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貧困山區連片扶貧開發是國家新時期實行的扶貧攻堅戰略,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涵蓋了河南、湖北、安微三省的36個縣市。信陽市地處大別山區腹心地帶,既是農業大市,又是革命老區,整體納入了連片扶貧開發規劃。由于大別山地區經濟基礎薄弱以及現行金融體制的不足,制約了金融在反貧困中的資金聚集、項目支持和資金撬動功能。為此,本文深入研究信陽市金融扶貧的現狀和創新模式,旨在探索一條適合大別山連片特困區金融扶貧的特色路徑,為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連片特困區 金融扶貧 融資機制
一、引言
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0-2020)》確定了大別山區等11個全國連片特困地區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大別山連片特困區涉及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11個地市36個縣,土地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2009年總人口3589余萬人,其中鄉村人口3071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258元,不足全國平均水平8896元的40%。大別山連片特困區的形成有著其特殊的歷史背景,作為著名的紅色根據地,大別山區也一直在積極探索革命老區金融扶貧的機制創新。而信陽市地處大別山區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地帶,扶貧融資環境更有代表性,在國家加快打造長江經濟帶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靠近長江的區位優勢加快自身發展,創新扶貧開發領域的融資機制,走出一條有特色的金融扶貧道路是擺在大別山連片特困區各市縣面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信陽連片扶貧開發狀況
(一)貧困現狀
信陽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其中市境南部地區處于大別山核心地帶。近年來,雖然信陽市經濟發展較快,GDP總量進入了全省千億俱樂部,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自然災害頻發等原因,經濟發展仍然滯后。2013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僅為24714.12元,分別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5%和全省平均水平的72%;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000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8%。信陽市大別山區域內有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包括:光山縣、新縣、固始縣、淮濱縣、商城縣、潢川縣。信陽市的貧困狀況具有明顯的連片性特點,在大別山地區有典型的代表性。
(二)信陽連片扶貧的實施
信陽市圍繞大別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規劃,努力構建適合本地區金融扶貧的新路子,2014年信陽市爭取國家及省一級的扶貧資金達到4.2億元,通過實施綜合性連片扶貧開發項目,按照“整村推進、循序漸進、連片扶貧”的原則,優先選擇貧困程度深的區域,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重點、農民為主體為貧困群體的脫貧增加新路子。另一方面,在區位優勢比較明顯的地區實施產業專項扶貧策略,探索實施特色產業帶動當地就業,推進勞務扶貧,杜絕反貧困的發生。通過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和培訓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這兩項政策,2013年信陽全市共有10萬人脫貧致富。
三、信陽連片特困區金融扶貧模式
(一)理論基礎
金融扶貧這種模式有效地發揮金融杠桿的作用,改變傳統單一的“撒胡椒面”式扶貧模式,將生活式扶貧轉變為生產式扶貧,將救濟式扶貧轉變為資本式扶貧,將對外爭取單一式扶貧轉變為對外爭取和自力更生共建式扶貧。
目前,針對連片特困區減少貧困的路徑,學術界有兩種理論:一是涓滴理論,二是親貧困增長理論。滴捐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和就業帶帶動貧困地區的發展,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而大企業在則充當扶貧的橋頭堡作用。這種理論的本質是讓大企業和農民能夠在促進本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廣大農民的增收。而親貧困增長理論則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論述扶貧思想,支持親貧困增長理論的學者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有利于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政策,使其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獲得更多的好處,以此來達到消除連片特困的目的。
(二)信陽連片特困區金融扶貧模式
信陽市各個地區依托自身特點,經過長期探索,形成了各局特色的金融扶貧模式,效果比較顯著的有新縣“技能培訓+出國勞務+回鄉創業”模式、固始縣“政府+公司+合作社+銀行+農戶”的模式和光山縣“一村一品”模式等。
1.“技能培訓+出國勞務+回鄉創業”模式。新縣是全國著名、河南惟一的將軍縣,也是信陽市發展較為落后的縣域之一,2013年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106元,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8%。新縣人民在長期的反貧困過程中,逐漸探索形成了一條具有新縣特色的“技能培訓+出國勞務+回鄉創業”模式,這種模式也是親貧困增長理論在現實中應用的一大特色。
