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北魏帝后禮佛儀仗規制及場景復原推想

2014-04-29 00:44:03陳開穎
敦煌研究 2014年5期

內容摘要:鞏縣第1窟中的帝后禮佛圖,是目前最為完整地保存有北魏晚期帝后禮佛出行儀仗的圖像資料。該圖采用“主從形式”的人物構圖方式,按照每組中主像的官職品級,從位置的先后、冠服的繁簡、隨從的多寡、傘扇的規格等多方面體現出身份等級的差別。這反映出北魏晚期禮儀制度已完全確立并滲透進佛教儀軌中。結合該窟“中心柱窟”的空間特點,推測當時帝后禮佛主要采用“右繞式”的禮拜儀式。

關鍵詞:北魏;帝后禮佛;儀仗;規制;儀式復原

中圖分類號:K87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4)05-0001-09

A Study of Ceremonial Standards for the Emperors and Queens of the Northern Wei in Paying Homage to the Buddha and an Original Scene Based on Inference

—Centering on Cave 1 of the Gongxian Grottoes

CHEN Kaiyin

(Henan Vocational 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 Zhengzhou, Henan 450018)

Abstract: The scene of the Emperor and Queen paying homage to the Buddha in cave 1 of the Gongxian Grottoes is the best preserved outing scene of late Northern Wei Emperors and Queens. In this scene, each major character is followed by his or her attendants in different costumes and number, each holding different parasols to indicate social rank. This reflects that the hierarchy in imperial ceremonies had been completely established and adopted in Buddhist ceremonies. This scene, together with the spatial features of the cave, suggests that the Emperors and Queens paid homage to the Buddha by circumambulating clockwise around a central pillar.

Keywords: Northern Wei; emperor and queen paying homage to the Buddha; ceremony; rul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ritual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鞏縣石窟(又名鞏縣大力山石窟、石窟寺)位于今鞏義市城西大力山南麓,現存洞窟5座(圖1),皆為北魏晚期開鑿。5座石窟中,第1、3、4窟均有禮佛圖遺存。第1、3窟原各有禮佛圖6幅,第4窟原有8幅。現第1窟6幅禮佛圖均存,僅略有殘損;第3窟存2幅半;第4窟存5幅半。這其中又以第1窟各幅及第4窟西側兩幅雕刻得最為精湛。從諸窟中禮佛圖保存的完整性與藝術性來看,無疑第1窟最具有代表性,因此這里僅以第1窟為例進行研究。

第1窟平面呈方形,為中心柱窟,中心柱四面開龕造像。東、西、北壁面布局相同,自上而下可分為3層:上層均為千佛龕,中層每個壁面各開4個尺寸大小相同的佛龕,下層為怪獸及伎樂像。南壁自上而下可分為4層(圖2):最上層為裝飾帶,其下為千佛龕,再下為帝后禮佛圖,最下部雕刻伎樂天。帝后禮佛圖位于南壁窟門兩側,東側是以皇帝為首的禮佛圖(圖3),西側是以皇后為首的禮佛圖(圖4)。

一 前人研究成果

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亞歷山大·蘇柏(Alexander C.Soper)撰文探討北朝皇室窟的開鑿時間與窟主問題。他從鞏縣石窟的雙窟設計(第1、2窟和第3、4窟)及第1、3、4窟中禮佛圖遺存推測鞏縣5窟屬于皇室窟,其工程實施于北魏爆發河陰之亂的公元528年之前;他認為第1—5窟的窟主分別是胡太后、孝明帝、孝莊帝,其中第1—2窟是胡太后為紀念她和她的丈夫宣武帝而開鑿,因此第1窟南壁帝后禮佛圖的“帝”“后”分別代表宣武帝和胡太后[1]。多年后,另一位美國學者斯沃特(Swart.P)承襲了蘇柏的觀點,認為鞏縣石窟中的禮佛圖象征著該窟群是皇室窟,但他并未對此觀點進行深入解釋[2]。

1982年3月,鞏縣石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帝后禮佛圖因系“現存的我國石刻藝術中,描繪此種題材的絕無僅有的珍品”[3]而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陳明達[4]、李文生[5]二位認為鞏縣石窟禮佛圖的位置、布局均取法于龍門賓陽洞,只是隊列更多、規模更大。

