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東 程雷
看守所中被羈押人的人權保障水平和法治化水平被視為測量我國當前刑事訴訟人權保障與懲罰犯罪兩大基本價值博弈現狀的風向標,同時也應當被視為評估我國刑事訴訟法實施狀況的重要窗口。對五個省看守所的調研發現,總體上看守所實施《刑事訴訟法》的相關文本規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修改后《刑事訴訟法》賦予看守所相應的職責,比如保障律師會見權、訊問在看守所內進行、對三個月以下的短刑犯執行刑罰等直接與看守所相關的條款,都得到了嚴格的遵循與適用。實施后,看守所保障律師會見權取得重大突破,但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硬件設施不足,影響律師會見質量。第二,會見過程中仍存在看守所民警在場的情況。第三,“三類案件”成為辦案機關限制律師會見的借口。
在遏制非法取證方面,第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拘留和逮捕后及時送看守所執行狀況不容樂觀,辦案部門拖延送所時間的根本原因是為了便于突破案件。第二,從訊問在看守所內進行的實施狀況來看,所內訊問整體情況較好,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違規現象。如訊問程序存在瑕疵;部分看守所內為檢察機關單獨設置自偵案件提訊室,用于檢察機關辦理自偵案件時使用。看守所對提解出所進行了嚴格規范,須經特殊的審批程序,并嚴格限制提解出所事由與控制回所時間,回所后在押人員要接受體檢和訪談。第三,看守所具有在非法取證證明中固定、提供證據方面的功能,如提供入所體檢材料、訊問時的錄音錄像等
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上來看,看守所實施新《刑事訴訟法》的現有成效只是良好的開端,許多間接相關的條款,比如保障民事權利、法律援助等,甚至是看起來與看守所執法無關的條款,比如錄音錄像、非法取證的固定取證等,都有必要繼續研究,拓展看守所的相關功能,創造條件予以適用,真正、完整地貫徹刑事訴訟法的立法精神與文本規定。
(摘自《政法論叢》,2014年第4期,第4-12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10087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