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大海中搜尋一艘潛艇,其難度不亞于大海撈針,但反潛巡邏機卻有著獨特的撈“針”絕技。
潛艇“天敵”
反潛巡邏機在一戰時就已出現,但真正得以發展則是在二戰期間。冷戰時期,美、蘇等國海軍在潛艇和反潛作戰兩方面激烈競爭,各種先進的反潛巡邏機相繼問世。冷戰結束后,美國、日本及歐洲國家的反潛巡邏機數量有增無減,而且都在研制更為先進的反潛巡邏機。目前世界上共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800架岸基反潛巡邏機,我國周邊的日本、韓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都裝備有反潛巡邏機。
反潛巡邏機與其他反潛平臺相比,具有速度快、范圍大、效率高、能力強、威力大等特點,是現代反潛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戰時,反潛巡邏機可迅速到達作戰區域進行快速搜潛,可控制廣闊的海域面積(比水面艦艇和潛艇大數十甚至上百倍),使用空投魚雷、深水炸彈等攻擊潛艇,火力強大,特別是飛機的“居高臨下”,不僅使潛艇難以發現自己(即使發現了也難以快速反擊),而且在攻擊潛艇時往往得心應手,所以反潛巡邏機成為潛艇名副其實的“天敵”。
時至今日,反潛巡邏機在反潛作戰中的中堅地位仍無可動搖,這也是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海軍競相研制和購買反潛巡邏機的主要原因。
未來反潛機有五大發展趨勢
在未來的高科技戰爭中,潛艇仍將是主要的海洋突擊力量,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的核潛艇更是各國戰略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反潛巡邏機的發展趨勢將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多使命化:未來的反潛巡邏機在強化對海洋水域控制的同時,還將會擁有對內陸目標的控制能力。未來的反潛巡邏機還將具備強大的情報偵察能力,并將接入信息戰網絡,成為網絡中心戰系統的支撐節點。
高效能化:未來的反潛巡邏機將裝備強大的攻擊武器系統,將能單獨遂行對目標的攻擊任務,可利用機載武器直接攻擊小型艦艇和內陸目標。除了將裝備新型反潛導彈、反潛魚雷、核深水炸彈等精確、大威力攻擊武器外,還將具有更高的戰術協同能力和更高的攻擊成功率。
平臺大型化:未來的反潛巡邏機的起落噸位將更大,飛行性能將更好;其任務適應能力將更強,必須具有與不同的作戰任務、不同的作戰模式和環境威脅相適應的技術性能,能夠成功地遂行各類作戰任務;其機載武器系統及接口要實現標準化,滿足在不同任務角色間進行快速轉換的需要。
遙控指揮化:具有隱身、超長時間續航和大載彈能力的現代無人機在遂行對陸、對海監控巡邏任務方面獨具優勢;在加裝搜測裝備和數據傳輸系統后,無人機完全能夠在有人反潛巡邏機的指揮與控制下成功遂行各類巡邏作戰任務,并將數據實時傳送給有人反潛巡邏機。
網絡節點化:未來的反潛巡邏機將擁有功能強大的計算機系統,數據處理/融合能力極強;將成為網絡中心戰體系中的智能節點,具有強大的全域網絡戰功能;能夠在海洋/陸地戰場環境中長時間地執行作戰任務。未來的反潛巡邏機將裝備各種新型搜測裝備(如低噪聲聲吶探測系統、相控陣/合成孔徑搜索雷達、光纖技術傳感網絡、激光探測/定位系統和超導磁異探測儀等)和攻擊武器系統,系統集成度將更高、任務適應性將極強,可同時滿足對海上和內陸目標進行監視、偵察、定位、追蹤和攻擊的要求。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