到目前為止,對鞏縣石窟帝后禮佛圖研究最深入細致的是日本學者石松日奈子。她從風格構圖角度,認為鞏縣石窟的帝后禮佛圖是承襲古陽洞貴族禮佛圖——賓陽中洞帝后禮佛圖而來,人物群像采用“主從形式”構圖,即在主人前后伴隨大小隨從人員,這有別于以往“同樣形狀同樣大小的造像排成一列的單純結構”。石松氏通過對圖像內容和人物特征的描述,繪制了鞏縣第1、3、4窟南壁禮佛圖的布局結構圖,詳細討論了這種主從結構的圖像特征,她認為這種“主從形式”供養人圖像是受卷軸畫和屏風畫的啟發而創作的[6]。

結合石松氏的研究,筆者深入實地考察,進一步發現,在這種主從結構中,主人的冠服特征、隨從人員的數量及傘扇的配置等均呈現一定的規律性,從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北魏晚期帝后禮佛儀仗規制①;若結合石窟禮拜空間,尚可對當時帝后禮佛的儀式場景進行還原。

二 現存帝后禮佛圖概況

(一)皇帝禮佛圖

第1窟南壁東側供養人群像,自上而下分為3列。為方便說明,輔以帝后禮佛人物關系分布圖表(其中英文字母分別表示東、西,數字依次表示列、組)。

第1列,以比丘為前導,比丘后雕一樹,其后供養人像可分為3組,每組均有一供養人像較為高大以區別于其他諸像,是為主像(圖3;圖表1)。E-1-1組主像頭戴通天冠加冕旒,曲領廣袖,革帶配玉,褶邊蔽膝上系有大小綬帶,足蹬云頭履,上衣下裳,下擺較長,有侍從托衣,此為皇帝像(圖5)。皇帝右手執長柄蓮花,左手拈香。其前1人,手持香斗躬身侍奉;其后侍從7人{2},其中1人執華蓋,2人執雉尾扇。皇帝后面兩位主像為隨從大臣(E-1-2/3組主像,圖6)。從雕塑來看,E-1-2/3組主像衣著與皇帝相同,唯一的差別在于冠制,他們均頭戴籠冠。E-1-2組大臣右手執長柄蓮花,左臂微抬,似拈香在手中;其后侍從6人,其中1人執傘蓋,1人執團扇。E-1-3組大臣冠服與E-1-2組主像相同,他右手拈香,左手做出取香的動作。其前1人手持香斗跪侍于前;其后侍從6人,1人執傘蓋,1人執雉尾扇。這一列主像包括皇帝和大臣姿態上均挺胸凸腹,顯現出一派雍容閑雅的氣勢。

第2列可分5組(圖3;圖表2)。E-2-1組主像雕塑殘毀過半,僅見頭戴籠冠,腰系組綬,腳蹬云頭履,右手做拈花狀。他與第1列隨從大臣(E-1-2/3組主像)相比差別較大:冠服上,他籠冠無貂,革帶無玉,亦無褶邊蔽膝;隨從人員數量減半,只有3名侍從,1人執團扇,1人撐傘蓋,1人托衣襟;姿態上,雖亦挺胸凸腹,卻略微收斂。E-2-2/3/4/5組主像與E-2-1組主像相比,除下裳無擺外,其余冠服、隨從人數、動作姿態皆與E-2-1組主像相同,隨從中亦有1人執團扇,1人撐傘蓋,另有1人跟隨。

第3列亦可分5組(圖3;圖表3)。該列5組中主像冠服與第2列E-2-2/3/4/5組主像相同,只是姿態上微微低首躬腰,顯現出畢恭畢敬的樣子。他們或一手持香盒、一手拈香,或一手執蓮花,或雙手合十。其后皆有隨從2人,1人執團扇,1人撐傘蓋。

(二)皇后禮佛圖

第1窟南壁西側供養人群像,自上而下分為3列。

第1列可分為4組(圖4;圖表1),靠近窟門處、儀仗最前面是導引比丘(尼),緊接的是以皇后為首的供養人組像W-1-1。皇后是南壁西側人物群中形象最為高大者,顯然是整幅皇后供養人群像的中心人物(圖7)。她頭戴花冠,寬袖長衫,右手拈香,左手舉蓮,凸腹仰肩,雍容華貴。其前有1人手持香斗,面向皇后,供她取香;皇后身后有5位侍從,其中1人提衣襟,2人舉雉尾扇,1人舉傘蓋。W-1-2組主像左手提香袋,右手臂微舉,身后有5位侍從,其中1人提衣襟,1人舉雉尾扇,1人撐傘蓋;W-1-3組主像右手托供品,1執事躬侍其前,身后有4位侍從,其中1人提衣襟,1人舉團扇,1人執傘蓋。W-1-2/3組主像冠發服飾與皇后相同,只是姿勢較收斂,直立其身,且刻畫得身材依次矮小。該列最后W-1-4組有2人侍立,身后雕雙樹。

