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月
線上申請貸款,線下到貸款“便利店”辦理業務。向銀行“借貸難”的問題如今被融360迎刃而解。
“這是商業模式的一個升級和演進,預期可以將融360平臺整體貸款成功率從現在的平均15%提高到30%~40%。”聯合創始人兼CEO葉大清表示,貸款便利店的業務運營模式是,在融360線上業務每日所產生的數萬客戶申請需求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貸款人,邀請到貸款便利店進行一對一的一站式信貸服務。“用戶只需跑1次,整個貸款流程的其他環節則由融360團隊幫助完成,最后由金融機構向用戶發放貸款。”
“‘貸款便利店快捷方便的背后,是在線獲客能力、大數據、風控建模和專業審核互相結合的一個系統工程,本質上融360賣給金融機構的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全套專業服務。”葉大清表示。
在融360北京總部喬遷中關村新辦公地點的當天,葉大清正式宣布,今年底將有18家“融360貸款便利店”開業。這意味著融360從過去的在線金融搜索平臺“搜索+推薦”服務正式轉向成為“決策+服務”平臺。
據葉大清介紹,全套服務包括貸款盡職調查、資料收集、預審面談、貸款初步審批,甚至更深度的貸后客戶管理和催收。“這塊業務引進了目前國內最專業和全面的風控系統。”
自第一家店4月份開張后,融360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等10個城市開設試點并且運營良好。為方便用戶,貸款便利店均設在各大城市黃金地塊內。
互聯網金融從線上走向線下的邏輯是什么?葉大清認為,首先是未來互聯網金融比拼的戰場,必然是細分市場用戶的個性化服務;其次,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力量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降低風險,進而有讓利空間,緩解社會貸款成本高昂的困境。
在葉大清看來,過去融360平臺的服務模式是完全基于市面上已有貸款產品的,平臺并不介入用戶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接觸。客戶通過輸入自身的貸款需求,隨后由后臺系統智能化推薦一批合適的貸款產品。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判斷做最終選擇,再同貸款經理進行接洽。這樣的做法,在減輕信息不對稱、提高貸款成功率方面卓有成效。但是,仍然有85%的借款需求未能得到滿足,沒有合適的貸款產品與之匹配、供給方風控標準與需求方實際情況錯位等原因成了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攔路虎”。
“融360貸款便利店的產生,有望深入地改造現有的貸款模式,通過更深度地介入貸款流程來推動貸款產品創新和風控管理創新,進而提升用戶和金融機構雙方的體驗,最終提高貸款成功率、降低融資成本。”葉大清把融360的變革視為一次金融的革命。
集團進行合作。一些小型銀行和小貸公司沒有過硬的渠道,沒有風險管理的系統架構和人員,線下渠道的鋪設也比較有限,融360的專業服務介入進來,可以大幅度降低其運營成本。因為是根據服務的深度不同從中獲取不同程度的傭金收益,所以機構對此是非常歡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