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曉麗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029-01
培養具有信息技術素養的21世紀創新型人才,是社會的需要。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的最高層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小學教學改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沒有創新,人類就沒有今天的文明與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學會獨立思考,突出創新意識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培養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學生喜歡上電腦課,卻不喜歡電腦老師的現象。學生只是對“計算機”本身的興趣,而對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兒”,他們的目的在于“玩兒”——玩游戲、上網等,老師不允許他們“玩兒”。
對于這種現象,我認為教師應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引導學生,使其對電腦的興趣發展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以精彩的課堂“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導”是很關鍵的,一節課好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文字編輯是小學信息技術課最主要內容之一,然而不少學生認為,文字編輯不就是“打字”嗎?只要會輸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連簡單的插入、刪除還沒有學會的學生也覺得它“沒意思”。為了使他們感興趣,我在上“文字編輯”這節課時,從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紙”,用作練習本入手,引入本節課的內容,這種“特殊的紙”具有容量大、易修改,無污染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機短信、商務通、電腦等,使學生在體會信息技術對人類日常生活深刻影響的同時,感受到文字輸入的重要性,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營造創新氛圍。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便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心情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創造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學生本來就有濃厚的興趣。為了保持這種興趣,我們更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
3.注重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引發學生興趣。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往往使教師感到棘手,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在講授時,如果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的比喻或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雜化為簡潔,沉悶化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使學生樂意學。
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畫圖是windows中自帶的一個小程序。通過教學與研究發現,如果教師站在思維發展的高度講授畫圖程序,便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計算機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生動的表象,并通過實際操作將這些表象外化,為學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堅實的基礎。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這一事件本身并不見得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形象思維的能力,關鍵還要取決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全面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便成了教師頗費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能動地駕馭課堂,給予學生恰當地點撥與適時地指導,才能使他們真正開闊視野,提高動手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從而迸發了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三、及時發現、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求新”“求異”的觀點,為學生的創新創造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的意識,強調在課堂上,只要敢于參與,就是成功。時間長了,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也愿意動手嘗試了。學生們不僅認識到了動手操作、手腦結合的重要,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淡化了失敗的感覺,體會到了大膽嘗試就會成功的道理。而在今后的學習中,你會發現他總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這樣逐漸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求異、求新”的觀點。同時,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參與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因為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是缺少一把打開這座神秘宮殿的鑰匙。相信學生是發展創造力的“興奮劑”。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