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薇



“我覺得肩負是每一個平常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你看你身邊前后左右,每一個人都在擔負著。有的是擔負父母要盡孝道,有的擔負著孩子、家庭,包括你,我想也是一樣。在生活中擔負著什么,這是一種常態。只要抱著一顆平常心,這種肩負就不會成為你的負擔。”
近幾年,國內最熱的影視圈男藝人,非張嘉譯莫屬。2013年,他接連拿下三座重量級“視帝”獎杯;2014年,在剛落幕的金鷹節上,他又一舉摘得當晚最大的獎項——“最受歡迎男演員”。
無論臺上臺下,他那張“國民大叔”的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的笑。這笑里,有股西北漢子的灑脫執拗勁兒,又有種玩世不恭的輕佻感,似笑非笑,亦正亦邪,無形中牽引著他,登上了事業的巔峰。
“一部戲,成就了我們”
張嘉譯能紅,說來也頗富戲劇性。2009年,一部《蝸居》紅遍大江南北,張嘉譯扮演的“宋思明”也一夜間成為話題。之前20年的時間,他拍過17部電影,超過1000集電視劇,卻始終是“觀眾看著眼熟卻叫不出名字”。因為缺少明星特質,缺少鮮明個性,甚至當時滕華弢用他演宋思明的理由也是:“他長了一張公務員的臉”。
宋思明橫空出世后,這張“公務員的臉”逐漸被形容成為中國式熟男的范本,有地位、多金、多情的中年大叔,成為無數女性理想的夢中情人。臨近不惑之年的張嘉譯,開始擁有自己的粉絲群。他的貼吧和博客點擊率都逐漸高起來,他被粉絲稱為“譯帥”,甚至有許多人說,張嘉譯才是最該嫁的男人。一直低調的他,也開始出現在一些電視訪談中和電影節紅地毯之上。
“你們老把我說得這么可憐,我其實一直都很high。我不覺得我是一夜成名,我在無數個場合說過,我一直都挺火的,因為我注重的是有戲拍。我純粹是愛這個行業,愛我演的每一個角色,并且沉浸其中。”
那陣子,電視上、話題榜上到處都是他,他辛酸的“北漂”故事被一遍又一遍翻出來,“當時覺得,這事兒,挺煩。”張嘉譯有些無奈,“而且很多人只知道宋思明,不知道張嘉譯。”
他甚至一度想回到“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敢演”的狀態,拋開那些標簽,那些虛名,做一個純粹的演員。“年輕的時候你會特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你所有的堅持需要推動,需要有人來肯定、來支撐。但年紀大了你會發現,你已經很了解自己要做什么,你已經有滿滿的信心。得獎依然是對你的肯定,肯定是高興。但是不得獎,我也不會否定掉自己。”
“但是我也得感謝‘宋思明,他算是我演繹道路上重要的角色之一。不過,我覺得不是我和這個角色誰成就了誰,而是在那樣一個時期,那樣一部戲,成就了我們。”
“肩負是人生中的必需品”
在這個流行“大叔”的年代,張嘉譯很明顯屬于平易近人那一類。他的粉絲年齡跨度很大:年輕人喜歡他,因為無論是他塑造的角色還是他本人都魅力十足;中年人喜歡他,因為他很接地氣,在他身上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老年人同樣喜歡他,因為他不浮夸,能穿西裝打領帶,也能穿大褲衩子配拖鞋吃大排檔。
金鷹節頒獎晚會那天,接到幾個朋友電話,一聽說我要采訪張嘉譯,每個人都囑咐我說,“能不能幫我要一個簽名?我媽特喜歡他,我也是。”
不得不承認他的魅力,那不僅僅是靠俊朗的外表支撐起來,而是二十多年的閱歷,和人生的積淀,才形成的強大“純爺們”氣場。正如他在今年9月開播電視劇《爺們兒》里飾演的角色李國生一樣,是個在情感和事業上歷經磨難,卻從未放棄人生準則的真爺們兒。
“什么是爺們兒?實際上就是平凡人、平凡事、平凡的爺們兒。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擔當,可能你身邊任何一個人都能夠做出讓你覺得欽佩的事,哪怕只有一件,這人就是爺們兒。”
有觀眾說,“這部戲里的李國生太苦了,肩負了太多東西。”比如“媳婦們”和李母的婆媳關系、和李國生姐妹們的姑嫂關系,以及李國生自己和叛逆期的女兒之間的父女關系……幾乎每一段都夠單獨寫成一部戲。這些關系構成了一張彌天大網,在這張大網的中央,就是主角李國生。
“我覺得肩負是每一個平常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你看你身邊前后左右,每一個人都在擔負著。有的是擔負父母要盡孝道,有的擔負著孩子、家庭,包括你,我想也是一樣。在生活中擔負著什么,這是一種常態。只要抱著一顆平常心,這種肩負就不會成為你的負擔。”
“我以后的人生就只為她而活了”
2010年,張嘉譯喜得“虎女”張譯心。這個小“虎妞”的到來,讓四十歲才晉升為爸爸的張嘉譯興奮不已。“我對孩子是無原則的溺愛,我甚至在想,可能我以后的人生就只為她而活了,給她全世界都不夠。”
有一位志趣相投、溫婉可人的妻子,更有一個精靈乖巧、聰慧可人的女兒,有一份如日中天、漸入佳境的事業,如今的張嘉譯臉上寫滿幸福,掩蓋不住地笑言,“有家、有戲、有球打,如此生活,足矣。”
閑暇時間,他選擇和家人待在一起,照顧一下小孩,當當奶爸,然后看看書。無論多忙他都會抽空回家陪女兒,“哪怕費勁周折,哪怕只有很短的時間。我一有空就回去,多待一天是一天。”他說,“有一次見到一個玩具房子很好玩,我就給她買了一套。我從劇組飛回去,陪她把小房子搭起來,玩了半天,然后又趕回劇組。”
對張嘉譯而言,沒有什么比看著女兒成長更重要。“這些事從大人看來可能沒什么必要,就是玩一玩,還要那么折騰。但我覺得這些陪伴對孩子很重要,很有必要。她能感受和父親一起完成一件事的過程,這對她的未來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大學剛畢業時的張嘉譯,理想是在北京有一間房子,放下一張床,一間房就夠了。那會兒年輕男孩都喜歡車,他給自己定了目標:買一輛夏利。“20多歲的時候,我就說過我這一輩子一定要活得很精彩,我回頭再看的時候,到70歲的時候,60歲的時候,我抱著我孫子時候,我跟他有故事講。告訴他,你爺爺這一輩子怎么過的,雖然說在一個太平盛世,但是爺爺這一輩子怎么過的,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講的。你只要經歷這一切,你才會有極大的幸福感,極大的快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