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志華
摘要: 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今天,農村教師的專業知識已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所以,加快農村教師尤其是經濟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刻不容緩。
關鍵詞:校長 教師專業化 職業道德 培訓
在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今天,教師專業化發展已經成為教師教育實踐的主流話題,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狀況很不樂觀,有數據顯示: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從總體上看,對事業心、自信心、自豪感、進取心等自我評價均較低;近90%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超過70%的教師對工作不滿意。面對上述情況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怎樣才能激發農村教師的信心,讓他們積極投身于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
目前,大部分農村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欠缺,主要表現在:(1)是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方法等,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與更新;(2)是不善于或不主動積極地積累大量的專業案例知識和可供借鑒、反思的實踐案例;(3)是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夠靈活,不能高效地整合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4)是作為一名專業學科教師,不具備相當水平的當代科學和人文基本知識。新課程倡導綜合實踐活動,這必然要求教師形成跨學科的知識結構,大部分農村教師不能達到多角度全方位幫助學生獲取知識信息要求。(5)是缺乏現代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不能夠把現代網絡信息和技術應用于課程教學。因此,要加快農村教師的專業化培訓。
一、專業培訓要實打實地結合農村教師的實際
就農村教師的培訓而言,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培訓時間的安排上,不可忽視農村學校教師編制緊缺的現狀。要針對農村學校教師大多數工作量繁重、任教科目多、專業化程度不高的具體困難,選定在寒、暑假期間采取集中培訓與平常節假日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校本培訓要因地制宜,不拘形式。除了面授培訓,還可以充分利用各個學校現有的網絡設備,實施網上培訓,讓教師們能隨時隨地學習。二是在培訓內容的安排上,要結合教師所擔任的課程來確定,要與教學專業對口,培訓應力求精悍而實用。有的農村教師身兼幾科教學任務,在集中培訓的時候,各科培訓不能同時進行,要有利于教師在參加一門學科的培訓后,又能兼顧其他學科的培訓。三是培訓要注重效果,在培訓過程中要從學以致用的原則出發,不但培訓內容要適應農村學校教學工作的實際,而且要能解決農村學校教師所遇見的普遍問題,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觀念上和教育思想上給教師以新的啟迪;在技術上予以專業指導,通過具體和典型的教學案例的剖析,讓教師們真正在教學理念上有所突破和超越;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啟發和創新。四是培訓要為教師搭建溝通的平臺,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教師與培訓者溝通,要注意傾聽農村學校教師的心聲,要將培訓的過程轉變成農村教師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的過程,只有做到對癥下藥,因勢利導,方能達到預期效果。
二、校長應率先垂范,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作為校長,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的前提下,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平臺和機會。“好的校長,能帶出一批好教師; 好教師,就能帶出一批好學生,辦出一所好學校。”首先,要求校長創設氛圍,創造條件,強化教師教學成就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及時向教師傳遞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挑戰和要求,使教師產生來自于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引導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教育隨筆、教學論文,把教學實踐中的得失成敗上升到理論高度,積極推薦優秀文章在各種刊物上發表,并對教師的成果進行宣傳展示,讓教師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自豪感和內驅力。其次,要建章立制,規劃目標,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再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長期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制定本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規劃,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訂教師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營造工作學習化、學習生活化的氛圍,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最后,是搭建平臺,提供條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應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做法,讓教師有親歷和名師面對面學習的機會,以開闊眼界;定期參與學校公開研討課、教學研討會,為教師創造公開教學、公開研討、公開辯論的機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搭建平臺,優課展示、定課研究、同課異構,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開發校內教師教育資源,促進教師的合作、探究、交流,打造研究型教師隊伍;搞好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科研能力。
三、關注教師情感和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了教育者的精神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觀。在農村尤其是經濟落后的農村,因為受家庭教育、農村文化氛圍等因素的影響,學生整體素質偏低,學生的行為習慣較差,進步緩慢;加之,學校條件受限等原因,給教師的愛崗敬業及自身的價值追求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師德建設就顯得尤為突出。搞好農村教師的師德建設,應該多方面嚴以律己:(1)是認真學習,提高自身政治素質,為人師表,做好學生成長的領路人;(2)是提高業務素質,更新教育觀念,嚴謹治學,愛崗敬業;(3)是認真學習《教師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執教;(4)是端正教學思想,以人為本,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總而言之,在師資緊缺的農村學校,教師在謀求自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建立以學校為載體,到實踐中學習的觀念。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以全員學習、全程學習、團隊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為途徑,以校本教研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手段,在團結、互助、合作的良好氣氛中,努力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及教育創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