第2列可分為5組,其中第4組殘(圖4;圖表2)。最前1人為比丘(尼)導引。W-2-1組主像(圖8)梳十字髻,服式仍為寬袖長衫,只是下裳無擺。她左手舉長柄蓮,右手微抬。其后有4位侍從,其中1人舉傘蓋,1人執團扇;W-2-2/3組主像與F-2-1組主像發式、服飾相同,隨從數量也一樣,只是身材依次較小。本列最后W-2-5組亦有2人站立于雙樹之前。

第3列可分為4組(圖4;圖表3)。W-3-1/2/3/4各組中主像發式、服飾與第2列W-2-1/2/3組主像均相同,只是每位主像身后只有2位侍從,其中1人執傘蓋,1人舉團扇。

三 帝后禮佛出行儀仗規制

鞏縣第1窟帝后禮佛圖的特點,是突出表現了禮佛的儀仗等級制度{1}。與賓陽中洞相比,供養人像的規模更大,由原來的一列發展到三列,增加了官員與嬪妃的數量,壯大了禮佛儀仗的規模。這幅帝后禮佛圖中,自上而下,隨著人物衣冠服飾、隨從人數及傘扇配置的變化而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茲從這三方面探討北魏晚期帝后禮佛的儀仗規制。

北魏中后期,隨著漢化改革的深入,在公共禮儀場合,官員們不但改鮮卑服為漢服,且冠服體制也得以完善,尤其體現在冕旒服章與職官品級緊密聯系起來[7]。據《魏書·高祖紀》記載,太和十年(486)四月,朝廷頒制“制五等公服”,八月“給尚書五等品爵已上朱衣、玉佩、大小組綬”[8],這說明只有五品以上官員方有資格系戴玉佩和大小組綬。遷都洛陽后,到孝明帝熙平元年(516)九月,北魏詔制“五時朝服”,要求“幘隨服變,冠冕弗改”“五時冠服,宜從衣變”[9],但具體情況語焉不詳。由于鞏縣第1窟開鑿于孝明帝時期,其帝后禮佛圖中的人物衣冠應體現了熙平改制后的新制度。

從鞏縣第1窟中,我們清楚地看到,皇帝頭戴通天冠加冕旒,曲領廣袖,革帶配玉,大小綬帶,足蹬云頭履,上衣下裳。與賓陽中洞帝后禮佛圖中的皇帝形象相比,皇帝“冠冕弗改”,稍事改動者,領部由交領改為曲領,腰部系有革帶配玉[10]。大體上,熙平改制仍沿襲太和舊制而略有改變。

皇帝的隨從大臣,按其冠服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第1列E-1-2/3組主像(圖6),他們的衣式與皇帝相同,唯一差別在冠制,即籠冠插貂,這種冠制源自晉朝。籠冠一般為左右侍臣及諸將軍所戴,如果是左右侍臣,一般是侍中、常侍,則籠冠上加金珰附蟬并插貂尾。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拜散騎常侍,即有“飾以貂珰之暉”語,貂即貂尾,珰即金珰。在大臣的雕塑中,金珰是看不出的,但貂尾卻很明顯,這表明E-1-2/3組主像身份應為侍中或常侍。文獻亦可印證,北魏臨淮王元彧為侍中、尚書令,《洛陽伽藍記·法云寺》記載他風度非凡:

金蟬曜首,寶玉鳴腰,負荷執笏,逶迤復道,觀者忘疲,莫不嘆服。[11]

E-1-2/3組主像除金蟬與貂尾之別外,其衣飾和姿態與文中記載的侍中形象如出一轍。另一類是第2列和第3列大臣,他們籠冠無貂,革帶無玉,下裳無擺。其職位、身份目前尚無法確認。

鞏縣第1窟皇后形象與賓陽中洞相比,服式基本相同,只是頭上不再使用假髻發飾而代之以花冠,繒帶外揚。其余嬪妃多無冠而梳髻。單從她們的衣冠發式,我們尚無法判斷其身份。但《魏書·禮志四》記載了帝后祭祀的場景,從中我們可以尋找到一些線索:

