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霞
農藥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投入物品,對農業發展和人類糧食的供給做出了巨大貢獻,農藥在當前仍然是防治農作物重大生物災害、保障農業豐收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農藥作為一種特殊的農業生產資料,也越來越受到更多的關注。近年來隨著農藥使用量增加,因農藥使用不當,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現象時有發生,同時農藥殘留引起環境和農畜產品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所以摸清我縣目前農藥使用現狀,提高農藥使用者農藥認知水平、改進用藥技術、實施綜防技術、強化農藥安全使用對有效控制農藥污染、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我縣農藥安全使用的現狀
主要存在六個方面問題:
1.1 農民購買農藥時從眾心理比較嚴重。目前農藥品種繁多尤其是農藥廠家為了迎合農戶使用新藥,提高防治效果的心理,以及在利益的驅駛下,生產出各種各樣的復配劑,導致農戶在農藥的選用上無可適從,部分農民購買農藥時存在從眾心理,看見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什么,還有部分農民在購買農藥時判斷不準防治的對象,聽從別的農戶或農藥經銷商推薦購藥。
1.2 存在亂施、濫用現象嚴重。一是施用藥劑過量。有些農民存在農藥施用越多,防效越好的觀念,使用時不看說明不相信推薦劑量,往往成倍增加劑量造成藥害;二是錯用、誤用農藥。農民對農藥保存不善,亂堆亂放現象較為普遍,造成農藥標簽脫落或模糊不清,使用時不注意認真仔細核對,錯把除草劑當殺蟲劑使用或所用的農藥與防治對象不對癥造成藥害;三是用藥次數多。因為農藥品種多,相同成分的藥劑使用頻繁,造成病蟲害產生抗藥性,為了達到防治效果,隨意加大用藥量和用藥次數;四是盲目混配農藥。有些農戶缺乏農藥基本知識,不了解農藥性質和農藥適用作物,有些不能混用的藥劑盲目混用造成藥害引起減產和損失;五是安全意識淡薄。不能嚴格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用藥,或在瓜果、蔬菜、果樹、中草藥上還私自使用國家限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1.3 農民購買農藥時注重價格和效果。大部分農戶能夠做到只要效果好、毒性低、殘留少,即使價格貴一些也不要緊。但也有少部分農戶,在購買農藥時,只注重效果,只要效果好,價格便宜,對農藥毒性和殘留是否高不重視。
1.4 施藥方法不科學,農藥浪費嚴重。農戶多數還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使用的農藥器械還是手動背負式噴霧器,這種噴霧器農藥利用率低,大量的農藥被浪費掉,流失到土壤中、水體和空氣中;還有的農戶在噴藥時,不按風向走,噴桿左右掃,一部分藥液漂浮在空氣中,造成農藥的浪費。
1.5 農藥中毒現象時有發生。6~9月份是農藥使用的高峰季節,生產性輕度到中度中毒情況時有發生。
2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
2.1 農民科技知識不足。相當一部分農民缺乏相應的農業知識,用藥存在盲目性,有時別人打藥我就打藥,別人用什么藥自己就用什么藥;缺乏預防知識,只有等到自己田里病蟲害成災了,才知道用藥。
2.2 農藥經營多為個體經營,經銷商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進貨大多無正規手續,同時市場競爭大,利潤空間小,為了利潤經銷商進一些普通農藥,優質高效農藥少。
2.3 農民安全意識不高。長期以來,農民還停留在片面地追求農業產量和眼前利益,還沒有意識到過量和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農業投入品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還不高。
3 對策和措施
3.1 認真選購農藥
3.1.1 對癥買藥。要安全有效的使用農藥,首先要選購適用的農藥。買藥前一定要明確防治的對象,弄清楚要防治什么蟲、什么病、什么草,如果自己判斷不準,可以請教當地技術人員或查閱技術資料來弄清楚要治什么,這是安全有效選用農藥的前提。明確要防治的對象之后,買哪一種農藥呢?如果自己診斷不清,同樣要請教當地技術人員或查閱技術資料,作到目的明確,選用的農藥對路。
3.1.2 注意識別假劣農藥,購買合格的農藥產品。購買農藥時要注意不要購買和使用標簽模糊不清、證號不全、沒有中文通用名的農藥,要購買“三證” (即農藥登記證號、生產許可證號或生產批準證號、產品標準號)俱全的農藥,國外直接進口農藥只有農藥登記證號。同時還應考慮到農藥的持效期、毒性、殘留和使用方便等問題,一般要買有一定持效期、毒性低、殘留少而短、使用方便的農藥。
3.2 安全配制農藥