“技能培訓+出國勞務+回鄉創業”模式的基本運作方式是:首先,在新縣成立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運用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獨特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員進行3至6個月的技能強化培訓,從語言、技能、體力、行為規范、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教育,讓學員初步掌握一項本領。其次,由新縣勞務局和國外用人單位共同選拔合格研修生到國外進行就業,研修生外輸勞動的行業遍布在建筑、服裝、焊點、電線工等十多種。出國勞務開拓了貧困群體的就業渠道,解決了本地勞動力過剩這一大難題。同時技能培訓也讓貧困群體的日后就業更有保障。最后,出國勞務期滿后,務工人員拿著國外賺到的外匯在國內投資創業,創辦商店、酒店、工廠和農場等實體,迅速實現創業當老板的夢想,真正實現了可持續扶貧的思想。
截至目前,新縣常年在國外就業的人數保持在6000人左右的規模,年創外匯6000多萬美元,在為國家賺取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純收入。“技能培訓+出國務工+回鄉創業”這種模式為廣大農村貧困青年筑起了一條換思想、學技術、快就業、能創業的致富高速路,大大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給我們看到了一個富有活力的新農村。
2.“政府+公司+合作社+銀行+農戶”的模式。固始縣是河南人口第一大縣,屬于信陽市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近年來,固始縣逐漸做大“政府+公司+合作社+銀行+農戶”這種產業開發模式。這種模式實際也體現了滴捐理論的思想,政府通過減免公司的稅收,來讓更多的公司參與到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中,民間有資金實力的農戶成立合作社(包括養殖合作社、種植合作社、特色農業合作社等等),資金不足的部分可以依靠銀行的政策性貸款來解決,而普通的農戶可以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共同指導下獲得技術支持,公司則還能解決農戶產品的銷路問題。
2012年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在石堰村投資建設固始雞生態養殖園,固始縣政府扶貧辦積極在石堰村組織開展村級互助資金試點,吸收農戶入股資金100余萬元,同時政府以財政扶貧資金貼息方式支持銀行向石堰村投放小額信貸資金200萬元,這種模式經濟效益顯著,僅僅實行了一年,就促進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增加800余元,同時壯大了固始雞和豫南黑豬這兩大產業群,也提高了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在省外的品牌效應。
3.“一村一品”模式。地處大別山北麓的光山縣,依托當地的優良的自然環境,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因地制宜發展種植茶葉、油茶、板栗等產業,探索出一條農業“一村一品”模式。“一村一品”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在一個村子重點發展一種特色農業,這種差異化發展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大量雷同生產帶來的產品積壓問題,而且還可以在優化當地的農業結構,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保護了廣大的農戶利益。
光山縣南向店鄉地處大別山主脈向低山丘陵的過渡地帶,海拔大多介于150米至800米之間,年降水量達到1200毫米,特別適宜油茶的生長。2012年光山縣政府在縣境南部的南向店鄉何畈村和晏洼村新建5000畝油茶基地,種植油茶不僅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增加了農民創收的渠道,僅此一項就促進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750余元。與南向店相隔約10公里的潑河鎮,則地處低山丘陵向平原過渡,不適宜大片種植油茶,但是潑河鎮政府獨辟蹊徑,在荒廢的丘陵崗地上新建6000余畝茶葉基地。依托信陽毛尖的品牌效應,潑河鎮逐漸做大做強茶葉品牌,為當地貧困農戶脫貧致富做出了極大貢獻。
四、結語
連片特困區的金融扶貧工作涉及了大量貧困群體,是扶貧工作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而貧困地區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融資難、融資規模小,扶貧效益低下等。本文從大別山連片特困區的有代表性的信陽市入手,運用涓滴理論和親貧困增長理論,探析連片特困區金融扶貧的創新模式,新縣的“技能培訓+出國勞務+回鄉創業”模式、固始縣的“政府+公司+合作社+銀行+農戶”的模式、光山縣的“一村一品”模式在信陽的推廣取得了明顯的效益,而大別山連片特困區的安徽和湖北的其他縣市跟信陽的環境條件 極其相似,信陽模式可以成為其他地區的借鑒對象。
參考文獻
[1]郭威.解讀農民融資難題探索金融扶貧開發新機制——基于廣西富川縣金融扶貧事業發展的調研分析[J].中國合作經濟,2013(9).
[2]楊俊,王燕,張宗益.中國金融發展與貧困減少的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2008(8).
[3]高玫.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路徑與政策研究——以江西片區為對象[J].探索帶,2013(7).
[4]王敬力,劉德生,莊曉明.金融扶貧機制的新探索:拾荷模式[J].三農金融,2011(4).
基金項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付李濤(1990-),男,漢族,河南信陽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一年級,研究方向: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