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面向全國市場的衛視頻道在壟斷大劇、好劇的同時,更改變了國劇“先落地后上星”的傳統發行模式——為配合衛視壟斷資源的需求,許多制作公司開始選擇不發或者少發地面,將劇的處女秀直接賣給央視和衛視。地面頻道在選片的節奏和選片范圍上受到抑制。而對于優質、獨家資源的爭奪又導致電視劇價格居高不下。地面頻道包括地市臺,單集均價做不到三萬到四萬以上,在市場上買首輪劇基本上不可能。久而久之, 地面頻道要么“缺好劇” 、“缺大劇”,要么“手頭緊”、“購不起”,逐漸被發行邊緣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面臺合縱連橫,互利共贏逐漸成為行業共識。地面頻道“抱團”的案例屢見不鮮:
2014年3月30日,江蘇城市聯合電視傳媒公司、北京影視、河南都市、廣東南方、浙江科教、山東齊魯六家頻道共同成立“地標聯盟”,聯合購買優質電視劇。
2013年8月20日,浙江影視集團聯合江蘇幸福藍海、貴州經緯星、四川星空等具有廣電背景的國企影視公司,攜手20家強勢地面頻道組建的“中國電視劇強勢地面頻道G20制播俱樂部”在北京宣布成立。
2013年5月,江蘇電視臺節目采購部牽頭湖北廣播電視臺節目營銷中心、山東城市臺采購聯合體、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節目中心、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節目購銷中心、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影視劇中心、上海廣播電視臺影視劇中心等共同成立了地面電視劇采購聯盟——“第一聯盟”。
從近年來的地面頻道實踐看,各種名目的合作組織不一而足,但是能夠實際起到作用的卻寥寥無幾。不過,這似乎并未影響到地面頻道的結盟熱情,2014年6月28日,哈爾濱、沈陽、長春、廣州、南昌、鄭州、武漢、成都、青海、河北、廣西等全國30多個省市地面電視臺的近百名負責人、學者和資深業內代表又齊聚長沙,正式組建“全國地面頻道電視劇播出聯盟”(以下簡稱“劇盟”),并首次召開臺長峰會。全國地面頻道電視劇播出聯盟有何獨特之處?“劇盟”給出的答案是:電視劇模式整體輸出。
聯盟,某種意義上是競爭的另一種形態。相較以往的眾多“務虛姻緣”,近年成立的幾大聯盟從級別、廣度、實效性上都更有前途。另外,隨著“一劇兩星”明年實施,這種電視劇聯盟的作用將更加凸顯——以往,四家衛視的購買力要遠高于地面頻道,可到了“兩星”時代,衛視的購買力被削弱了,多家地面頻道的聯合出價完全有可能超過兩家衛視的出價。既然如此,片方何不把大劇首輪播出放在地面頻道,至少這樣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
(侯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