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時間,中紀委兩度機構改革。日前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再“曬”內部組織架構圖,內設的反腐最前線部門—紀檢監察室,也兩次“擴容”,從原來的8個增至10個再增至12個。
雖然地域分工不同,但這12個紀檢監察室有一個共同的職能:“承辦聯系單位中管干部的違紀違法案件”。目前的“十二大室”,分工為:“一室”聯系中直、政法和宣傳口的單位;二室、三室聯系國家部委;四室聯系金融監管部門;五室聯系國資委和央企;六室至十二室聯系31個省級行政區。
12個以監督、辦案為主責的紀檢監察室,并不是辦案的源頭,而是“接管”信訪舉報部門的線索。也就是說,中紀委的辦案流程通常為,信訪舉報部門先整理、審核線索;根據線索的來源,由負責聯系的紀檢監察室進行初核,初核階段,可對核查對象采取“雙規”措施;經初核發現確有違紀行為,遂進入立案程序;立案階段如發現違法問題,則移交司法部門。
中紀委傳統的線索來源,主要是信函舉報、電話舉報,以及群眾來訪。自去年9月新官網上線后,網絡爆料升溫,原來的監察部12388舉報網站日均接舉報約300件,而新官網上線后,日均接舉報升至800件。
近來不少案件都是信函舉報、網絡舉報同時進行。如劉鐵男案,既有離退休老干部向中紀委遞交舉報資料,也有媒體人在網上實名舉報。
中央巡視組也是重要的線索來源渠道。如陳良宇案,即為中央巡視組發現的線索。
此外,同級黨政、立法、司法機關的移送案件,也是線索來源之一。如河北原省委書記程維高秘書李真貪腐案,關于李真問題的舉報信便是分別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批轉到中紀委辦公廳。摘自《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