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茜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提升,人民銀行管理體制也在逐漸深化改革,內部監(jiān)督體制正在逐漸強化。在調整相應職能之后,先后完善、補充了審計辦法與審計制度,主要包含重新定位內部審計對象,注重職能與風險部門的內控建設。但對于人民銀行的內審狀況而言,仍存在一定困難。本文主要分析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的難點,分析人民銀行內審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關鍵詞】人民銀行 內部審計 風險管理
一、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的現(xiàn)狀與作用
對于人民銀行而言,內部審計是一種部門審計,主要承擔經濟的評價、鑒證、監(jiān)督、整改與建議職能。近些年來,人民銀行正在逐漸拓展審計范圍,內部審計在確保央行能偶依法履行相應職責,確保資產安全,提升資金的有效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首先,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的現(xiàn)狀。近些年來,隨著人民銀行的不斷改革,如今已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其一,組織體系日益健全。人民銀行總行通過內審司設置,在分行與省會中心支行等處,均設立內審處,地市級支行設置內審科,縣級支行設置內審專員;其二,制度建設日趨完善。現(xiàn)階段,人民銀行已經構建了一套完整性、系統(tǒng)性的內審工作制度與內審體系,包括“內審工作制度”、“內審操作程序”、“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內審規(guī)程”等。同時,各中心支行均制定了與本單位實際相符合的內審細則與內審辦法,實現(xiàn)審計工作的依法性;其三,審計工作日益規(guī)范,取得了良好的監(jiān)督效果。對于內審機構而言,主要負責專項、離任、調查、履職、全面的審計,審計內容包含服務行業(yè)、內控制度與經營管理等領域,動態(tài)化監(jiān)督、評價央行的職能履行狀況;其四,內審新方法與新思路層出不窮。在改革開放歷程中,人民銀行不斷創(chuàng)新,對于各職能部門,有效強化操作業(yè)務,建立監(jiān)督與服務體系,實現(xiàn)內部風險防范,促進廉政建設的積極開展。
其次,人民銀行內審的作用。經過多年實踐,內部審計已經是人民銀行的重要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包含了監(jiān)督審計、檢查審計、評價審計、控制審計、糾正審計、防范審計,處理一些審計違法行為,有效規(guī)范了內審管理行為,在人民銀行各部門職責活動的全過程貫穿,在提升防控風險、完善內控機制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其一,內審是人民銀行的重要監(jiān)督手段,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強化內部管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有效促進了央行的業(yè)務開展,促進央行依法、正確履行金融服務職能與貨幣政策;其二,在人民銀行內部,經過內審干部的不懈努力,始終堅持開拓創(chuàng)新,在銀行管理體系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內部管理的完善、強化的內在需求,是人民銀行領導層的最佳助手;其三,利用內部審計,動態(tài)評價各職能部門的內審執(zhí)行狀況,以提升內部控制管理,使上下層之間信息溝通渠道得以暢通。
二、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的問題與難點分析
首先,內部審計問題。對于人民銀行而言,多年來歲建立了由上至下的內部審計機構,明確了行長負責制度,然而內審部門由于地位不超脫,對內審效率、內審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主要包含如下問題:其一,內審獨立性較差。由于內審部門的獨立性較差,某些內審問題由于人情因素、干擾因素影響,正確意見、結論被拋棄,對內審權威性、內審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其二,缺乏內審權威性。由于內審權威性較差,對同級工作開展造成影響,增加了內審部門的調查、取證、檢查與監(jiān)督難度,按照審計結果作出的決定、意見,發(fā)生個人整改與部門整改;其三,由于內審缺乏事前預防與事中控制,側重于事后檢查,不能有效事前預防風險。其四,審計人員的結構化不科學、不合理,導致其綜合素質整體不高。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管理、科技知識,作為復合型人才,具有多元化知識結構、創(chuàng)新性的審計思維。然而我國目前審計結構組成現(xiàn)狀,審計人員的結構組成普遍水平不高,結構化不科學,“誘惑”抵抗力較差,無辨別是非、風險的審計能力,某些審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較差,無法拒絕各種“糖衣炮彈”,審計人員的各類違法亂紀行為逐漸增多,原因在于審計人員的結構化不科學、不合理,導致其綜合素質整體不高,無法與新經濟條件需求相適應;其五,審計手段較為滯后,審計檢查方式陳舊。對于人民銀行的內審,主要采取差錯糾弊的方式,不能以風險導向為指標,有效防范、消除內控風險,對審計對象,不能給予全方位與多角度審計。
其次,內審難點。由于內審觀念、內審方式較為滯后,監(jiān)督力度較低,同級監(jiān)督難以發(fā)揮作用。審計監(jiān)督側重于合規(guī)性審計,注重權力使用、工作規(guī)程監(jiān)督,極少設計審計管理與審計成效。對于審計工作,側重監(jiān)督檢查,而輕視評價與咨詢,對于審計對象內控,工作成效評價與計劃決策評價不足。同時,內部審計重點側重微觀層面,對于宏觀分析、解決問題等方面較少。
三、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建議
對于人民銀行內審工作而言,目前正由傳統(tǒng)審計向現(xiàn)代化審計轉變,人民銀行內部必須與國際內審觀念相符合,突出人民銀行管理特殊性,有效強化內部審計方法,使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筆者認為,如何做到防堵漏洞,如何做到防微杜漸,是審計行業(yè)不斷探索的問題,處于新經濟條件下,人民銀行審計工作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主要從如下幾點入手:
首先,強化、重視審計部門的自身代理,健全相關的審計監(jiān)控制度。針對審計關系而言,審計人同委托人之間是一種委托與代理的關系,由于風險嚴重不對稱,使得代理人敢于違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所以,審計業(yè)法律界定、同行監(jiān)督,實現(xiàn)審計機關的交叉審計,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審計人員必須嚴格工作質量,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其次,強化審計機構建設,提升審計人員整體素質,樹立審計新形象。根據(jù)我國的審計法,健全人民銀行審計機構,以業(yè)務能力、知識結構、職業(yè)素質配置審計人員,必須慎重選擇審計人員,在保證審計能基礎上,要重視法律意識。同時,審計人員選拔,必須改變傳統(tǒng)單一性選拔方式,采用復合型轉換方式,特別重視審計人員非判斷正誤的辨別能力。強化審計人員培訓,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加強廉潔建設,著力建立良好機制、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鍛煉優(yōu)秀人才的審計環(huán)境。
第三,強化審計法律建設。針對人民銀行而言,法律的約束力極強,我國必須強化審計法律建設,有效借鑒國外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中國特色、可操性強、高度運行的審計相關法律法規(guī),盡早實現(xiàn)審計工作的法制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目的。同時,使法律得到正確貫徹與實施,只有貫徹、實施法律法規(guī),才能有效發(fā)揮法律的效力、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審計機構作為人民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經濟條件下,面臨了十分嚴峻的形勢,人民銀行必須不斷自身審計監(jiān)控制度建設,強化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審計法律建設,做到事前防范風險,使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鄧華軍,董文.風險管理視角下的人民銀行內部審計[J].金融經濟(理論版),2009,(2):32-34.
[2]張瑜亮,付正嬌.淺析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的溝通問題[J].河北金融,2012,(5):44-45.
[3]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課題組.風險導向審計在人民銀行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南方金融,2008,(9):63-66,69.
[4]張昆.試論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工作轉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武漢金融,2008,(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