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韜
【摘要】近幾年,隨著中資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金融危機背景下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經濟體均實行了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美元債券的收益率降至歷史低點,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選擇在境外發行美元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本文就美元債券三種主要的發行方式及各自的特點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中資企業 美元債券 債券發行
發行美元債券曾經是少數中資國企的專利,多數中資企業主要借助銀行融資。但近幾年,由于金融危機后美國持續的量化寬松政策造就的超低利率環境,使得美國國債收益率創出了近幾十年來的歷史低點(如圖1所示),美元債券的融資成本也隨之創出新低,使得美元債券市場異常活躍,大批中資企業也走向國際債券市場,進行美元債券融資。
一、中資企業近幾年美元債券發行量創出新高
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中資企業2010年境外發債規模約為157億美元;2011年升至225億美元;2012年繼續攀升至292億美元;2013年則達到了創紀錄的531億美元債券。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從2011年至2014年,連續4年在國際債券市場上成功發行美元債券,發行規模分別是20億、20億、40億和40億美元,成為利用國際債券市場募集資金最多的中資企業。
中資企業開始青睞美元債,一方面是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境外存在真實的美元資金需求;另一方面,量化寬松背景下的美元債券成本優勢十分顯著;另外,美元債券的市場容量、發行期限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美元債券主要的三種發行方式
在境外資本市場發行美元債券主要有三種方式:S規則(Regulation S,簡稱Reg S)、144A和美國證監會(SEC)注冊發行。前兩種方式又被稱為非公開或私募發行,第三種方式由于在美國證監會注冊,屬于公開發行證券。
第一,S規則方式,是指一種在美國之外發行,符合美國證監會第S號條例的發行方式。只要債券不發行給美國法人或個人,債券的發行就不需要接受美國證監會的監管,因此這種發行方式的成本較低,流程較短。相應的,因為不能向美國投資者發行,所以發行規模不能太大,一般是2~10億美元,否則市場需求可能不足以支持發行規模,將會對發行利率產生負面影響。
第二,144A方式,是指一種既可以在美國之外發行,也可以向美國的合格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Institutional Buyers, QIBs)發行的方式,因為符合美國1933證券法第144A條款,因此不需要像公開發行證券(例如股票發行)那樣進行登記和履行披露義務。即使如此,因為債券在美國銷售,所以需要準備的發行文件比S規則方式略復雜,所需要的時間也略長。相應的,因為增加了美國機構投資者的需求,所以發行規模可以增加到5-30億美元。
第三,SEC注冊發行方式,是指一種既可以在美國之外發行,也可以向美國機構和個人發行的方式。因為屬于公開發行證券,所以必須像股票發行一樣履行美國1933證券法的登記和披露義務,以及1934證券法的持續性披露義務。對于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可以通過知名成熟發行人(Well-Known Seasoned Issuers, WKSI)的方式進行SEC注冊發行。如果采用SEC注冊發行方式,債券將有資格被列入許多重要債券指數,發行利率將可能比S規則和144A方式降低10bps左右。
參考文獻
[1]張玉梅.《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境外美元債券比較分析》.《當代石油石化》,2014.1.
[2]李湛.《美國144A規則對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啟示》.《金融與經濟》,2012.7.
[3]王亞亞.《去海外發債》.《中國外匯》,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