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秀珍
摘要: 均衡飲食對成年人來說是有益健康的,但對小學生來說不只是影響健康,而是影響他具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會影響他一輩子。筆者希望家長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遠離垃圾食品,關注孩子的營養平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關鍵詞:均衡飲食 學生 良好習慣
大家都知道均衡飲食有益健康,那么均衡飲食與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有什么關系呢?其實均衡飲食對成年人來說是有益健康的,但對小學生來說不只是影響健康,而是影響他具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會影響他一輩子。
一、我們先說一說人體所需要的營養
人體生長發育共需要七大營養素,這是人體每天必須的營養素,需要每天從飲食里補充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水,這些都是維持人體生命的元素。
二、營養均衡與學習習慣養成的關系
人體的營養是金字塔形的,最底層是谷類食物每天約占32%,第二層是蔬菜和水果各占30%和13%,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占13%,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占第四層,約占10%,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而現在的孩子不是營養不夠,而是營養不全。
營養太偏,導致許多孩子偏胖,或偏瘦,表現在行為上就是多動,上課精力不集中,浮躁,甚至脾氣暴躁,行為怪異等現象。根源大部分都是營養不均衡造成的。(特殊情況除外)為什么呢?因為身體空虛,食物中的防腐劑、色素,馬路上的汽車尾氣等都會乘虛而入,一旦進入兒童體內,因為兒童十八歲以前排泄功能還沒有長成,一旦進入體內就不太容易排泄出來,就會存放在體內的血液中,進入大腦就會使學生記憶力降低或智力下降,學習能力差,干事情磨蹭。別人十分鐘干完的事他可能拖拉半個小時都干不完。當然也不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食物有一個相生相克的問題。
比如說,你身體缺鐵、缺鋅、缺鈣你補上這些微量元素,身體中的營養均衡了,那么,那些垃圾就無處安身,自然就排出來了。但是,一旦體內攝入垃圾多了,要想用食物排出去是相當困難的,也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事情,必須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用心去調理孩子,孩子才能走向健康,學習才能越來越好。反之,聰明孩子會越來越笨,學習越來越差。因為學生體內有了這些垃圾,這些垃圾就會排斥那些有營養的東西,表現在行為上孩子偏食,食欲不振,就愿意吃那些垃圾食品,上課精力不集中,有的躁動不安,大聲吆喝,有的蔫蔫的,心不在焉,老師講的什么他一概不知,從臉色上也能看出了,臉色發暗,粗糙不光滑。有許多家長不理解,不明白這個道理,因為家里有錢,條件好,不能讓孩子掉分子,人家能買這吃的,我們也能買,只要愿意吃就行,結果吃的學習啥也不是,家長心里就想,我孩子小的時候背唐詩背的呱呱的,記憶力非常好,怎么長大了就不行了呢?我們當父母的都是有文憑的,受過高等教育,就是遺傳也不會太笨了啊?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人可能要問:你是個老師,又不是醫生,你怎么知道營養平衡與學習習慣有關系呢?是的,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真是不知道。因為我的女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一個多動的孩子,老師講課,布置作業她聽不見,每天晚上都要打電話問同學作業,寫作業磨蹭,人家十分鐘寫完的作業,她得寫半個小時,為了鍛煉孩子的注意力我從二年級開始讓他練鋼琴,等上五年級的時候,孩子鋼琴要考五級了,可是看著譜子彈琴能順利的彈完,離開譜子就彈不下去了,這怎么能過五級呢?聽老師說上課背課文也越來越困難了,我心急如焚,后來,我看見報紙上說吃垃圾食品能使孩子鉛中毒,鉛中毒能造成記憶力下降,想想我女兒小時候不愛吃飯,就愛吃方便面和火腿腸,幼兒園的飯她幾乎不吃,一天到 晚就等我去接她的時候喊餓,要吃方便面。那時不懂,就覺著能填飽肚子,不鬧人就行了。現在想想就后怕。我領孩子去了醫院的多動科,經過化驗,儀器測試,孩子是中度鉛中毒,三十多,醫生說血鉛每升高10個單位智商下降六到八分,后來醫生開了一些調節陰陽平衡的藥,讓我們回家多給孩子吃帶貝克的海貨,多喝牛奶,豆漿,多吃西紅柿、獼猴桃,蔬菜要多吃,經過四個月的調整,孩子考鋼琴五級順利通過了,背誦課文的能力提高了。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學習成績由班級的倒數成了班級的前幾名,剛進入初中,在級部九百多名學生中,能排六十多名,可是一個學期后,聽班主任說上課精力又不集中了,這是怎么回事呢?血鉛排下來,我們再也不吃垃圾食品了,怎么精力又不集中了呢?我有一個同事跟我說,缺鋅的孩子上課容易開小差。于是我又帶孩子去看了專家,測了微量元素,發現孩子缺鐵、缺鋅,我這才明白孩子營養不均衡,容易偏食,如果孩子再吃垃圾食品,更容易鉛中毒。從此以后,我做飯注意營養搭配,高中住校我讓她拿上營養品,結果孩子學習越來越好,性格也開朗了,積極參加和主持班級的各項活動,再也不是那個蔫蔫的小女孩了,不但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聽班主任老師說被評為市三好學生時全班投票幾乎是滿票。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表揚她。現在我女兒就讀于天津大學大四,明年就要畢業了。孩子身體也由原來的經常感冒變得越來越強壯。
我是一位數學老師,當經歷了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后,首先我的兩個外甥受益了,由差生變成好學生,一個升上了本科,一個就讀于高二,正在不斷的進步。在教學上我由不但觀察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去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我由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變成和家長研究探討他為什么紀律不好?為什么習慣不好?每個孩子都愿做一個好學生,都愿意學習好,這是毋庸置疑的,除了遺傳因素外,每個學生應該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可是我發現每接一班學生都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存在這個問題,尤其是家長上班不規律的、做生意的,他的孩子占得比例比較大,學習不好、紀律不好、習慣不好、性格不好,等等,我由原來一貫責備孩子,找家長,現在變成和學生家長溝通,詢問學生的吃飯情況,身體情況,和家長共同想辦法,讓孩子越來越進步。從我弄明白營養平衡與學習習慣有著密切關系之后有十年了,每班都有幾個由差生變為好學生,不及格變成及格的學生,每次開家長會我都給家長上一堂營養健康與學習習慣養成的關系,這樣的課,我發現大多數家長不懂。當然也有的家長工作太忙顧不上調理孩子。我看著聰明孩子卻越來越差,我看著心痛為孩子可惜。我是一個不懂均衡營養,讓孩子鉛中毒的受害者。直到現在我孩子的記憶還是不太好,因為一旦到腦神經受損了,是不可逆的,不太容易恢復的。我寫這篇文章是希望更多的家長看了引起重視,能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最后我呼吁家長們:“生一個孩子容易,養一個孩子不容易,要培養孩子成才更不容易,孩子學習好壞不只是老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家長與學生的配合。”我經常跟家長講:“學習是老師、家長、學生合作的一個過程。”老師占40%,學生和家長占60%,我絕對不是推卸責任,因為我發現學生一旦出現營養不均衡,鉛中毒等現象,如果家長不配合調理,老師真的是回天乏術。必須家長重視起來,長期地去調理,才能讓孩子走向健康、走向成功。所以,我希望家長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遠離垃圾食品,關注孩子的營養平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