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萬剛
【摘 要】造林綠化環境是當前的基本國策,也是現代環境為之需要奮斗的目標,不僅因為它對國民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深遠意義,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造林工作的同時,造林成活率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造林技術作為林業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對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樹木生長發育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結合多年的造林實踐經驗和體會,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出自己淺顯見解。
【關鍵詞】提高;營林技術;苗木;成活率
1 造林的前期基礎工作
1.1 在造林苗木上下功夫,為提高造林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1.1.1 抓好苗木生產,規范造林用苗。下決心搞好苗木生產,重點是要根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造林原則選育苗木品種,在育苗過程中要在苗木病蟲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方面下功夫,培育大苗、壯苗。要大力推廣容器育苗,實施多季造林。容器苗木不僅能滿足多季造林,更重要的是容器育苗可以保證苗木根系完整,對抗旱保活非常有利,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1.1.2 減少苗木在造林過程中失水措施。在造林過程中,要盡量減少起苗到栽植過程中的時間,同時從苗圃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苗木不致失水過多。
1)做到苗木保鮮造林。起苗過程中,要確保根系的完整,要有足夠的須根。
包裝:為了確保苗木不失水份太多,凡是運造林地的苗木,出窖時必須打泥漿,裝放塑料袋內或用麻袋草包進行大包裝,裝車運輸前必須用水澆至草包或麻袋上,起到降溫和防止水份蒸發,最后將帳篷蓋住苗木,防止風吹,太陽輻射。要做到即起即運,當天起苗要當天運輸。在運輸過程中車速要慢,以防土球破碎和苗木的損傷;在裝苗時,為防止苗木相互擠壓,尤其是容器苗,必須裝箱。運到栽植地,能當天栽植的,應即時栽植;不能栽植的,運到造林地后將苗木馬上取出假植。
栽植時處理:栽植時要有苗木筒,將苗木放入筒內,筒內要有泥漿,使根總處于濕潤狀態,栽一株,拿一株。杜絕大把拿苗。每人一筒一鎬,做到苗不離筒,筒不離漿。
2)使用保水劑提高造林成活率。我區春季干旱情況逐年加重,氣候異常現象日趨頻繁,這給我們的造林育林工作帶來了嚴重影響。人們開始求助于先進的科技手段,保水劑的神奇功能給人們帶來了福音,越來越受到廣大科技人員和林業生產者的歡迎。這種物質在造林生產中的的推廣使用,為苗木成活提供有力保障。
1.2 做好造林整地清理工作,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保證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造林場地環境條件的重要技術措施。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使其對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有所幫助。
造林地的清理與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我區多為山地應用的穴狀整地方法。
2 科學植苗造林,提高造林質量
2.1 選苗原則
2.1.1 植苗造林要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并結合市場需求,遵循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上選苗造林。
2.1.2 堅持用大苗、壯苗,苗齡為二年生或三年生換床苗
在上條基礎上堅持用大苗、壯苗,苗齡為二年生或三年生換床苗。采用大苗栽植,一方面能提高造林質量,另一方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2.2 時間選擇
我們這里主要是春季造林,春季要適時早栽,在這個時期栽植樹木,地上部分沒有萌動,消耗水分較少,地下水分容易通過返漿使土壤具有較好的墑情。同時局部地溫容易回升,利于苗木生根。根據樹種不同先落葉樹,然后樟子松、云杉、楊樹,此外由于立地條件的不同,春季解凍的時間也有早晚,做到先陽坡,后陰坡,先荒山荒地,后跡地,先平地后坡地,先溝口后溝里的原則。
2.3 植苗造林具體做法
2.3.1 明穴栽植:栽苗時挖穴的大小應根據苗木根系的大小和立地條件而定,栽時先把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使苗根舒展,防止窩根,填土時先用濕潤的表土埋苗根,當填到三分之二時,把苗向上略提,以使苗根舒展,踏時,再填土到穴滿,再踩實,最后在穴面反扣草皮,這起到蓄水保墑和防止凍拔害。老百姓總結一句話:三埋兩踩一提苗,反扣草皮要記牢。
2.3.2 窄縫栽植:用植樹鎬在植苗點上開縫栽植苗木的方法,具體操作技術是先把鎬刨進土壤中,達到深度后,先向前推,再往后拉,即開出縫在未提出鎬前,將苗木放入縫中,隨后提出刨鎬,土壤自然塌陷,將苗木大部分埋入縫中,填土提苗,踩實,再埋土,再踩實。
3 做好造林后續管理,鞏固造林成果
3.1 撫育管理
加強幼林撫育管理,鞏固工程建設成果
幼林撫育管理是指造林后到郁閉成材前的各種管理保護工作。這是有關造林成敗的又一個重要環節。所謂“三分營造,七分管護”。
3.1.1 幼林撫育包括除草松土,擴大穴面,反扣草皮,割草等措施。松土深度不要過深,一般不超過5cm,由根部外逐漸加深5-10cm。除草松土時間,連續進行3-5年。普通造林撫育3年,工程造林5年。當年第一次撫育主要是培土,踏實扶正和反扣草皮;第二次到最后一次撫育是除草。
3.1.2 做好封山(地)育林,鞏固造林成果:新造幼林比較矮小,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抵抗力弱,幼苗容易受牲畜踐踏,實施封育,以促進幼林健康成長。
3.2 防止林木病蟲鼠害的對策
防治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將生物、物理、天敵等系統鏈都應用到防治對策當中,使病蟲鼠害達不到成災的程度,從而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林木速生豐產的目的。
一是,要注意長遠解決病蟲害問題。針對本地區發生嚴重的害蟲種類,減少其喜食植物的種植,多規劃和栽植抗病蟲的或耐性強的植物,減少有害生物的適生寄主。二是,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三是,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4 結束語
總之,提高造林成活率是提升造林綠化標準質量的重要手段。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質量不高,始終是制約造林綠化事業發展的一大難點問題。它不但給國家、造林戶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而且也影響了林業生態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
影響造林成活率的環節很多,無論從苗木培育,栽植前苗木準備,還是苗木栽植,栽植后苗木管理等各環節上任何時候疏忽都會影響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質量,因此,我們必須從“苗”做起,在適地適樹搞好規劃的基礎上,并重科學,利用好科學技術,抓好每個環節,才能做到提高造林質量。
【參考文獻】
[1]干旱造林學[M].中國林業出版,1988,6.
[2]森林培育學[M].中國林業出版,2006,2.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