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PP,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正在亞太地區九個國家中進行談判,如果協議達成,全球收入將會增加2950億美元,并且會為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鋪平道路,預計亞太地區的貿易額將會增加1.9萬億美元。跨太平洋伙伴關系的前景是富有成效的,因為它為新興市場國家的領導者和經濟發達地區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雄心勃勃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能比其他要求低的替代方案從一體化中取得更大利益,但在向更廣泛的協議發展過程中,中國和其他關鍵的區域合作者還未被加入協定。亞太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性從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談判的早期結論中就可以看出,而且并不會妨礙未來基于亞太區域一體化之上的更廣區域甚至全球協議的發展。
【關鍵詞】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亞太區域一體化
一、簡介
在高端平臺談判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起始于小范圍協議,但卻有很大的政策含義。TPP實質上是加強了亞洲與美國的聯系,創建了一個進行國際貿易與投資的新模板,而且可能促成亞太地區建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區。
前一個主要的多邊貿易協定簽訂至今已接近20年,貿易規則的發展已經逐漸從全球性向雙邊和區域協定轉變。到2000年時,亞太經濟合作論壇的成員方達成6項貿易協定,如今已達成47項貿易協定,還有更多的正在談判當中。“志趣相投”的合作團體更可能達成互惠協議,消除對立局面。WTO的報道稱在推動世界各地經濟發展當中,已達成319項這樣的協定。在貿易與投資規則上的進步能防止現存協定的滑坡,而且會為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到目前為止,區域談判為促進這樣的進步提供了最佳選擇。
如果TPP能成功,新興市場國家和發達經濟地區的有競爭力的產業都將受益,貿易水平將會有大幅提升。在鞏固現有貿易協定的基礎上,TPP會成為一種新的模型。
TPP是形成貿易協定的跨太平洋路徑的關鍵一步,此路徑已經包含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P4),即文萊、智利、新西蘭和新加坡之間的貿易協定,以及眾多的跨太平洋雙邊協定。[1]與之相平行的亞洲路徑包含東盟國家間達成的協定,中、日、韓間的談判,以及泛亞自由貿易協定的建議。跨太平洋路徑和亞洲路徑相互促進,TPP受之前亞洲協定的推動,而且會促使中、日、韓達成新的投資協議,成為自由貿易談判的開端。
自由貿易協定通常會有地緣政治目標,亞太路徑也不例外。在幾年前以美國為主導的TPP出現,在現在被認為是美國在亞洲地區重新確立戰略地位的舉措。旨在促進東南亞經濟同盟的亞洲協定提升了東北亞國家的政治關系,也為新興市場國家中國重新確立了地位。
不論在政治上會取得怎樣的優勢,兩種路徑在經濟上更具有建設性的意義。TPP和亞洲路徑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項巨大的正和工程,所有參與方都會獲得實質性的利益。同時,它們也是一項動態過程,例如自由化的競爭過程也會促使亞太地區甚至全球貿易達成更進一步的規則??梢源_定的是,不同國家的利益在許多細節方面是有偏離的。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更關注商品貿易的自由化,以及對敏感性產品達成的廣泛的免責條款。而發達國家更青睞綜合性的自由化,處理影響它們領導性產業地位的新問題。但重要的是,這種偏離主要是影響對做大蛋糕之后的分享問題。[2]
二、兩方模板的競賽
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總量龐大,相對于在未來貿易體系中所占的關鍵地位來說,小范圍的區域貿易協定并不會立即起到效果??缣窖蠛蛠喼弈0逯g的競爭是組織未來合作關系的競爭,而不是相互間經濟福利的競爭。從經濟視角來說,如果將區域分裂,任何一方團體的國家都不會受益,但每個國家都會從改善它們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部門的貿易條件中獲利。兩個路徑在戰略博弈中是可變化的,不過在通向巨大的正和結果當中會“各執己見”。
