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大黃山》賀歲來襲
元月20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紀錄頻道及安徽衛視同步播出的賀歲大餐——紀錄片《大黃山》,以湖光山色的詩情畫意和中國山文化的厚重情懷,帶領觀眾一同領略黃山云遮霧繞下的神秘面紗,這在“娛樂成災”的熒屏,可謂獨樹一幟。
全景展現黃山之美,摩崖石刻妙筆生花
由中央電視臺、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大黃山》,分為《人間仙境》《生靈天堂》《石破天驚》《筑夢徽州》《山水畫卷》《秘境之地》6集。其中,《人間仙境》全景展現了黃山的絕美風光,《生靈天堂》講述了動植物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石破天驚》呈現了黃山不被大眾所知的前世今生,《筑夢徽州》一展極具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山水畫卷》詮釋著藝術家眼中的黃山,《秘境之地》則講述了黃山在保護和開發過程中的種種趣聞,內容之豐富,猶如影像版的“黃山百科全書”。
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曾登臨黃山,贊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有此一嘆者非徐霞客一人,李白、石濤、漸江、黃賓虹、劉海粟等人也都有過“望黃山而興嘆”的經歷!激動之余,李白留下“鳴弦泉”、朱熹留下“鳶飛魚躍”,歷代文人各抒己見,篆隸行楷草書各領風騷,因而讓黃山也有了“書法博物館”的美譽。安徽廣播電視臺臺長張蘇洲表示,黃山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藝術的寶庫,紀錄片《大黃山》從多種角度抓取黃山之美,以獨特的方式呈現黃山聞名于世的奇松、云海、怪石、瀑布等景象,力爭為海內外電視觀眾構建出一個全新的黃山視聽形象。
“徽駱駝”獨挑大梁,平民視角解讀黃山
黃山是紀錄片人魂牽夢繞之地,早在1937年,金陵大學教授孫明經就拍攝了第一部黃山紀錄片《黃山風光》,大半個世紀里,“黃山風光片”雖層出不窮,流世之作卻寥寥。為彌補這一創作遺憾,紀錄片《大黃山》應運而生,相比同類題材“看山是山”的創作理念,該片大膽采取“以小博大”、“以情動人”的新模式,將朝夕與黃山相伴的清潔工、守松人、石工等草根人物作為主角,通過他們“平凡的一天”,揭示“大黃山”不凡的真相。
黃山石工平平無奇,但沒了他們,懸崖峭壁上的摩崖石刻或許早已被歲月侵蝕殆盡;黃山守松人其貌不揚,但離了他們,舉世聞名的黃山松可能就將成為“傳說松”,正因為這些平凡人的堅守和付出,黃山才得以笑傲群山。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介紹,紀錄片《大黃山》的內容不局限于自然風光,還會涉及周邊整個徽州地區以及徽文化,力求讓觀眾見山,見景,還要見人,讓這些“徽駱駝”告訴觀眾何為黃山精神、何為黃山之美。
技術革新升級畫質,航拍團隊貼壁飛行
黃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其地域寬闊,山勢險峻復雜,氣候變幻莫測,對創作者而言,如果沒有特種裝備的輔助,拍黃山只能“霧里看花”。面對黃山特殊的拍攝環境,《大黃山》攝制組先后購置了5DⅢ、 Go-pro3等高尖端拍攝設備,以應付山地、湖泊、夜間、水下、嚴寒等極端狀況。其中,4K級的Red one數字高清電影拍攝機,更是為全片帶來了媲美膠片電影的細膩質感,令片中的黃山美景更加惟妙惟肖。
除此之外,拍好黃山也離不開航拍團隊的配合。為展現出黃山的雄奇俊美,《大黃山》特邀來自奧地利的航拍團隊及擔任過北京奧運會航拍的服務團隊,組成了一支頂尖的“國際部隊”。即便如此,突如其來的臺風、難以預料的云霧也不好對付,總導演王振濤介紹:“過往的黃山航拍,大多是沙盤式的視角,此次憑借出色的航拍團隊,我們得以拍到了許多緊貼著懸崖峭壁的精彩鏡頭,最大限度為觀眾捕捉到了以往只能遠觀的蒼松和奇石,大大提升了全片的觀賞性。”
創作團隊翻山越嶺,跟迎客松拼韌性
技術團隊“飛檐走壁”,創作團隊翻山越嶺。《大黃山》攝制組的挑戰不僅來自多變的天氣和復雜的地形,也來自創作團隊夢想拍出“不一樣的黃山”的渴望。如第一集《人間仙境》中,導演郭巍為拍到風雪中的迎客松,放棄除夕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帶著裝備雪夜上山,用鏡頭見證了迎客松迎風傲雪的堅強與韌勁,他表示,迎客松頑強的生命力讓人敬畏和感動,盡管過程艱辛,但這正是紀錄片人的意義和職責所在。
無獨有偶,第二集《生靈天堂》中,導演張成軍與攝制組為詳盡展現短尾猴的生存狀況,跟著“強強”所在的短尾猴家族四處奔波,為不驚擾短尾猴的生活,攝制組必須盡量隱蔽自己,以至最后全員都成了“泥猴兒”。總導演王振濤表示,《大黃山》集結了一支年輕的創作團隊,他們通過自己的創意和努力,留下了黃山最美的瞬間。
中國山文化首“觸電”,紀錄片文化工程出精品
在中國古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中,山文化孕育而生。《詩經》中就有“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嵩高維岳,峻極于天”的記載。孔子則提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山水觀,認為山和水蘊含著值得人們效法和崇拜的美德,值得作為審美對象欣賞,足見山文化在中國的悠久傳統。安徽廣播電視臺臺長張蘇洲介紹,黃山寄托著人們對人間仙境的想象,對神奇山水的癡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懷抱,孕育、承載了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徽文化,成為一個充滿魅力與特色的獨立地理文化單元。
作為全景展現黃山的紀錄片,《大黃山》通過6集的篇幅,將黃山自然、歷史、藝術、社會等諸多元素一網打盡,以影像的方式向觀眾展現了黃山文化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表示,中國紀錄片播出聯盟正在積極推進紀錄片“精品工程”戰略,不斷策劃反映中華悠久文化、祖國壯麗山河的優秀紀錄片,《大黃山》只是這場“萬里長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