的辦法來使土壤變成團粒結構體,從而協(xié)調土壤里水分、空氣和養(yǎng)分的積累和消耗,為植物根系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3 苗木栽培
3.1 苗木移栽
在苗木移栽前,一定要保持確保苗木根系的濕潤,充分保證根系對水分的吸收。從容器中提出苗木后,將苗木的跟球基質進行適當疏松,并適當修剪根系。在移栽種植時,為確保苗木的生長質量,應綜合考慮苗木的生長速度、生長習性及生長時間對苗木的株行距進行適當控制和調節(jié),并掌握和運用不同樹種的種子成熟期及苗木開始和停止生長期等不同的特點規(guī)律,對苗木播種、扦插、換床、定植的最佳時間進行合理確定。苗木移植后,對土壤的水分狀況進行定期檢查,如出現(xiàn)水分缺乏時及時補充澆水,并檢查根系是否蓋嚴,有效避免苗木根系因透風被抽干。
3.2 苗圃灌溉
(1)輪灌區(qū)的劃分。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對輪灌區(qū)進行編組,盡可能的在同一輪灌區(qū)內將需水量相同的苗木進行劃分,從而降低系統(tǒng)工程的造價,同時可有效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2)灌溉系統(tǒng)的選擇。 苗圃灌溉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噴灌系統(tǒng)。噴頭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保證苗木噴灌均勻度,應等間距、等密度的布置噴頭位置。考慮風向對苗木噴灌水量分布的影響。分析噴灑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對苗木的打擊動能,設計中要以不損害苗木和土壤團粒結構為原則。
3.3 苗圃施肥
適地適樹適時進行合理的施肥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措施。為促進苗木生長,在苗木生長前半年,可施有機肥料和微生物化肥,促進激素、抗生素的產(chǎn)生,刺激苗木生長。同時,有機肥有利于土壤形成團粒結構,加速苗木的生長發(fā)育。半年之后施肥,以基肥為主。一年后,施用化肥,對土壤中苗木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進行補充,滿足苗木養(yǎng)分需求。
3.4 病蟲害防治
新移植的樹苗抵抗力較弱,極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蝕。在病蟲害的防治上,我們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1)根據(jù)苗木種類及其特性,合理施藥,殺死病菌,保護苗木。同時,在施藥前要準確分析作業(yè)面積,從而合理確定施用藥量。2)發(fā)現(xiàn)病株時,為防治交叉感染,應進行立刻清除,帶出苗圃地燒毀,對病蟲害做到合理防治和控制。
4 刺槐的栽培管理
刺槐木材堅硬,耐水濕,可作礦柱、枕木、車輛、農業(yè)用材;葉含粗蛋白,是許多家畜的好飼料;花是優(yōu)良的蜜源植物,深受消費者歡迎;嫩葉花可食,現(xiàn)已成為城市居民的綠色蔬菜;種子榨油可做肥皂原料。
4.1 種子育苗
刺槐種皮厚而堅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種子,需浸種催芽處理。先用60 ℃熱水浸泡24 h后,撈出已膨脹的種子進行催芽,未膨脹的種子再用熱水浸泡24 h,可連續(xù)浸種2-3次,直至90%以上種子吸水膨脹。將吸水膨脹的種子均勻混沙催芽(沙∶種子=3∶1),在背風向陽的地方堆放或草袋內催芽,外蓋濕草簾或塑料薄膜,以利保溫保濕,每日翻動,適當噴水1次,經(jīng)5d左右有1/3種子露出白芽尖時即可取出播種。
刺槐種子育苗一般為春播。春播時間以4月上旬(清明前后)為佳,最遲不能晚于4月底。以畦床條播為好,畦床條播開溝深度2-3cm,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后覆土1cm,若土壤墑情差還應適量灌水或灑水。播種量150-225 kg/hm2。
4.2 無性繁殖育苗
刺槐的無性繁殖,可采用插根、插條、根蘗和嫁接等方式。①插根可選用粗0.5-2.0 cm的根,截成10-15 cm的小段,插入苗床,覆土覆膜,以利增溫保墑催芽。②插條宜選用一年生枝條中下部,截成20 cm的小段冬沙藏后春插,可用萘乙酸溶液浸條10 min,然后覆膜扦插(株距3-5 cm)。③嫁接可采用劈接、靠接2種方法,所用砧木應為剛萌動苗,接穗最好為冬藏條。
間苗一般在苗高3-4 cm時雨后或灌溉后進行,間去病弱小苗。定苗一般在苗高15 cm時進行,去弱留強,去小留大。第1次除草結合間苗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結合定苗進行。追肥結合中耕進行,宜溝施或撒施,肥量以溝施600kg/hm2、撒施750 kg/hm2為宜。
4.3 栽植撫育技術
4.3.1 刺槐栽植
刺槐的最佳栽植時間應在萌芽前、樹液已流動時進行,此時栽植成活率較高。可以選擇在4月下旬至5月初。造林密度應依林種、立地條件靈活掌握。立地條件好的宜造用材林,栽植2400-3000株/hm2;條件差的宜造水保林,栽植3300-4950株/hm2;立地極差地形造薪炭林,栽植4950株/hm2以上。用水浸苗3-5d,使苗木充分吸足水分后栽植,成活率可以達90%以上。
4.3.2 病蟲害防治
刺槐病蟲害有刺槐種子小蜂、刺槐蚜、黑斑病、褐斑病、白粉病等。發(fā)生輕微,可采用混交造林、平茬更新等營林措施綜合防治。
5 結束語
總之,讓森林繼續(xù)為人類服務,使森林得到永續(xù)利用,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進步,科學技術高速的發(fā)展,將不斷地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廣太,王文全,袁玉欣.河北花崗巖丘陵地的立地特性與刺槐生長分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3(01).
[2]秦娟.黃土區(qū)白榆刺槐混交林生長動態(tài)與生態(tài)功能研[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4-1.
[責任編輯:謝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