下面對比一下兩方路徑模板。據最新進展,美國與東盟的貿易協定已達成最終削減關稅90%和96%的最惠國待遇水平,亞洲協定進展稍緩,仍有許多異常項目未達成一致意見。在減少非關稅壁壘方面,兩方路徑模板也存在顯著差異。在美國與東盟的協定當中,關于競爭、知識產權、政府采購、國有企業和勞動力方面比亞洲協定更進一步。同樣,亞洲協定也在一些方面比美國與東盟的協定更具優勢,包括爭端解決機制與合作方面。
如何解釋這些差異?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亞洲模板主要是新興市場國家間的談判,這些國家在制造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因此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商品的市場準入規則。而美國模板反映了發達國家的利益要求,談判主要集中于服務、投資、知識產權等方面,它們也強調在發達國家制度方面普遍存在的規則導向。
三、兩方路徑的動態分析
一旦進入運轉當中,兩方路徑都會產生發展勢頭。每一方都會有擴大范圍的動機,這又會進一步促進另一方的發展。兩方路徑相互促進發展,進一步鞏固原有地位。
在跨太平洋和亞洲路徑的早期時,經濟福利主要是由小型合作伙伴分別進入中國和美國的巨大市場而產生的。例如,在TPP中,越南、馬來西亞和秘魯能獲得可靠的利益。對中國和美國來說,經濟福利的增加更為柔和。然而,大型合作伙伴諸如日本和韓國的加入,會使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福利大幅增加。
在中期時,許多國家可能會同時加入兩個路徑。據最新研究預測,這些國家包括文萊、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但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新西蘭、菲律賓和泰國可能最終也會效仿它們。預計到中期截止時,多數亞太經濟體會優先進入亞太市場。在取得優惠待遇后,日本和韓國的經濟福利預計將分別增長91%和90%。
在最后時期,只會剩下少數國家沒有進入中國和美國兩個巨大市場。中美將提供近4倍于從亞洲和TPP協定中可獲得的利益,中國和美國占據無可爭議的領導地位。
達到完全區域一體化的路徑難以預測,但區域一體化可獲得巨大利益是毋庸置疑的。據估計,亞太自由貿易協定每年可獲得1.3萬億到2.4萬億的經濟利益,約占世界GDP的1.5%到2.7%。
四、政策啟示與建議
總之,TPP和亞洲路徑會產生廣泛分配的實質利益,這些利益取決于兩方路徑向更廣范圍的區域一體化的進展情況。
通過對兩個路徑的比較分析,可得出四個政策方面的啟示與建議:
第一,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貿易體系的發展將取決于TPP和亞洲路徑的發展。
第二,未來的協定談判會反映出兩個政策目標:更高水平和全面的亞太經濟一體化。為達到目標,需要樹立一個雄心勃勃的模板,并廣泛應用于區域貿易體系。可操作的目標是達成一項可維系10年的協定,該協定要具有強大的原則性和包容性,能為區域中具有改革意識的經濟體所接受。由于不同的特殊利益要求,要達到這樣的結果,需要依靠政府首腦部門的領導。
第三,聯系跨太平洋和亞洲談判路徑的團體對話具有很大價值。這種聯系能加強兩方路徑對實質性的重疊部分的認同,減少政治摩擦。這對兩方路徑能否相互學習和采用普遍的最佳實踐方法有很大影響,在聯系方面可以采用包括技術交換、高級部長會議或者精英團體討論的方式。亞太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的技術部門也可以促成兩方的對話,它們在技術問題領域有眾多專家意見,能提供有價值的咨詢和建議。
第四,雖然路徑的不同會導致中美之間的摩擦,至少在一段時期內會存在,但第三條路徑—中美之間在貿易與投資領域的直接合作仍然存在。戰略與經濟對話為中美間的積極合作提供了渠道,政治氛圍也在逐步提升。例如,中美間的投資談判在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重新進行。未來的談判領域將集中于補貼、政府采購、出口控制、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服務自由化和知識產權等方面。這些努力涉及到區域協定的主要構成部分,提升了未來進一步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陸建人.美國加入TPP的動因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1):43-52.
[2]劉晨陽.“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發展及影響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亞太經濟,2010,(3):10-14.
作者簡介:暢江澎(1990-),男,漢族,山西運城人,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商務宏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