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3月19日報道,俄羅斯和烏克蘭危機中最糟糕的情況將是兩國發生戰爭。兩國的力量對比如何?
俄羅斯軍隊的士兵數量約為烏克蘭的4倍,坦克數量是烏克蘭的兩倍,作戰飛機數量是烏克蘭的6倍多。軍力的巨大不平衡是兩國國防預算差距的具體反映。俄羅斯每年的軍費預算約為780億美元,而烏克蘭只有16億美元。
不過,俄羅斯軍隊中只有一部分能用來對抗烏克蘭。莫斯科承擔不起將部隊從北高加索地區、中俄邊境或太平洋地區撤離的風險。美國紐約大學的專家馬克·加萊奧蒂預計,俄羅斯只能集結規模為烏克蘭軍隊兩倍的軍力。這使得雙方的力量差距沒有那么巨大,俄羅斯并不占據壓倒性優勢,不一定能確保勝利。
英國沖突問題獨立研究與分析組織的克里斯托弗·蘭頓認為,烏克蘭軍隊之前正在進行改革,目的是使其成為更加專業的部隊,但改革尚未完成,而且削弱了烏克蘭軍隊。
面對進攻,烏克蘭軍隊會不會分裂?烏克蘭人口中既包括講烏克蘭語的人,也包括講俄羅斯語的人。在后一批人中,特別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很多人與俄羅斯關系密切。這可能給烏克蘭官兵的忠誠度帶來地區性影響。
需要考慮的還有一些不那么明顯的因素。烏克蘭高級軍事領導人在蘇聯部隊中服役的時間比在烏克蘭部隊服役的時間要長。當俄羅斯軍隊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之后,新任命的烏克蘭海軍司令在3月2日宣布對親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地區效忠,這進一步凸顯了叛變的可能性。
戰爭會采取什么形式?莫斯科或許會嘗試對烏克蘭發動全面軍事入侵,也可能重復在克里米亞的成功策略,鼓勵所謂的“自衛民兵組織”接管該地區,同時將自己的士兵混在其中。
蘭頓表示,全面入侵幾乎毫無疑問會帶來國與國之間的傳統戰爭,對莫斯科來說進行一場這樣的戰爭耗費巨大。
這種直接對抗的成本可能導致莫斯科更傾向于秘密戰略:在調解所謂當地沖突的偽裝下千方百計地控制個別地區,特別是在講俄羅斯語人群聚集的烏克蘭東部地區。這個戰略讓基輔在克里米亞毫無準備,讓烏克蘭在重新獲取被占領地區方面處于弱勢。
不論是哪種情況,烏克蘭都不能立刻做好準備應對俄羅斯的進攻。由于蘇聯時代的遺產,其軍事基地基礎設施的配置是用于支援對西方入侵者的地面戰爭的,而不是用于對抗東部入侵的。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