3.2.1 用藥量要適宜。配制農藥一定要根據植保部門要求或農藥標簽上推薦的用藥量使用,不要隨意加大用藥量、增加用藥次數。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將用藥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以免農藥量過大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殺傷有益生物、破壞生態平衡、影響外貿出口等嚴重不良后果。
3.2.2 采用“二次法”稀釋農藥。水稀釋的農藥:先用少量水將農藥稀釋成“母液”,再將“母液”稀釋至所需要的濃度;拌土、沙等撒施的農藥:應先用少量稀釋載體(細土、細沙、固體肥料等)將農藥制劑均勻稀釋成“母粉”,然后再稀釋至所需要的用量。
3.3 科學使用農藥
3.3.1 預防工作要做好。根據不同作物的易發病期特點,做好預防工作,尤其是病害的防治,一定要在病害發生前噴用防護劑,并且要連續用藥幾次,增強效果,把握先保護后治療的原則。
3.3.2 掌握防治時期和施藥時間。根據病蟲測報或田間調查,適期施藥,如害蟲一般在低齡幼蟲(若蟲)盛發期施藥,流行性病害一般在發病初期施藥,這個時期用藥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適宜的施藥時間(一天中某一時段),如:瓜薊馬、豆莢螟應在上午8~10點花時施藥,夜出性害蟲或卷葉性害蟲,應在傍晚或夜晚施藥,防治效果好。
3.3.3 實行輪換用藥,合理混用農藥。連續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農藥防治病蟲害,會導致病、蟲產生抗藥性,使藥效減退,甚至無效,對此應當加強管理,以防為主,采用輪換用藥、混合用藥、間斷用藥等措施來防止或延緩抗藥性的發生。
3.3.4 保護天敵 減少用藥。田間瓢蟲、草蛉、蜘蛛等天敵數量較大時,應選擇合適農藥品種,控制用藥次數或改進施藥方法,避免大量殺傷天敵,充分利用其自然控制害蟲的作用。
3.3.5 添加高效助劑。在配制農藥時加入植物油助劑或有機硅助劑,可有效提高藥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3.3.6 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避免殘留。農藥安全間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藥至作物收獲時的間隔天數。施用農藥前,必須了解所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保證農產品采收上市時農藥殘留不超標。
3.4 增強安全防護
3.4.1 注意保管農藥。應根據實際需要,盡量減少保管量和時間,避免積壓和變質;不要與食品、飼料靠近或混放;存放的農藥包裝上應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標簽。
3.4.2 選擇性能好的施藥器械。推廣使用新型植保機械,不用滴漏的噴霧器,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農藥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
3.4.3 注意施藥安全。下雨、大風、高溫天氣時不要施藥,高溫季節下午4時后溫度下降時施藥,以免影響效果和安全;要始終處于上風位置施藥不要逆風施藥;施藥期間不準進食、飲水、吸煙;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噴頭。
3.4.4 掌握中毒急救知識。如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應立即停止作業,脫掉污染衣服,攜農藥標簽到最近的醫院就診。
3.4.5 要正確清洗施藥器械。施藥藥械每次用后要洗凈,不要在河流、小溪、井邊沖洗,以免污染水源。農藥廢棄包裝物嚴禁作為它用,不能亂丟,要集中存放,妥善處理。
3.5 加強科技培訓,加大宣傳普及力度
政府部門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積極組織科研、推廣、生產等部門的力量,加強無公害農產品關鍵技術,特別是高抗新品種,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專用肥、生物有機肥和有毒物質降解劑等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各相關部門要通力合作,抓好對生產者的培訓工作,提高農民和從事農資產品經營和銷售人員的素質,讓更多的人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意義;同時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投入品管理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印發或免費贈送防治手冊、科普讀物、舉辦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植保培訓班,全面向農民講授科學種田、科學使用農資產品的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農民安全和環保意識,使我縣農藥的管理和使用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