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認為,追蹤飛機的一個可靠手段是雷達。有關馬航失聯客機具體去向的猜測不斷,密集雷達為何“未能發現”?專家分析了一些可能性。
雷達常識 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意為無線電檢測和測距。當飛行物經過監控區域,機身“反彈”無線電波或微波,雷達站根據接收的數據來計算飛行物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雷達系統通常分為主雷達系統和二級雷達系統。主雷達系統也被稱為 “非合作系統”,主要用來發現目標,即無論飛行物是否想被跟蹤定位,其反射回的無線電波都會提供其方位信息,但地面無需鑒別飛行物的身份。二級雷達系統是“合作系統”,能用來“驗明正身”,即地面控制人員向飛機上的無線電應答裝置發射信號,通過其返回的代碼來鑒別飛機的身份、速度和高度等數據。
民用雷達系統 按照國際慣例,航空管控部門使用二級雷達系統。二級雷達系統的監測范圍比主雷達系統更大,二級雷達的監控半徑約為320公里,主雷達只有185公里,因此飛機先從主雷達上消失是常見的。
然而,在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中,飛機是先從二級雷達上消失的。英國雷達系統專家戴維·斯圖普斯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如果監測信號突然消失,則要么是飛機遇到了“突發的災難性事件”,要么是有人同時關閉了飛機雷達系統、應答器系統和通信系統。
斯普圖斯表示自己曾與在波音777飛機擔任機長的朋友談到此事。該機長透露說機組人員通常不會接受關閉這些信號系統的專門培訓,這些系統通常在飛機起飛前由地勤人員完成設置,要全部關閉這些系統也并非易事。
軍用雷達系統 人們經常有一種誤解,認為飛行中的航班與地面控制中心保持時刻不間斷聯系。實際上,當飛機離開海岸線160至240公里,就超出了民用雷達系統的監測范圍。這時,只有海上的軍用雷達才有可能監測到飛機的信號。
然而,如果馬航失聯航班飛“南線”,即從印度尼西亞至南印度洋這一“走廊”,軍用雷達則鞭長莫及。南印度洋和南極洲北部海域是世界上雷達覆蓋最少的區域之一,船只和飛機一般都會避開那一區域。
此外,一些國家的軍用雷達會忽略軍方認為是常規民用航班的信號;在某些情況下,軍方甚至會關閉雷達,除非有軍演需要或存在潛在威脅。據報道,印度軍方和海軍人員均稱,印度軍用雷達沒有任何發現失聯客機相關蹤跡,是因為印度的軍用雷達沒有處于時刻開啟的狀態,因為那樣“太貴了”。摘自《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