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學
【摘要】作為一種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個性化閱讀教學不但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有提高,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生想象,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有效使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以及人生體驗等,尋找到中學語文課文中的共鳴點,合理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本文則探析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關鍵詞】以生為本;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以生為本,強調教學中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生本理念,體現了教育的個性化,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自己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還學生思考、體驗、發現和創造的權利,讓教育展現個性的風采。閱讀本身屬于個性化行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當關注學生的自身體驗,以生為本,實施個性化閱讀。由于中學生的年齡、閱歷有限,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還應當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運用導學案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讓學生通過閱讀有所感悟和思考,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一、生本教育理念和個性化閱讀
生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主觀學習訴求和愿望,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生本教育理念屬于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育教學中實現“以人為本”思想。生本理念下的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在這一理念之下也逐漸讓教師認識到了教育教學的真正意義,可以豐富教師眼界,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教學的實施核心價值也就是培養人才,同時這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重點。
個性化閱讀是基于創造性和自主性基礎上的一種閱讀方式,并且還具有一定獨立性和探究性,甚至在閱讀過程中還能夠實現和作者的對話,對自己的意見和感受真切表達。個性化閱讀和基本閱讀兩者之間具有顯著差異,重點也就是要對兩者之間的關系實施正確處理。基本閱讀也就屬于是一種簡單的閱讀方式,對文本瀏覽即可,比如對詞句應用方式等進行簡單的閱讀即可。但是個性化閱讀則是在基本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全面貫徹個性化閱讀特點[2]。作為一種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為目的,個性化體現著生本理念,但閱讀的“個性化”不同于“自由化”,不是想學生“學什么就學什么,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愿意怎樣理解就怎樣理解”,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師一定要對自己的主導作用有效發揮,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正確引導,將學生個性化導向正確方向,以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誤入歧途。
二、以生為本,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導學案設計
(一)導學案編制原則
(1)主體性
在編寫中學語文閱讀課“導學案”中,教師應該首先明確學生的主體位置,緊緊圍繞學生來設計導學案思路,以符合學生認知情況和個性特點為出發點,深挖語文教材,編制出符合學生認知的語文課堂預習方案。
(2)導學性
個性化閱讀課堂的“導學案”還應遵循導學性原則,發揮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在導學案中不僅要編寫語文閱讀學習內容,還要有學習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行總結閱讀知識,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見解。
(3)探究性
在“導學案”編制中,可以采取優化的手段,將知識點編制為問題發起點、思維擴散點以及能力發掘點,采取這樣具備探究性的知識點,實現知識向問題化、情境化的轉變,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4)層次性
“導學案”編制中教師應該按學生認識規律,把教材內容梳理成各層次學生認知的方案,認真分析知識間的邏輯關系,適當重組整合后進行編寫,循序漸進的為學生設定學習模式。
(二)導學案優化方法
(1)學習目標
在中學語文閱讀課堂“導學案”學習目標編寫中,采取簡明淺顯的表述語言,同時應用可操作性強的表述方式,采取記住、會運用、背誦、默寫、靈活應用等語言,直擊閱讀知識要點,明確學習要求,增加導學案教學情趣。
(2)明確編寫主題
在“導學案”編寫中,應將為學生服務作為中心思想,從對學生學習操作有利的角度創作,如可以設置“加油站”、“溫馨提示”、“友情鏈接”等說明,為學生提供信息、方法指導,并應考慮教學風格,兼顧學生學情[3]。如在學習《人生寓言》時,可指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聯系自身的生活體驗感悟和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為便于學生操作,還可進一步細化,如《落難的王子》中可通過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一件面對困難時使自己堅強起來的事例,從中感悟的文章“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的寓意。
(3)注重創新
在編寫導學案中,拓展語文閱讀知識,對學生進行拔高訓練,回歸學科特點,采取創新詞匯激勵學生學好知識,如了解課文背景時可使用“與名人游”、探究課文內涵時可使用“學貴有疑”、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使用“組際展示”、“展我風采”等詞匯,并借導學案呈現問題的方式,在教學中為學生加油打氣。在導學案中可設計開放性的問題,以此來發展學生多元化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課為例,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時可提問故事中的盲孩子、影子和螢火蟲你最喜歡哪一個?說說理由;在總結課文時可提問:這個美麗的童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在品味詞句時提問:盲孩子的心情是逐漸變化著的,課文中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語句有哪些呢?在探究感悟時可提問:是什么改變了盲孩子,使他看到了光明?說說你的理解。
(4)美化編寫版式
在導學案編寫中,應該提升導學案的多樣性,不應為呆板化的,可經常將導學案的交換模塊、導學案的版塊設計格式,力求導學案思維形式活潑、豐富,使學生經常為導學案感到新奇,迎合學生心理需求,提升導學案教學實力。
三、結語
個性化閱讀作為一種生本理念下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關鍵方法。導學案教學是在尊重學生主體作用下的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導學案,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促進學生個性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惠芬.基于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的實施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6):95.
[2]陳華華.“先學后教”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3]邵秀芬.“活動單導學”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