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減肥似乎源自于身體健康與心理的需求,然而在人減肥的動機之后,社會及文化的因素往往暗中決定著一切。
對女性減肥的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做的“中國人的性”總人口隨機抽樣調查結果分析可看出:50歲以下的男人的體重指數都高于女人,超重者的比例也都高于女人;可是在任何一個年齡段的女人中,希望減肥的人卻都比男人更多。
從各個年齡段的女性來看,少女的減肥意愿也是最強烈的,尤其要指出的是,少女整體的平均體重指數剛剛達到正常的水平,其中還有34.8%的少女是過瘦,連正常標準都還沒有達到。可是就在這些“豆芽菜少女”中,居然還有五分之二的人要求減肥。
從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減肥文化的強大壓力下,盲從減肥的女性呈現為總體增加的趨勢。
首先,越年輕的女性,盲從減肥的可能性越大。其次,文化程度越高,越可能盲從減肥。第三,越是居住在大城市,女性盲從減肥的可能性就越大。第四,與已經“有了男人”(同居、初婚、再婚)的女性相比,未婚女性在“嫁不出去”的社會壓力下,盲從減肥的可能性會顯著提高。其五,收入最低的那40%女性,盲從減肥的可能性下降16%。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由于低層女性早已“上升”無望,所以追求上層社會審美標準的積極性就會顯著減少。
從調查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年齡、受教育程度、城鄉社會階層三大因素的影響下,成年女性盲從減肥最顯著的因素是:
首先是怕老。女性青春靚麗總是以身材苗條為標志,因此盲從減肥其實意味著挽留青春的努力。其次,認為自己的女人味兒已經很足或比較足的女性,反而更加可能盲從減肥。第三個顯著因素是女性自身的異性朋友往往超過3個。可以說,異性朋友越多,對自己身體形象的被動需求就越高。
小結
首先,在社會性別這個問題上,女性無疑比男性表現出了更加強烈的盲從減肥的意愿。其次,大部分女性并不是因為身體真的肥胖而想去減肥。
與減肥意愿相關的社會因素,除了性別、年齡之外,女性的教育程度、收入、居住環境(大城市)、是否有工作、婚姻狀況(未婚VS其他婚姻狀態)、社會交往程度等因素都與減肥意愿出現顯著性正相關。與此同時,那些認為自己不太健康的女人,其減肥的意愿則顯著地下降。雖然我們并不否認女性個體對于身體的自主性表達,但是,減肥所體現出的社會標定是非常濃厚的。
比如,社會對于女性的身體設置了強制的規定,體重指數就是所謂的苗條程度,就是社會所標定的“美”。如果女性不符合這個規定,輕則戀愛婚姻困難,重則連一個好工作都找不到。因此越是年輕的女性就越是不得不按照社會的要求(而不是自己的感受),拼命向這個規定靠攏。而50歲以上的女性已經完成了社會強加給她的人生使命,因此她們可以不再理睬社會對于女性身體的管理,“胖并幸福著”。其次,所謂的“女人味兒”是社會規定的女性價值的第二判斷標準。因此那些已經“達標”的女性為了保持住自己的社會地位,更不能為“肥”而因小失大。摘自《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