天賜二年夏四月,復祀天于西郊,……祭之日,帝御大駕,百官及賓國諸部大人畢從至郊所……后率六宮從黑門入……帝拜,后肅拜,百官內外盡拜。[9]2736

此處記載雖是帝后郊祭儀式,但恐怕帝后禮佛與之場景相似。在這些大型的國家禮儀場合中,皇后要率領六宮配合皇帝行禮。這樣我們可以認定,在第1窟皇后禮佛圖中皇后身后應該是六宮嬪妃。加之,孝文帝時改定內官,將六宮嬪妃分為左右昭儀、夫人、三嬪、六嬪、世婦、御女等若干等級(表1)[12]。對照圖像中女性供養人的排列規律和文獻中嬪妃等級品次的記載,我們是否可以推測:第1列W-1-2/3組主像身份應為左右昭儀或夫人,為正一品;W-2-1/2/3組主像身份應當為三嬪,為從一品下;W-3-1/2/3/4應當為六嬪,為二品上。

在帝后禮佛圖中,除人物的冠服外,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每組主像的隨從人數及傘扇配置情況(表2—3)。

從以上兩表中看出,北魏的傘扇儀仗以1華蓋配2雉尾扇的級別最高,其次是1傘蓋配1團扇或雉尾扇,級別較低的是1傘配1團扇。皇帝的侍從人數是7人,大臣是6人,皇后為5人,其余分別為5、4、2人。禮佛圖中侍從人員的數量雖不一定是隨侍人員的真實數字,但能反映一種象征性的差別。

綜合以上供養人冠服、人員隨從、傘扇配置等情況并參考魏晉南北朝時期傘扇儀仗等級制度[13],筆者初步確定北魏帝后禮佛出行儀仗規制(表4)。

北魏時期窟龕造像中的供養人像經歷了從“靜態的隊列式”到“動態的出行式”的變化。所謂“靜態隊列式”,往往是身著鮮卑服飾的同樣人物造像復制排列,表現“正在禮佛”的靜態場景,此以云岡石窟中的供養人像為代表;所謂“動態出行式”,往往是供養人身著漢式服裝,在侍者隨從的陪同下,以傘扇出行儀仗表現“前去禮佛”的動態場景。這種“動態出行式”人物結構(石松氏謂之“主從形式”)發端于古陽洞貴族禮佛圖,在元詳等個別貴族造像龕中首次出現;隨后為賓陽中洞采納并進一步發展,第一次在供養人像中出現了帝后出行、百官與嬪妃陪駕的場景。只是在賓陽中洞帝后禮佛圖中,百官和嬪妃的等級并未突出。到了鞏縣第1窟的帝后禮佛圖,則特別強調了陪駕官員和嬪妃的等級,并形成以官員和嬪妃為次中心的若干組,組與組之間按照主像的官職品級,從位置的先后、冠服的繁簡、隨從的多寡、傘扇的規格等多方面體現出身份等級的差別,從而形成秩序井然的人物排列格局。這種按照等級安排人物布局的方式反映出北魏晚期禮儀制度已完全確立,并且這種禮儀制度滲透進包括佛教儀軌在內的政治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四 禮佛儀式復原推想

北魏的帝后禮佛儀式包括兩個場景:出行與禮拜。出行是以供養人像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如上文所述禮佛出行儀仗規制;禮拜則是由石窟中禮拜空間體現的[14]。

供養人以一定的出行儀仗規格來到石窟前,便以佛像為中心,按照“男左女右”的規律排列。體現在賓陽中洞中,皇帝供養人群像在南壁東側、正壁佛像的左側,皇后供養人群像在南壁西側、正壁佛像的右側;在鞏縣第1窟中,皇帝組群像在南壁東側、中心柱正面佛龕的左側,皇后組群像在南壁西側、中心柱正面佛龕的右側。這是“左尊右卑”觀念在供養人布局方式中的反映。

供養人進入石窟后,必然對佛像施行禮拜之儀。佛教禮拜儀式主要有兩類,右繞與叩拜,這兩種禮拜方式均在石窟禮拜空間的設計中得以體現。

右繞,它是順時針方向對佛陀及象征物進行繞旋的禮拜方式,具體的方法有“持燈繞佛”“持香爐繞佛”等。這種儀軌在佛經中是有明確規定的,如《法苑珠林·繞旋部第五》中說:

始欲旋塔,當愿眾生,施行福佑,究暢道意。[15]

叩拜,是以“五體投地”為最高等級的一系列禮拜方式的總稱。《大唐西域記》載:

致敬方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凡斯九等,極唯一拜。跪而贊德,謂之盡敬。遠則稽顙拜手,近則舐足摩踵。[16]{1}

