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 峻嶺
夫妻離婚,榮譽物品遺失
現年65歲的霍辰宇是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名信鴿愛好者,也是無錫市信鴿協會會員。在幾十年的養鴿生涯中,他多次參加信鴿比賽,獲得過眾多榮譽。為此,信鴿協會的幾位會員曾送給他一塊鑲有“翔跡舉世”字樣的紅木橫匾。
霍辰宇對自己獲得的榮譽感到非常自豪,他將證書、獎杯、獎旗、牌匾放在位于楊市鎮某村283號的家中(以下簡稱283號房屋),每當有親朋好友登門造訪,他就拿出這些榮譽物品與大家分享。
霍辰宇雖然在信鴿比賽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他在婚姻方面卻是個失敗者。2004年1月12日,因為夫妻感情破裂,他與結婚30年的妻子陳丹萍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雙方在離婚協議中載明:283號房屋及所有家具雜物均歸女方所有,男方放棄財產分割權。
然而,離婚之后的好幾年,房屋權屬問題并未落實。為了徹底撇清關系,2013年3月,陳丹萍以霍辰宇為被告訴至法院,請求確認283號房屋歸陳丹萍所有。3月28日,經法院主持調解,陳丹萍和霍辰宇一致同意將283號房屋贈與女兒霍思雨,陳丹萍與霍辰宇均放棄對上述房屋的居住權。在審理過程中,陳丹萍向霍辰宇出具一份證明,內容為:2013年3月1日至今,283號房屋內未少物品。
解決了房屋的歸屬問題,霍辰宇決定取回存放于283號房屋內的證書、獎杯、獎旗、牌匾等物品。當他向陳丹萍索要這些物品時,陳丹萍告訴他,由于年代久遠,這些物品已經遺失,無法找回了。
討要無果,再上法庭
放在屋里的物品怎么可能會不見呢?霍辰宇認為是陳丹萍故意不還給他,就多次找陳丹萍索要,可每次得到的答復都是一樣的。這可是自己一生付出所獲得的榮譽,怎么能說丟就丟呢?霍辰宇越想越氣憤,于是,他以一紙民事訴狀將陳丹萍推上了被告席。
霍辰宇訴稱,自己獲得的獎杯、錦旗等榮譽物品均存放在283號房屋內,且在離婚協議中并未涉及上述物品。2013年3月,陳丹萍就離婚后房屋權屬確認糾紛向法院起訴,訴訟中陳丹萍承認上述物品仍保存在283號房屋內,后經法院調解,他們將283號房屋贈與霍思雨,但本案爭議物品的實際控制人仍為陳丹萍。霍辰宇認為,獎杯等榮譽物品記載著優勝者的榮譽權,在婚姻存續期間,屬于自己的個人財產。現陳丹萍稱上述物品丟失,故請求法院判令陳丹萍賠償經濟損失11600元。
針對前夫的起訴,陳丹萍表示不解。她說自己為幫助霍辰宇養鴿默默奉獻,養鴿獲獎應當屬于家庭榮譽,且雙方在離婚協議中已將財產分割完畢,因此,那些榮譽物品應當歸自己所有。自己之所以在房屋權屬確認糾紛案件中出具證明,是因為2013年3月1日霍辰宇曾經擅自闖入283號房屋,并更換該房屋的門鎖,直到3月28日法庭調解之后才將門鎖的鑰匙交給女兒霍思雨,證明系用于說明霍辰宇在此期間沒有偷竊屋內的物品。綜上,她請求駁回霍辰宇的訴訟請求。
財產屬性,兩級法院下定論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霍辰宇因其馴養信鴿而獲得象征個人榮譽的物品,應為其婚后取得的個人財產。根據他提供的獲獎名次的證據,并不能證實獎杯、錦旗、錦杯的數量;但從他提供的照片顯示,可以確認他曾獲得過4個獎杯、3面錦旗和1塊橫匾,這些物品在他與陳丹萍離婚前均存放在283號房屋內。雙方在離婚證和離婚協議中明確約定283號房屋內的“所有家具雜物均歸女方所有”,應當理解為不僅房屋內的夫妻共同財產均歸陳丹萍所有,房屋內的其他雜物、財產,包括霍辰宇的個人財產也贈與給陳丹萍。故爭議的4個獎杯和3面錦旗、1塊橫匾的所有權應當歸陳丹萍所有,現霍辰宇認為物品滅失而要求陳丹萍予以賠償的主張,于法無據,法院不予支持。
