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世界艦船》分析,若中方保釣的政治意志非常堅決,即便明知有美國海軍的阻攔也要遂行作戰的話,則需要投入大規模的兵力。從中國海軍整備補給能力推斷,一個艦隊同時派出與美軍同等規模的艦艇很難,勢必從其他艦隊抽調。
相比之下,日本向釣魚島投入的軍事和準軍事資源已達到空前強度,但依舊疲于奔命,癥結在于日本海上保安廳和海上自衛隊的協同和聯動能力太差,“無法構筑‘堅不可摧的防衛警備體制”。
安倍晉三曾提出強化兩者合作的“新方針”:“考慮現在追加預算去建造新海保船,至少有兩年的空白期,什么都來不及了,有必要將海上自衛隊退役軍艦直接移交給海上保安廳作為巡視船使用,同時將海上自衛隊預備役自衛官編入海上保安廳,強化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但這種“軍艦改行,軍官轉崗”的做法,未必能讓日本在釣魚島沖突中討得便宜。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老化的護衛艦大多送到培養年輕干部的訓練艦部隊,至多再用兩三年便宣告退役,屆時將拆除主要武器后作為靶船被擊沉于海底,變成魚類的天堂。如果轉交海上保安廳的話,它們僅需要留下30毫米口徑以下的槍炮,可海上保安廳非常不喜歡這類二手船,主要因為其設計不符合長期巡邏和海事執法的要求,且使用成本過高、使用壽命已到晚期,所需后勤養護和修理的人力資源讓人吃不消。對駕駛舊軍艦的預備役自衛官,海上保安廳也充滿了鄙夷的態度,眾所周知,日本官僚習氣甚濃,不是本系統的人士往往受到歧視。
日本學者認為,經過幾個月的實踐, 日本海上自衛隊和海上保安廳的配合并不盡人意,雖然兩個部門每年都共同開展海上訓練,但責任分擔并不明確、默契程度不高,尤其日本現行法案阻礙了海上自衛隊和海上保安廳的協同配合。
原來,日本《海上保安廳法》第25條規定,海上保安廳及其職員不得作為軍隊組織,也不允許發揮軍隊職能,這是因為早年海上保安廳是為了解決日本周邊海洋執法和排除二戰水雷而專設的公務部門,但當時從舊日本海軍招募大量人員,為避免其再度“軍閥化”,日本政府才做出這樣的規定。而在日本《自衛隊法》第80條中卻有相抵觸的規定,即自衛隊接到“防衛出動”或“治安維護出動”的命令后,海上保安廳全部或部分人員機構將納入防衛大臣指揮之下。這種“法律打架”的矛盾,已成為日本安倍政權下一步竭力改變的內容。
摘自《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