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潤峰
辣椒果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有機酸、維生素以及多種無機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堪稱蔬菜之最,因此辣椒被稱為“維C之王”。與番茄、茄子相比,辣椒根系不發達,再生能力弱,喜溫不耐旱,不耐澇,短期淹水,植株會萎蔫,嚴重時導致死亡。在栽培技術上,辣椒要突出選用良種,培育壯苗,多施有機肥培肥地力,實現肥力供需平衡,為豐產打好基礎。在生長過程中,要促進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相互協調,并且及時防治病蟲害,以便實現優質高產的生產目標。
1 品種選擇
一般在生產中分辣椒和甜椒兩個種類。甜椒品種:曼迪(紅色)、佳利(黃色)、巴萊姆(紅色尖椒,不辣)、史丹紅(紅色)、富康(紅色)。尖椒品種:豐馳、綠劍、迅馳、亮劍。
2 茬口安排
近年來,日光溫室的辣椒生產,由于受低溫季節光、溫不足的限制和南菜北調的影響,大都是以冬春一大茬為主,即在8月進行育苗,9月上旬定植,進入11月陸續開始采收。可以供應元旦、春節兩個需求高峰,667平方米產量可達萬斤以上,效益非常可觀。
3 育苗
3.1 營養土及苗床準備:育苗土用營養土塊,我們現在一般采用泥炭壓縮而成的營養土塊,有利于苗齊苗壯。苗床要求平整,先鋪一層塑料,然后把營養土塊在上面擺放整齊。
3.2 浸種催芽:浸種時先將種子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0分鐘,用清水淘洗干凈后,再將種子倒入55℃水中攪動,待水溫降至30℃,浸泡8~12小時。浸種結束后,將種子淘洗干凈,用濕毛巾包好放于25~30℃恒溫箱中催芽,每天淘洗一次,7~8天即可發芽。
3.3 播種:一年一大茬辣椒栽培在8月初進行播種。播種前給營養土塊澆足底水,將土塊泡透。待水下滲后將出芽種子播于土塊中,每穴一粒,上覆厚1厘米左右的土(覆土配制:用非茄科前茬作物田園土,加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過篩后按3∶1比例混合均勻,用多菌靈15~20克/立方米消毒,然后用舊塑料蓋嚴3~5天),并覆蓋地膜保墑。幼苗拱土后,及時揭掉地膜,以免燙傷幼苗。床土溫度保持在28~30℃。此時正值高溫季節,為防徒長,形成高腳苗,可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或矮壯素。
3.4 出苗后管理:出苗后白天溫度在25~28℃,夜間15~18℃。苗期一般不需澆水,如缺水,在晴天用噴壺撒水,以見干見濕為原則。苗齡35~40天,待幼苗長到8~10片真葉時,一般在9月上旬即可定植。
4 定植及管理
4.1 定植:定植前整地施基肥,施入腐熟農家肥5000千克/667平方米,過磷酸鈣50千克/667平方米,磷酸二銨30千克/667平方米,復合肥50千克/667平方米,深翻細耙,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然后起壟。壟面耙平,覆蓋地膜。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每畝2000株左右。苗帶營養土塊一起放入定植穴,注意土不可埋過幼苗子葉,澆水封埯。過5~6天澆緩苗水。
4.2 定植后的管理
4.2.1 溫度管理:定植后管理上注意防寒保溫。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18~20℃為宜,白天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換氣,夜間溫度要保持在14℃以上,不能低于10℃。
4.2.2 水肥管理:澆緩苗水后,一般暫不澆水,直到大部分門椒坐住后,開始灌第一次水。這期間根據土壤墑情和植株情況如果缺水可以澆一次水。門椒坐住后結合澆水追施尿素25千克/667平方米或磷酸二銨20千克/667平方米。冬季澆水應在晴天上午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不可大水漫灌。且必須先在蓄水池中預熱,水溫在12℃以上。門椒采收后結合澆水追施磷酸二銨。辣椒生長進入盛果期后,更要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果實生長以利于提高產量。結合澆水追施磷酸二銨或尿素,二者要交替使用。
4.2.3 光照管理:經常清掃棚面灰塵,保持棚面干凈,提高透光率,同時在保持棚內溫度的情況下,盡量早揭晚蓋草簾,增加光照時間。
4.2.4 植株調整:為了增加群體的透光性,對植株要進行必要的調整。整枝方法是:將門椒以下發生的側枝及時打掉。對植株內部的弱枝,徒長枝及一些老葉、病葉及時摘除。
4.2.5 采收:定植后大約60天,即11月上旬開始采收。采收要及時,以免墜秧。門椒適當早采,其它果實商品成熟后盡快采收,促進營養向其它果實運輸。
5 病蟲害防治
5.1 辣椒疫病:58%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霧。
5.2 辣椒炭疽病: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噴霧。
5.3 辣椒病毒病: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