2013年8月12日,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作出一審判決,判決駁回霍辰宇的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后,霍辰宇不服,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霍辰宇訴稱:一審法院關于本人所得的獎杯、錦旗數量認定錯誤,對本人與陳丹萍離婚協議中約定283號房屋內“所有家具雜物均歸女方所有”的理解存在偏差。因雙方在離婚協議中從未約定上述獎杯、錦旗歸女方所有,現陳丹萍拒不返還上述屬于他的個人物品,應折價賠償。綜上,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改判支持其一審的全部訴訟請求。
陳丹萍辯稱:雙方已離婚多年,如是上訴人個人財產,應在離婚時帶走,她沒有保管義務,且根據離婚協議,沒有帶走的物品應當歸她所有。霍辰宇之所以提起本案訴訟,起因是因為他拒不履行離婚協議遭到起訴。綜上,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無錫中院經審理后認為:當事人對協議約定的內容有爭議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協議表述的文字意思,結合上下文內容、簽訂協議的目的及協議履行的情況等因素綜合判定。本案中,雙方對離婚證上“財產處理”欄記載的“283號房屋及所有家具雜物均歸女方所有,男方放棄財產分割權”持有不同理解,但是,鑒于霍辰宇與陳丹萍早于2004年1月12日就簽訂了離婚協議,且在該協議中并未專門就涉訴榮譽物品的歸屬作出約定,霍辰宇直至因陳丹萍起訴要求履行離婚協議之后才于2013年提出返還上述物品的民事訴訟,故一審確定霍辰宇滯留在283號房屋中的個人財產亦包含在離婚協議中“所有家具雜物”的范圍之內,相應所有權均屬陳丹萍并無不當。綜上,霍辰宇的上訴理由無事實與法律依據,法院不予采納。
2013年11月26日,無錫中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法官說法:
本案的意義在于,從法律上確定夫妻一方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象征個人榮譽的物品,應當認定為其婚后取得的個人財產。霍辰宇的訴訟請求沒有得到法院的支持,并非否定榮譽物品屬于個人財產的法律屬性,而是雙方離婚協議直接產生的法律后果。
我國《婚姻法》規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有五種情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從法律的規定來看,榮譽物品不屬于《婚姻法》條十八條規定的前四種情形之一,而該條第(五)種情形,是一條兜底條款,對于哪些情形屬于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沒有具體認定標準。因此,對于夫妻一方獲得的榮譽物品,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
有關法律人士指出,榮譽,是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廣為流傳的名譽和尊榮,具有很強的人身屬性。而證明榮譽的獎杯、獎章、證書等榮譽物品,又具有人身和財產雙重屬性,但財產是由人身屬性衍生而來,只能依附人身而存在。脫離人身屬性的榮譽物品所能實現的價值,只能是榮譽物品本身作為一件物品所具有的價值,這種價值額一般情況都是很低的,只有當榮譽物品依附于獲獎者的人身,榮譽物品所能實現的價值,不再是榮譽物品本身的實際價值,而是獲獎者所獲榮譽的無形價值,這種價值沒有一定的標準,它受獲獎者的社會地位、榮譽的種類、級別,以及榮譽的社會影響等眾多因素影響。雖然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獲得的榮譽往往離不開另一方的默默奉獻,但是,這種榮譽的價值體現,與獲得榮譽一方的人身不能分割,所以,榮譽物品以及榮譽物品將來可能實現的價值,都應認定為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文中人名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