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慶旺
摘要:作 為傳統教學手段的黑板,可謂是中國教育變遷的“代言人”。它見證了中國教育從無到有,從落后到先進的整個過程。小黑板的不斷變化,則見證了中國教育的脫胎換骨式的巨變。在小黑板的引領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學到了知識,它是中國教育變遷當之無愧的代言人。
關鍵詞:中國教育 黑板 教育變遷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教育,作為社會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更是時代進步的“領頭羊”。教育的發展,除了當今最熱門的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等話題之外,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更是折射出教育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作為傳統教學手段的黑板,可謂是中國教育變遷的“代言人”。它見證了中國教育從無到有,從落后到先進的整個過程。
在我的記憶中,我村最初的學校是村東的一座破廟。在我上學之前,經常跟姐姐到學校玩耍。那時的黑板是一塊長約2米,寬約1米木頭板子,然后從左右兩側用釘子釘上兩根棍子,算是黑板的兩條腿把黑板支撐起來。最后用墨汁把板子漆成黑的。這種黑板應該是最簡易的了。因為它的面積較小,所有寫不了幾個字就要用抹布擦掉。它不僅是學生汲取知識的源泉,而且是老師維持秩序的“驚堂木”。這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重要教學工具。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上小學一年級了。當時的破廟學校已經換成了寬敞明亮的樓板房。走進教室,從前的木頭黑板已經不復存在了,代替它的是鑲嵌在教室內墻上的水泥黑板,它比原來的黑板更大更牢固,雖然不是很平整,但是絕對的結實,任你怎么敲打也不受影響,不過永久之后,有些脫落,只需要再次刷點黑色的油漆,便煥然一新。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考上了縣城一所初中。對這所學校而言,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設備都是我們縣里最好的中學,這里的黑板已經由原來的水泥黑板演變成了由三大塊毛玻璃拼成的玻璃黑板,背面漆成黑色的,由于它的摩擦力較大,在上面寫起字來,特別易著色,感覺特別平滑,每每到課余時間,這里便擠滿了寫寫畫畫的同學。對同學們來說在這樣高級的黑板上上面寫寫畫畫是一種奢侈。但這種黑板的缺點是怕碎,有的調皮學生拿籃球去黑板上“投籃”,很容易把黑板碰碎。
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市里的師范學校,經過幾年的發展這里的黑板已經是磁吸式黑板了。把幾塊磁鐵壓放在掛圖或卡片的四角,使教學內容清晰可見,一目了然,再也不用老師親手舉著掛圖和卡片講 課了。這時的板擦背面也裝上了磁鐵,可以把板擦“掛”在黑板上,不會再為板擦亂放時找不到而發愁了,課堂效率也隨之大大提高了。
2006年,師范畢業的我經過教育部門的考試,分配到縣城小學工作。這年學校的教學樓剛剛建成,我有幸被安排到新教學樓任教,教學樓的一切教學設施都是現代化的、在全縣來說都是一流的,這里的黑板的旁邊多加了一塊白布(投影幕)這塊投影幕可以把教學重、難點及練習題和電腦上的課件經投影儀呈現在幕布上,可變大、縮小。可以把學生作業情況投影到幕布上,特別是易錯題作為重點可以在上面圈圈畫畫,方便多了。
2008年,對我們學校來說是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飛躍式發展的一年,是教學史上的一塊里程碑。從那年一直到現在,我們都在用可移動黑板教學,它是現代教學多媒體技術與傳統黑板相結合的一種教學工具。這種黑板從側面看起來顯得比較厚,因為它分為兩層,里面最中間的一層是一個大屏幕顯示器,叫“觸控一體機”。(簡稱“一體機”)一體機的外層有兩小塊移動黑板,不用多媒體一體機教學時就把這兩塊小黑板結合在一起,從正面看起來就是一塊普通的磁力黑板,其實它是一種無塵黑板,有特定的粉筆來書寫,也有特定的板擦。水擦式的板擦真正可以做到一塵不染。當需要多媒體一體機教學時,就把中間的兩塊小黑板移開,便能看到一體機了。它的作用可大了,它不是簡單的電子白板,而是集白板、投影儀、電腦、電視于一身的多媒體教學工具,之所以叫它“觸控一體機”,是因為可以用手直接觸摸屏幕進行切換。裝上相關軟件之后,還能用手代替粉筆在上面寫寫畫畫,再也看不到粉筆末亂濺的“粉末世界”了。
30多歲的我,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的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中國。而小小黑板的不斷變化則見證了中國教育的脫胎換骨式的巨變。黑板雖小,作用卻大,在它的引領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學到了知識,學到了建設祖國的本領,它是中國教育變遷當之無愧的代言人。暢想未來,我們堅信,祖國的繁榮發展勢必帶來教育的又一次飛躍式變革,為了中國的崛起,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