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在現行經濟體制下,審計監督作為一種綜合性經濟監督,是國家和各級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對于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在介紹審計基本概念、宏觀經濟調控基本目標的同時,對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對審計在提高地方債務數據透明度相關方面的作用進行了論述。最后提出了充分發揮審計獨立監督作用的五點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審計 宏觀經濟 調控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審計作為經濟監督的一種手段其在國家宏觀經濟調控體系中的作用越發凸顯。審計所具有的獨立性、權威性和公正性的特點決定了它較高層次監督地位、綜合經濟監督地位和間接調控地位。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為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平衡國際收支。審計的特性與地位為確保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實現注入了一劑新鮮血液。
本次研究主要就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促進國民經濟均衡發展、抑制通貨膨脹、及時為宏觀經濟調控提供反饋信息、推動財政體制運行的改革、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促進宏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制約公共權力運行等多方面的作用進行了論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審計改革的措施與建議,包括促進審計相關法律的健全與完善、創新績效審計和審計問責制度、實行全面審計與重點項目調查相結合、加強審計人才隊伍建設和建立宏觀審計體系等五點政策性建議。
二、文獻綜述
審計在經濟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一直以來就是社會各界研究的熱點所在。Gary(2011)從資本主義國家的角度出發,論證了審計質量與政府進行國家管理的關系,審計為國家的治理提供可借鑒性與可選擇性的數據。Tracie(2012)從審計的社會性與信息多樣性出發,辯證看待審計的效益與作用。
國內學者多就審計在宏觀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發表看法與見解。周芬(2013)以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和公正性為切入點,結合自身工作經歷闡述了審計在過去國家宏觀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認為審計的經濟監督使命不斷得到強化。曾曉紅(2011)認為審計對于宏觀調控具有保障監督的作用。它促進了國家政策的落實,提高了政府以及其他國有企業工作的透明度,對于國家資源和經濟運行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姚愛然(2006)則重在強調對于審計的角色定位,為了確保它的監督使命,應當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樹立審計的權威和不可侵犯性,從而提升審計的價值性。
三、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固有弊病暴露,如市場的逐利性造成資源的浪費與配置不均,環境破壞與污染加劇,貧富差距擴大化等。在國民經濟運行中決策系統、調控系統、監督保障系統與信息反饋系統的各自職能配套體系有待提升,市場機制滯后性等固有弊病漸漸顯現,不利于經濟社會的良好與健康發展。因此審計作為高層次的綜合性監管手段,在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較高層次監督地位
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位于較高層次的監督地位,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作為一種全方位的監督形式,不僅可以對企事業單位和國家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還可以對具有宏觀調控職能的稅務等專業性監督形式進行再監督,有利于在規范經營管理的同時促進宏觀經濟的穩步發展。審計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審計監督這種形式或者審計監督不力,則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可能難以得到全方位的落實,其執行效果的相關真實信息的獲取也會變得困難。
(二)綜合經濟監督地位
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位于綜合經濟監督的地位,其客觀性和公正性較高。審計監督通過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的方式,審計監督的范圍對國家財經活動參與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控制和檢查,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和諧有序發展。審計作為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不存在直接的利益關系,且不參與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保持了良好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其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和可依賴性較高。
(三)間接調控地位
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位于間接調控地位。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節與控制有兩種方式,即直接調控與間接調控,審計不像財政、計劃、金融等部門可以對宏觀經濟直接進行調控和管理,而是運用經濟監督職能通過對微觀審計對象進行分析和處理,作出審計結論,提出建議,為宏觀調控傳遞信息,是調控的中介。通過審計這種間接調控與其他直接調控手段相結合,增強了中央宏觀調控的能力,力求達到財政、信貸、物資、外匯平衡,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因此,審計監督作為一種間接調控手段,可以從側面反映經濟社會的現狀。
四、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
審計與宏觀調控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動關系。審計能夠發現需要調控的領域和宏觀調控的重點,即通過審計,發現經濟領域出現的一些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或對已經存在的問題的后果以準確數據資料反映出來,引起宏觀調控部門的注意并對這些領域實施宏觀調控。審計工作始終圍繞宏觀調控的重點展開。
(一)促進國民總體經濟的均衡發展
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是維持社會供需的基本平衡,穩定物價總水平等,政府審計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經濟監督形式,在保證國家資金的合理使用、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維持良好經濟秩序的同時為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審計機關通過對國家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督,保證各部門在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框架和要求下執行相關決策決議,有利于維持社會的平衡和穩定發展,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二)抑制通貨膨脹
