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
【摘要】當今世界,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國內經濟社會的雙重轉型,各種社會思潮也隨之傳播并趨于活躍,這些思潮正試圖從指導思想、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同馬克思主義爭奪主流話語權。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在多元、多變思潮的沖擊下,容易發生思想困惑、信仰迷失等問題,乃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理想的決心和信心產生動搖。本文將主要探討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影響及其應對策略。
【關鍵詞】當代社會思潮;大學生;影響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西方社會的理念大量涌入中國,網絡媒體的發展為不同社會思潮的碰撞提供了平臺,國內傳統的儒家學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受到外來社會思潮的沖擊,在這種背景下,眾多繁雜的社會思潮對社會公眾尤其是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就良莠不齊[1]。
一、社會思潮的基本內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三個代表”重要理論、科學發展觀、中國夢成為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觀點。從中國社會思潮的發展歷程可以發展,社會思潮是在特定社會的特定時期形成的一種普遍價值觀念,屬于意識形態領域,這種意識形態基于特定的社會背景和特定的社會階層對社會發展的訴求,社會思潮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意識形態也會隨之不斷發展演化。這種發展變化著的社會思潮發展了當時社會的普遍情況和社會民眾的心理訴求,因此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眾多領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并對社會公眾尤其是未經世事的高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導向作用。
二、當代多元化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影響分析
1.多元化社會思潮使少數大學生政治理想淡薄
多元化社會思潮使少數大學生政治情感淡漠,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疾苦漠不關心,對西方資本主義稱羨不已,對“平等自由”世界向往有加,對日益繁榮的祖國卻頻頻指摘。對黨內腐敗現象加以夸大泛化,一些人主張在政治上既不積極,也不消極,做平常人,“去政治化”正成為這些人中流行的時尚。少數大學生在入黨參政問題上缺乏熱情甚至消極抵觸。
2.多元化社會思潮使少數大學生人生理想缺失
信念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是人們追求理想目標的強大動力。多元化社會思潮造成極少數大學生的信仰、信心與信任危機,使其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信仰發生動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失去信心,對我們黨失去信任,而信念的動搖必然導致理想的坍塌。現實生活中,少數大學生對生存意義持有懷疑,對未來茫然、對活著感到消極悲觀,表現在學習工作上慵懶懈怠,缺乏學習興趣、工作熱情,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在作風紀律上稀拉散漫,安于現狀,得過且過。
3.多元化社會思潮使少數大學生社會理想模糊化
當前多數大學生樹立了堅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并能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國命運、民族復興聯系起來。但是,受多元化社會思潮的負面影響,還是有少數大學生表現出對馬克思主義的懷疑情緒及信仰危機,對能否實現共產主義、能否成功建設社會主義持懷疑態度,出現了社會理想模糊和淡化的問題。有人感嘆共產主義雖好,卻可望不可及,甚至有人認為它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幻想。有人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心不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無理論自信,更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對中國能否抓住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沒有信心,甚至精神頹廢、意志消沉[2]。
三、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影響及其應對策略
十八大報告關于如何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去引領思潮,啟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作用:
(一)多重途徑深入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目前高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理論體系的宣揚基本上是通過課堂授課,通過紙質宣傳等方式。從上文可知,當代青年大學生了解社會思潮的主要途徑是從日常生活、通過活動和體驗來獲得。單純理論式的教化并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有必要去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渠道。通過新的方式去宣揚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讓高校學生真正明白社會主義是什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教會他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去解構其他社會思潮。對青年學生的宣揚并不局限在課堂,應該采取各式各樣的教育途徑,通過各種教育途徑的相互配合,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補充,直接教育與間接教育相銜接的多重教育方式。
(二)構建層層遞推式的引領機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必然要通過各種方式相疊加。社會思潮不論是什么立場,都是反映了某部分人群的利益訴求,尤其是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差異性這些都是各個文明所必然的一種客觀存在。然而尊重各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更要堅持自身文化體系的主導地位與引領作用。要發揮引領社會思潮的作用,需要去分析,分析某一時期內,社會思潮的起因、內涵、目的,做好預防。各類社會思潮的涌動,反映著某一特殊群體的一定利益訴求,對社會思潮應該加以區別的對待,真理不辯不明,對于社會思潮也不用懷著談虎色變的心態,讓大眾去接觸思潮,通過爭論、探討、商榷[3]。
(三)利用網絡傳媒來潛移默化地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網絡傳媒是社會思潮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是高校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經常通過微信、微博、QQ、BBS來感知世界、參與社會、分享心情。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微信、微博、QQ、BBS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不應是枯燥的說教,而應該通過微小的事物、鮮活的典型來滲透,這樣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鳴,從而建立“微信仰”。同時,通過這些平臺還可以對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控制,盡早發現存在于一些學生中的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及時進行引導,防止事態惡化。現在許多高校的院系班級都開通了微信、微博,微信、微博拉近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自由交流的平臺,這種平臺打破了傳統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提供了便利性,更加親近人性,易于接受,必然成為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沃土。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很好的導向作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依靠網絡的力量重新發揚光大,使它重新被國人所推崇[4]。
結論
社會思潮是特定社會在特定時期的意識形態,對社會公眾有指導和導向作用,但是綜觀中國社會的發展,不難發展諸多有心之人利用社會思潮的指引作用,不斷制造不良社會思潮,對當代中國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威脅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云,朱永生.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1:79-81.
[2]王易,許慎.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的規律與對策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4,02:167-171.
[3]張蕖.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前沿,2014,Z2:142-143.
[4]張文.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信仰的影響及對策[J].紅河學院學報,2014,06:96-98.
基金項目: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項目,編號:2013-MFD-118,課題名稱: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項目類別:輔導員骨干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