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是關正文籌備《中國成語大會》時打給劉牧的。此時,兩位創業者在各自的事業和社交上,早已沒了交集。這通電話持續不長,共識很快達成:為《中國成語大會》創作一首主題歌。
劉牧根本不記得這是第幾次與中央電視臺合作了。
現場鍵盤,是劉牧走進電視幕后到離開,一以貫之的金字招牌,也是他的“困窘”所在。
對劉牧的采訪是在初夏午后五道口的一個錄音棚里進行,他新專輯的錄音將在這里完成。頭天夜里,劉牧剛剛結束文化益智類節目《中國面孔》的錄制,風塵仆仆地從濟南趕回北京。這樣的生活是劉牧現在的常態。如今,個人音樂創作、擔任演唱會的鍵盤手、電視節目現場音效及后期音樂制作瓜分了他的時間。已過而立之年的他,依然在音樂園地里埋頭耕耘。
“魔音”鍵盤手
與同時期所有文化節目不同,《中國成語大會》主題曲《相思成語》是這個節目原創內容的一部分。
這首歌的歌詞清新雋永,富有古典情致,但劉牧的作曲和演唱卻非常現代。劉牧認為,不一定非得有二胡、古箏這些中國樂器才叫“中國風”,只要曲調使用中國的音階,本身就有了中國的味道。因為他從小是聽著流行音樂、彈著鋼琴長大的,所以他想用自己最熟悉的樂器來表達對成語的理解,即時尚跟古典、流行跟懷舊相融。
“套近乎,憶童年,拿照片,把琴彈,只要鋼琴一響,就讓你哭個沒完。”這是馮鞏作客《藝術人生》時,對其節目模式的調侃之語,盡管是逗樂,但這句話卻非常凝練地總結了《藝術人生》結構上的幾大要素。這其中,“彈琴”即現場鍵盤成為了該節目的標志性符號,為節目懷舊風格的塑造增色不少。
殊不知,劉牧是最早從事電視節目“現場鍵盤”這一工種的人。2000年,劉牧加入《實話實說》樂隊。這個節目是中國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談話節目之一。除了節目內容貼近生活,主持人崔永元幽默詼諧外,現場樂隊的即興伴奏也為這個節目熒屏內外氛圍的營造錦上添花。在這之后,劉牧分別在《藝術人生》、《聊天》、《挑戰主持人》、《小崔說事》等節目中擔任現場鍵盤,不夸張地說,他幾乎與央視所有的談話節目主持人都有過合作。
《中國成語大會》總導演關正文談起與劉牧的相識過程,至今記憶尤深。在一次節目錄制中,現場設備出現故障,被迫停下來檢修。擔任現場鍵盤的劉牧為了緩解大家等待的焦躁,便支起話筒,一首一首地唱歌,在場的觀眾和嘉賓都被劉牧滄桑有質感的聲音擊中了,他們甚至都渴求設備慢點修,以便能聽到更多劉牧的歌聲。設備修完錄制繼續,滿場皆是觀眾悵然若失的聲音。從那以后,關正文發現了劉牧的音樂才華。
《相思成語》余音繞梁
劉牧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吉林省歌舞團的樂手,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曾為趙本山二人轉的表演伴奏。年幼的劉牧經常和父親四處演出,耳濡目染中音樂的種子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音樂一開始在我血液里就有了”。
十五歲那年,劉牧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北京,求學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大學時,適逢中國搖滾音樂處在高潮階段,劉牧經常在晚上翻出宿舍的圍墻,跑到外面去看搖滾音樂的演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汪峰,并出任“鮑家街43號”樂隊的鍵盤手。在之后的演出過程中,劉牧結識了許多音樂人,如水木年華、胡彥斌、齊秦等。在和這些音樂人的交往過程中,劉牧的視野不斷被打開,他的音樂道路越走越寬廣。
到了籌備《中國成語大會》的時候,關正文的電話來了。除了邀請劉牧為成語大會寫音樂,還特別邀請他為大會創作一首主題歌。關正文說,“你別光想著博大精深黃鐘大呂,我最想要的是一首情歌。成語從未被仰視卻始終在發光,很像是一段被漠視的愛情,那個被忽視的人,其實是我們最不該離開的人。”劉牧找到了一直合作的詞作家鵬泊,確定了《相思成語》的歌名,兩人用22個成語講述了情侶般疏離然后親近的故事。旋律的靈感來自于中國傳統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流動著古箏的韻味。這個旋律被劉牧發展成了貫穿《中國成語大會》各個競賽環節的段落,成了億萬人熟悉的聽覺符號。劉牧說:“《相思成語》,就是把對成語的相思幻化成語譜曲為歌,表達這個時代更加需要對成語有懷念之情。歌詞中也使用了很多成語來表達這份懷念和珍惜的情感。”
隨著《中國成語大會》在央視一套周末黃金時間熱播,主題曲《相思成語》大熱,網絡上無數聽友要求下載,不斷有人詢問劉牧是誰。“我們現在可以說,劉牧是個創作型歌手,他有好聲音,也有好歌曲,只是從未參加過選秀。他在等著自己的音樂和自己的聽眾”。2014年6月,索尼唱片正式簽約劉牧,他的第一張唱片即將發行,標題就是《相思成語》。
也許,就像成語一樣,人的一生也不需要被仰視,卻一定要發光。
(戴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