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霞
建平縣露地春茬白菜秋茬黃瓜一年兩茬的種植模式,已有多年的種植歷史,其產量和效益一直很穩定,近年來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早春白菜6月下旬上市,畝產3500~4000千克,產值3500元;秋黃瓜8月上旬上市,畝產4000千克,產值4800元,兩茬畝產值7300元,扣去投資1700元,純效益5600元。比傳統種植大田作物畝增加4000元左右,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且大大提高了農民靠科技種田、向土地要效益的積極性,現將這一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春茬白菜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
應選擇耐低溫、抗逆性強、生長期短的早熟專用品種。實踐證明,金峰、頂峰、春光、凱春等品種抗抽薹,球形好,結球速度快,產量高,特別適合春早熟栽培。
1.2 播期與方法
早春種植的大白菜應避免春化抽薹,除選擇抗抽薹品種外,還應注意播種時間和苗期管理,3月20日左右營養缽育苗,每缽播3~4粒種子,播完后覆蓋一層細土,苗齡40天左右,等兩片真葉時要間苗、定苗,苗齡期應注意保溫,如果幼苗在5℃以下持續4天就可能完成春化,如果在15℃以下持續20天左右,也可能造成春化,所以春白菜苗期應注意保溫。
1.3 定植
5月上旬,待白菜幼苗長至5~6片葉時,選擇保水保肥性能好,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畝施腐熟發酵好的農家肥5000千克,三元復合肥或二銨50千克,起壟或做畦,定植前1天澆透水,定植時,行距40~50厘米,株距為35~40厘米,栽完后覆膜。
1.4 田間管理
5月中旬,當日最高氣溫超過20℃以上時破膜,破膜后拔出膜下雜草,及時中耕。蓮座期是葉片分化的重要時期,也是增加葉片數的高峰期,這個階段葉片數多少對葉球生長影響很大,管理上促進地下根系發育,防止地上部徒長。澆水要適宜,使蓮座葉壯而不旺。每畝需穴施尿素7.5千克加三元硫酸鉀復合肥7.5千克,以滿足根系發育和球葉生長的營養需要。結球初期為使葉球充分提高產量,應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5千克、硫酸鉀20千克。施鉀肥有利于加快養分的制造和運轉,增加糖的含量,加快結球速度。
1.5 病蟲害防治
春白菜的主要病蟲害有黃條跳甲、菜青蟲、小菜蛾、蚜蟲和軟腐病等。①黃條跳甲:可用50%辛硫磷100毫升對水250升于播種整地前土壤淋施,生長期可用50%辛硫磷1000倍稀釋噴霧。②菜青蟲、小菜蛾:可用1.8%阿維菌素1500倍或3%甲氨基苯甲酸鹽2000~3000倍噴霧。③蚜蟲:可用70%艾美樂水分散型粒劑每畝4克或10%吡蟲啉1000倍稀釋噴霧。④軟腐病: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噴一次,連續噴2~3次。
1.6 適時采收
春茬白菜成熟期為6月中旬,此時溫度較高,有的年份雨水也較多,大白菜容易燒心或腐爛,應適時早采,供應市場。
2 秋延晚黃瓜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秋季露地栽培的黃瓜宜選擇生產勢強、耐病、耐熱品種,不同地區可根據各地情況選擇適用品種。
2.2 定植
可于5月下旬營養缽育苗6月下旬定植,畝施腐熟豬圈肥3000千克,三元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深翻做畦,株行距50~60厘米×35~40厘米,定植水要足。秋黃瓜緩苗后,要及時支架。一般是每苗1桿,扎成“人”字型花架,架高2米左右。主蔓基部50厘米以下側枝應清除,其他側枝可在雌花后留1葉去頂。秋黃瓜要及時綁蔓,約50厘米綁蔓1次。
2.3 肥水管理
根瓜采收前,應控制澆水,結合除草淺耕保墑,并注意排水防澇。根瓜采收后,結合澆水,適時追肥1次。此后,秋黃瓜進入盛瓜期,一般每隔3~4天澆1次水。采取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這既可做到不旱、不澇、病蟲害少,又能經常降溫,改善田間小氣候。通常每澆1次清水,追1次肥。每畝用硫酸銨15~20千克,適當配施速效磷、鉀肥,有良好的增產效果。若遇暴雨天氣,注意排水,并于暴雨后及時澆水。每次大雨后,結合除草淺耕1次。8月中、下旬進入盛瓜期后,不再中耕除草。一般1~2天采收1次。9月中、下旬秋黃瓜進入結瓜后期,澆水次數相應減少。
2.4 病蟲害防治
秋延晚黃瓜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斑潛蠅、蚜蟲等。霜霉病在發病前用20%甲霜靈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霧預防,每隔7~10天噴一次,噴藥時葉背面一定要噴到,在病害發生時,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69%安
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800~1200倍液噴霧;白粉病可用10%苯醚甲環唑1000倍液或40%福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角斑病可選用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乳劑500倍液;斑潛蠅可選用1%甲維鹽乳油2000~3000倍液或70%滅蠅胺1000倍液噴霧;蚜蟲可選用5%啶蟲脒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