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劍
摘要: 文學需要通過書面語言將其呈現出來,也可以說語文教材中多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之間是相通的,加強對語文教育文學性的理解對于文學教育是非常有利的,面對這種形勢,找準語文教育和文學教育之間的對接點就顯得非常關鍵。本文旨在實現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對接,從獨特的語言現象、豐富的情感體驗、大量的讀寫訓練、語文活動實踐四個方面,對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進行了深入的闡述與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育 文學教育 對接
不管是在中學的語文教材中,還是在中等專科語文教材中,都存在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另一方面還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如學習創作方法、學習欣賞文學作品等。同時,中學教材中還有一些優秀的古詩文,這些古詩文承載著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對這些內容的學習,對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含蓄表現手法以及精煉語言文字的掌握。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對文學作品中的內涵進行初步領悟,在這一宗旨對于中學生的文學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性意義。所以,在中學教育中應該將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之間的對接點找準。
一、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需要通過獨特的語言現象來實現
文學是一門藝術,它與議論文等實用文體不同,它存在的獨特一面主要表現為以情動人、以美育人,在中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應該對這一優勢進行充分利用。同時,文學作品又與科普讀物等實用文體存在一定的相同之處。語文學習主要包括語言形式與語言內容,同時也包括對語言成品文學形式、內容的學習,所以也可以將文學教育看成是語文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來看。
文學與語言是不分家的,一部文學作品之所以被贊譽優秀,與語言也是分不開的,在中學語文教育中要求學生要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對描寫、說明、抒情等表達方式進行恰當的應用,通過自己的語言積累對語言進行推敲,力求做到生動與鮮明。同時生動、鮮明也是文學語言在運用過程中的基本要求。但是文學語言與普通語言不同,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對客觀事實進行描述,而是通過語言為患者展現一種全新的情感體驗,通過文學語言將讀者的新鮮感激發出來。可見,文學教育基礎不在語言教育,而是將語言作為媒介對學生展開情感教育。
二、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需要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來實現
文學作品中洋溢著非常強烈的情感。在語文教育中也注重情感體驗和情感教育。語文教育中應該重視情感體驗,通過具體的情境將學生的思路進入進來,加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首先教師應該注重對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行把握,體會作品的內涵,進而鼓勵學生對課文意義進行富有創意的構建。
文學可以將現實生活的范圍突破,使學生在更加廣闊的時間與空間中對生活進行體驗,這種體驗是培養學生情感的過程,同時也是語文教育中的一種追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引導,這樣學生的體驗才會更加深刻。同時,學生如果可以將自己實際生活的范圍進行突破,那么就可以對現實生活中人的真實進行充分的感受,體現在語文教育中,學生就可以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深刻的體驗,對全文的宗旨進行領悟,僅為促進語文與文學之間有效對接的實現。
三、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需要通過大量的讀寫訓練來實現
語文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同時文學創作也不能與閱讀相分離。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可以加強對詞匯的積累,進而使語感更加暢通,對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培養,這對學生文學寫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有效的閱讀引領學生的思想,體會文字中蘊含的魅力,同時與自己的生活閱歷、性格特點相結合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對作品的領悟應該建立在語言文字訓練基礎上,將語言文字作為主要依托,對作品的字詞、句子進行進一步理解,深入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情與理。
總之,好的文學作品不僅意境要深遠,同時語言也要精妙,這樣才能吸引讀者,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文學色彩。具有文學色彩的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動、音節和諧、語言含蓄等特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選擇一些音節和諧的語句,使用形象豐富的詞語進行具有感染力的描繪。
四、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需要語文實踐活動來實現
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語文教育既要重視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也要重視學生的各種語言實踐。學生只有在語文學習以及學習實踐之中才能對語言進行感受,進而使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語文活動課的重視程度,通過語文活動課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另外,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還能幫助學生對文學中的養分進行廣泛的汲取。
此外,教師還應該加強對語文實踐活動設計環節的重視,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促進語文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化的實現。如通過對課本劇的編排,可以使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進行強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還可以通過對網絡閱讀指導的利用,為學生創建一種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拓寬,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寫作比賽活動,加強學生對寫作快樂的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真正實現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之間的有效對接。
五、結語
總之,語文教育需要文學性來灌溉,將語文育人的功能充分顯示出來,這已經成為擺在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現在的時代主要表現為思想意識多元化,面對這一現狀,語文教育更要將育人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這是新形勢下語文教育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是時代賦予每個語文教師的偉大使命。
參考文獻:
[1] 王庭波.小學語文“視域融合”教學范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王明建.囿于傳統的突圍:語文科課程早期現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3]郝國榮.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四個有效對接[J].教育探索,2012,(03):54-55.
[4]施敏.思想教育與經典建構[D].南京大學,2012.
[5]盧靜.現代中小學文學教育內容的演變更新及其規律探討[D].魯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