“右旋”與“叩拜”這兩類致敬方式,在建筑空間上有不同的反映。

為右旋禮拜方式而產生的建筑空間,其特征是在崇拜對象周圍有可供環繞的通道,以便禮拜者可以圍繞崇拜對象進行順時針方向的繞行。

與右旋周繞的方式相比,叩拜對建筑空間的要求有所不同。叩拜者要盡量正對崇拜對象進行禮拜,不必有以崇拜對象為中心的環繞通道,因此叩拜空間的基本特征是,崇拜偶像的正面和兩側應該是開敞的,其背后的空間可以是封閉的{2}。

北魏皇家石窟中就存在這兩類禮拜空間,一類是佛殿窟(或方形窟),如賓陽中洞(圖9);一類是中心柱窟,如鞏縣第1窟(圖10)。

以賓陽中洞為例,石窟地面中間有參道,參道連接窟門與西壁主尊佛,供養人可以沿此參道直面佛陀進行恭拜禮敬,因此這種建筑格局適應叩拜式的禮佛方式。

鞏縣第1窟屬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四面開龕造像,柱體與石窟四壁中間留有一定的空間,以供禮佛者繞柱旋行。從禮拜空間方面來看,中心塔柱窟是復合式的,可同時滿足右旋和叩拜兩種禮拜方式。中心塔柱居于窟的中央,四面都是連通的甬道,可供佛教信徒進行右旋禮拜。方形中心塔柱的四面都刻滿佛像,使僧侶、信徒可以向塔身每一個面的佛像進行叩拜,但顯然面對窟門一面的塔身是塔的正面。這種復合式的禮拜空間使中心柱窟具有特殊的禮拜性質。

禮佛人面對石窟中正壁主尊,按性別男女分別布列,男性在主尊的左側,女性在主尊的右側,由比丘或比丘尼予以導引。如果是在如賓陽中洞的殿堂窟中,則循中央參道而前行至佛像前施行叩拜禮節;如果是在如鞏縣石窟的中心塔柱窟中,則按照“右旋”之禮,從主尊佛像右手側順時針繞行禮拜。

北魏皇家石窟中的帝后禮佛圖是在政治權力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佛教美術現象。它在制作之初不是為鑒賞而是為祈福,以彰顯帝后崇佛的盛大場面并有特殊的政治紀念意義;其禮佛儀仗體現了嚴格的政治等級制度,并且帝后共同參與的儀式包含了性別互動的配合關系。

帝后禮佛圖涉及性別、信仰、政治權力關系,是北魏政治與佛教關系的圖像佐證。

本文得到鄭州大學張旭華、四川大學羅二虎二位恩師的指導,深表感謝。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C.Soper. Imperial Cave—Chapel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Donors,Beneficiaries,Dates[J]. Artibus Asiae (28:4),1966:241-270.

[2]Swart,P.Imperial Cave—Chapel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the Buddhist Caves at Gongxian—an Interpretive Description[J],Orientations(20:10),1989:56-66.

[3]河南師大學報編輯部.鞏縣石窟與帝后禮佛圖[J].河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3):封2-3.

[4]陳明達.鞏縣石窟寺的雕鑿年代及特點[M]//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石窟:鞏縣石窟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195.

[5]李文生.我國石窟藝術的中原風格及其有關問題[G]//龍門石窟研究所.龍門石窟研究論文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456.

[6]石松日奈子.龍門石窟和鞏縣石窟的漢服貴族供養人像:“主從形式供養人圖像”的成立[G]//篠原典生,譯.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龍門石窟研究院.石窟寺研究:第1輯.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82-99.

[7]閻步克.北魏北齊的冕旒服章:經學背景與制度源流[J].中國史研究,2007(3):41-57.

[8]魏收.魏書:高祖紀第七下[M]. 北京:中華書局,1974:161.

[9]魏收.魏書:禮志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4:2817-2818.

[10]張旭華,陳開穎.賓陽中洞帝后禮佛圖供養人身份考釋[J].中原文物,2012(2):68-74

[11]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校注[M].范祥雍,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201.

[12]魏收.魏書:皇后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321.

[13]劉未.魏晉南北朝圖像資料中的傘扇儀仗[J].東南文化,2005(3):68-76.

[14]張勃.漢傳佛教建筑禮拜空間源流概述[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3,15(4):60-64.

[15]釋道世.法苑珠林校注[M].周叔迦,蘇晉仁,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1197.

[16]玄奘,辯機.大唐西域記校注[M].季羨林,等,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2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99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黄色毛片| 91久草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精品视频第一页|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色综合成人|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99热亚洲精品6码| 国产情侣一区|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黄色爱视频|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欧美激情福利|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自拍偷拍欧美|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日本色综合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日本午夜三级|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97se亚洲|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毛片免费网址|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96在线 | 国产美女91视频|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第一色|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天堂成人av|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偷倩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