審計機關可以加強對于國家重大基礎建設項目的審計力度,堅決停止不符合國家既定政策的投資項目,限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杜絕政府部門鋪張浪費等現象,在維持投資相對穩定的同時控制消費規模,抑制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現象。
(三)提供宏觀經濟調控信息,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審計機關通過對涉及國民經濟日常和專項財務活動進行審計,可以及時發現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落實中出現的問題并查明原因,通過信息的反饋真實完整地了解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落實力度,分析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并根據現實狀況制定并完善下一步宏觀經濟調控的具體對策。通過審計機關相關信息的收集和反饋,有利于明確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方向,使宏觀調控的措施得到真正地貫徹落實,進一步穩定和發展市場經濟。
(四)推動財政體制運行的改革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服務體系”。我國財政體制運行中的矛盾和梗阻較為明顯,財政體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審計此時能發揮“強心劑”、“潤滑劑”、“凈化劑”和“催化劑”的作用,推動財政體制的改革。審計報告的數字分析,能對財政體制運行做疏導式審計的監督,健全事權與財權的匹配。審計提出的建議,有利于還原財政收入真實狀況,明晰政府的職能,推動財政體制改革,為市場營造一個公平干凈的環境。
(五)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
目前,部分大型國有企業存在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浪費嚴重等現象,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通過針對國有企業專項審計監察工作的開展,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措施和建議,進一步增強整體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科學管理意識。
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和相關經濟活動的考核與評價,可以在關注組織風險的同時改善內部控制狀況,建立健全企業的行為準則和規章制度,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有價值的組織信息,進一步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提高經營業績和績效水平,有利于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實現宏觀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六)制約公共權力的運行
現階段,部分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存在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現象,不僅嚴重擾亂了社會風氣,而且浪費了國家寶貴的各項資源。審計部門通過監察職能強有力發揮作用,對此類違法犯罪行為依法進行嚴厲查處,可以有效保證經濟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審計監督作用的良好發揮可以加強政府廉政建設,維護國家財經法紀,整治經濟秩序,有效揭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五、結語
在黨的十八界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會議上提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制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都需要充分發揮審計獨立的監督作用,確保各級政府簡政放權的落實。
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穩,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審計監督所提供的數據,為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宏觀調控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由此形成的制約與合作并存的關系,能大大增加國家機器的合力,使國家機器更好為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讓改革的紅利由人民共享。
參考文獻
[1]Ashutosh Deshmukh.The Role of Audit Technology and Extension of Audit Procedures in Strategic Audi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Quality Management,1999,22:.
[2]Tracie Woidtke,Yin-Hua Yeh.The Role of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2,:.
[3]Gary Giroux,Rowan Jones.Measuring Audit Qua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England and Wales[J].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2011,231:.
[4]張文祥,王羚,馬緒忠.國家審計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審計研究,2006(06):31-36.
[5]周芬.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3(16):179-180.
[6]韓曉昕,張姍,姜玲珠.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審計市場改進實現的對策[J],現代商業,2009,15:66-67.
[7]張福康.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和作用[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01):77-79.
[8]龔萍.論審計在政府宏觀經濟調控中的運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5):99-102.
[9]邵建設.論審計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J],改革與理論,2000(09):55-57.
[10]曹金祥.試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J],審計研究,1998(04):19-24.
[11]曾曉虹.論國家審計在宏觀調控中的保障監督作用[J],江蘇社會科學,2011(06):43-46.
[12]張福康.論審計監督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J],吉林商業高專學報,1996(04):15-17.
[13]姚愛然.國家審計在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中的角色定位[J],審計研究,2006(05):15-18.
作者簡介:李杰(1973-),女,遼寧寬甸人,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衛生經濟管理、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