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視頻行業是廣電系與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之間的對決。”
風行網CEO羅江春認為,將來電視臺和視頻間的摩擦還將繼續。
“好萊塢對美國最大的貢獻不是傳遞美國價值觀,好萊塢第一天也沒有想過這個,而是拍好了以后形成了美國獨特的價值體系,才成就了今天的好萊塢。所以,今天中國需要把這些東西給挖掘出來,這是我們賺來的錢應該去做的。”
馬云。
“在中國,給予一些導演和明星股票,只有一種解釋,這些導演與明星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資源,除了給予股票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已經無法用別的方法拴住他們。”
財經評論員葉檀。
“編劇處于影視行業產業鏈的最底端,沒有好故事萬萬不行,有了好故事也不是萬事大吉。所以,想發財的請繞道,想盡情表達自我的請繞道,想風光名利雙收的更加沒你什么事兒。”
編劇王伊。
“中國養豬的、做乳制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么共同點?答案:都變成了影視公司。”
易凱資本有限公司CEO王冉的調侃。
“互聯網人群讀書越來越少,更多通過影像或碎片化時間消費內容,脫口秀以網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帶來有意思的知識和觀點。某種程度上,主講人相當于代大家讀書。”
優酷總裁魏明談《曉說》的成功。
“美國0-8歲的孩子正越來越頻繁地接觸移動設備,75%的孩子現在已經可以使用移動設備,而兩年前這一數字為52%;7%的孩子擁有了自己的平板電腦,而兩年前只有8%的成年人擁有自己的平板電腦。”
高盛的數據顯示,未來孩子們會在移動設備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因此制作兒童節目的市場機會將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