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坤 白史且 澤柏 仁青扎西 楊樹晶 符佩斌 王巖春
摘要 針對川西北牧區冷季缺草、夏秋季節調制青干草時雨水較多影響飼草料質量等問題,通過含水量、打捆密度及防腐劑篩選試驗,對“川草2號”老芒麥青干草捆的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酸性洗滌纖維、中性洗滌纖維、干物質含量進行研究,以優化青干草加工調制技術。試驗表明,含水率21%~25%的“川草2號”老芒麥青干草捆無論在氣味、結構、色澤方面評價都最高,品質較好;含水量21%~25%、打捆密度300 kg/m3、尿素含量2 g/kg時,“川草2號”老芒麥中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較高,酸性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較穩定,表現出了一定優勢,有利于提高草產品的利用率、消化率和適口性,減少飼料的損失浪費,為解決該地區家畜冬春飼草缺乏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川西北牧區;青干草捆;含水量;草捆密度
中圖分類號 S8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6-05050-02
我國雖然草原遼闊,草資源豐富,但草地資源還遠未達到合理、高效的利用,隨著我國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的加快,對飼草料的需求與日俱增。飼草料是發展養殖業的物質基礎,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各類不同的飼草料資源,對于搞好養殖業關系重大[1],同時飼草貯存的質量也直接影響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畜產品品質[2]。
川西北牧區地作為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對于我省乃至全國畜牧業的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該地區牧草的生長和利用受季節影響很大,冬季氣候寒冷,牧草枯黃,營養價值低,飼草缺乏;暖季水熱同期,飼草生長旺盛,營養豐富,飼草充足。飼草供應的季節性與牲畜全年需草的相對穩定性之間的矛盾長期以來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已大大影響了該區域畜牧業的發展。
近年來,川西北牧區雖然建植了大面積的人工割草地,但低成本、輕簡實用、能有效保證牧草品質收、儲、調制、加工的技術、機械設備、服務組織及模式還不成熟完善。傳統青干草調制技術雖然成本低,方法簡便,牧民容易操作,但調制青干草時也是該地區雨水比較多的時候,不僅造成了牧草利用率低、營養物質流失嚴重,而且在收儲過程中常有霉變、腐爛發生,容易引起家畜中毒,給畜牧業生產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加快研究優質青干草捆加工調制技術,提高該地區飼草料質量已迫在眉睫。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牧草為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培育出的“川草2號”老芒麥(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NO.2)優質青干草。
1.2 試驗方法與測定指標
1.2.1 老芒麥青干草捆最佳打捆含水量、打捆密度及防腐劑篩選試驗。設計打捆時牧草含水量31%~35%、26%~30%、21%~25%、16~20%4個梯度,每個處理3次重復,試驗設計草捆密度處理為150、200、250、300 kg/m3,每個處理3次重復,將牧草打成長方形草捆。草捆防腐劑選用尿素,另做對照試驗(不添加),然后測定其營養成分。
尿素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長,減少熱害,可以使干草保持良好的色澤,同時降低了纖維的含量。試驗將0、2、4、6 g/kg尿素直接添加于不同含水量和不同打捆密度的青干草中,以篩選適宜貯藏青干草的最佳含水量和尿素用量組合以及最佳打捆密度(表1)。
1.2.2 觀察測定內容及指標。
(1)感官評價。主要評定指標有:含水率、顏色、氣味、質地等(表2)。
(2)營養成分測定。包括:可溶性糖含量測定、粗蛋白、酸性洗滌纖維、中性洗滌纖維、干物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測定;粗蛋白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 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采用van soest法測定;干物質含量測定采用干燥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感官評定 不同含水量、不同草捆密度添加尿素的感官評定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在不同打捆密度、不同尿素用量情況下,含水量為21%~25%的“川草2號”老芒麥青干草捆無論在氣味、結構、色澤方面評價都最高,品質較好。
2.2 含水量、密度和尿素處理對老芒麥草捆粗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由表4和圖1可看出,在處理A、B、C、D、E、F、G、H中粗蛋白質的含量比較高,均超過7%。可能原因是刈割后牧草的干燥時間較短,營養物質粗蛋白質的損失較少,但隨著干燥時間變長,含水量減少,粗蛋白質的含量呈下降趨勢。處理K、L在氣味、結構、色澤方面表現都較好,此外,其粗蛋白質的含量也較高,分別達8.1%和8.32%。
2.3 含水量、密度和尿素處理對老芒麥草捆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草捆的適口性和飼喂效果。由表4和圖2可看出,處理K、L和N表現出較高的數值,處理L在各處理中最高,達3.618%。而處理A、B、C、D在各處理中可溶性糖含量較低,處理A最低(為0.729%)。
2.4 含水量、密度和尿素處理對老芒麥草捆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的影響 牧草中的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牧草的品質及其消化率。中性洗滌纖維的含量與干物質的采食量呈負相關關系[3],而牧
草的酸性洗滌纖維含量直接影響牧草的消化率[4],酸性洗滌纖維含量高,牧草消化率降低。由表5和圖3可見,處理A、B、C、D、M、N、O、P表現出較高的水平,酸性洗滌纖維的數值已接近45%,最高值處理M達44.88%。中性洗滌纖維數值已接近67%,最高值處理N達66.60%。而處理E、F、G、H、I、J、K、L的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均表現出較低的水平,處理I、J、K、L的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較穩定,波動均不大。
3 總結
通過感官評價可知,在不同打捆密度、不同尿素用量情況下,含水量為21%~25%的“川草2號”老芒麥青干草捆在氣味、結構、色澤等方面評價都最高,品質較好。通過不同含水量、密度和尿素處理可知,在含水量21%~25%、打捆密度300 kg/m3、尿素用量2 g/kg時,“川草2號”老芒麥中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較高,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較穩定,表現出了一定優勢,有利于提高牧草利用率、消化率和適口性,減少營養物質流失,同時適宜其貯存、運輸及利用。
參考文獻
[1] 冬花.飼草料的加工與利用[J].新疆畜牧業,2004(1):7-8.
[2] 德科加,周青平.三種加工調制方法對牧草營養品質影響的研究[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4(6):14-15.
[3] 魏竇興,楊萍.高寒牧區牧草混播效應研究[J].柴達木開發研究,2009(2):2-3.
[4] 肖鳳,閔繼淳,晏華明.苜蓿與不同禾草混播的研究[J].八一農學院學報,1992(3):1-2.安徽農業科學,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16):5054-5055,5145責任編輯 黃小燕 責任校對 況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