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明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常見的傳染病和多發(fā)病,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和普及,人們對該病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但至今仍有許多患者和親屬對該病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并因此增添了許多不應有的煩惱和治療上的麻煩。下面為大家解答一些有關慢性乙肝的常見問題。
1.與乙肝患者接觸就會被傳染(錯)
乙型肝炎主要經由血液傳播和性接觸傳播。比如,健康人用被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污染的注射器、手術器具、剃須刀、牙刷等,很容易被感染。另一個重要傳播途徑是母嬰傳播,即患有乙肝的母親在孕期、分娩過程中以及哺乳期將乙肝病毒傳給下一代。但一般接觸,比如共同用餐、交談、握手以及禮節(jié)性的擁抱并不會被傳染。
2.血液中乙肝病毒DNA含量越高病情越重(錯)
目前認識到的乙肝發(fā)病機制是,乙肝病毒并不直接損害肝細胞,而是體內的免疫系統(tǒng)識別了乙肝病毒,并在清除病毒的過程中導致了肝損傷。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來說,免疫系統(tǒng)不是一開始就會去識別和清除乙肝病毒,而是需要度過一段免疫耐受期后才會發(fā)揮這種識別和清除作用。所以乙肝病毒DNA含量不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它反映的只是病毒復制的活躍程度和傳染性的高低。乙肝病毒DNA含量越高,說明病毒復制越活躍、傳染性越強。如果想要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應該檢查肝功能。一般來說,氨基轉移酶和膽紅素越高,病情就越嚴重。
3.患者病情越重越應該加強營養(yǎng)(錯)
對輕度肝炎患者來說,適當加強營養(yǎng)是應該的,但由于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病情越重肝損傷越嚴重,所以,病情較重的肝炎患者進食高營養(yǎng)食物會進一步增加肝臟負擔,不利于肝細胞修復,有時甚至起相反的作用,誘發(fā)肝昏迷。對病情較重的肝炎患者提倡的是清淡飲食,保證一般的營養(yǎng)需要即可,比如吃稀飯、面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并且最好是少食多餐。由于認識不到這一點,許多人喜歡攜帶牛奶、雞蛋或蜂王漿等蛋白質含量很高的滋補品探視肝炎患者,這對病情較重的患者來說是不合適的。探視這類患者,建議送一些水果,水果中可以首選香蕉,因為香蕉有潤腸作用,有助于保持患者的腸道通暢。重癥肝炎患者保持腸道通暢是相當重要的,否則就容易發(fā)生肝昏迷。
4.慢性乙肝患者應該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對)
雖然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破壞肝臟,但它的存在是誘導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并導致肝細胞損害的病原因素,所以抗病毒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療原則。通過抗病毒治療,可以穩(wěn)定肝功能、阻止或延緩肝硬化的發(fā)生、降低肝癌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由于許多患者及其親屬對此認識不足,再加上抗病毒治療療程長、費用高等因素,抗病毒治療并沒有完全普及,許多患者因此而失去了良好的治療時機。抗病毒治療是有指征的,也就是肝功能異常、病毒陽性時就可以考慮進行抗病毒治療。目前抗乙肝病毒藥物有兩大類,一類是干擾素,另一類是核苷類藥物,兩類藥物有各自不同的優(yōu)點和缺點,有抗病毒治療意愿的患者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并結合肝病專科醫(yī)生的建議做出適當選擇。
5.核苷類藥物可以隨時停用(錯)
核苷類藥物是目前治療慢性乙肝常用的抗病毒藥,抗病毒效果是肯定的。有些患者在服藥期間看到肝功能持續(xù)正常、病毒轉陰便認為不用治療了,擅自停藥,這是極為錯誤、極不安全的。擅自停藥可能導致的后果是,前功盡棄、病毒反彈、疾病復發(fā),嚴重者出現暴發(fā)性肝炎。采用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療程比較長,一般來說,乙肝e抗原陰性的患者至少服藥兩年,乙肝e抗原陽性的患者要待乙肝e抗原轉陰并且乙肝e抗體轉陽后再鞏固治療6~12個月方能考慮停藥。停藥后要求每月檢查一次,連續(xù)3個月,若病情一直穩(wěn)定則可逐漸延長檢查時間。對沒有達到停藥標準而又確實想停藥的,必須在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