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作為國內最知名的三家民營體檢機構,慈銘、愛康國賓、美年大健康在相互較量十年后,不約而同地用實際行動將今年中國體檢行業的主題鎖定為“上市”。伴隨人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以及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作為民營醫療機構中的重要分支,體檢企業的未來發展在上市之后,會有什么轉變?
“體檢第一股”之爭塵埃落定
愛康國賓上月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此次公開募股規模約為1.53億美元。同時以公開發行價向中投公司旗下投資機構進行了私募配售,總計4000萬美元。上市首日開盤報16.50美元,較14美元的發行價上漲18%,首日收盤報收于15.2美元,較發行價漲8.57%。
按照盤中15.6美元的價格計算,愛康國賓市值已達到了10億美元,市盈率近35倍。
這支股票在當天的表現,讓市場分析人士的觀點分為兩種,一種認為重資產模式之下,仍能獲得較高的市盈率,體現了市場看好中國健康產業的積極態度,同時也提振了多支中概股。另一種則認為是表現平平,此前的財務造假風、做空機構攻擊曾令中概股在納斯達克的形象大跌,因此愛康國賓能否真正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還有待觀察。
盡管前途未卜,但當董事長張黎剛在證券交易所敲響上市鐘聲時,便標志著一場關于中國“體檢第一股”的競爭已經塵埃落定。不知道看到張黎剛喜悅的笑臉時,慈銘體檢的創始人胡波與韓小紅夫婦是什么心情,畢竟原本這個“第一”的稱號曾經離他們如此之近。
早在2012年3月,慈銘體檢便公布了A股IPO招股書申報稿,7月首發申請過會。今年IPO開閘后,本來打算最后沖刺,但受到“奧賽康”事件的影響,1月13日凌晨,慈銘體檢發布了“暫緩發行”的公告,原定當日上午舉行的網上路演,也暫時取消,但并未給出發行暫緩的具體原因。幾天之后,證監會發言人表示調整發行進度,原因是慈銘的路演推介材料需進一步核實。在成為此次IPO開閘后醫藥板塊第二家宣布暫緩發行的股票后,分析人士指出,根據慈銘的發行方案,老股套現資金所占的比重甚至會可能超過奧賽康。隨即企業便被爆出資金鏈緊張,擴張速度慢于競爭對手等負面消息,至今尚未重啟發行程序。
對比看來,愛康國賓的上市之路就顯得輕松不少,3月4日企業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僅一個多月后,便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最高級別的交易板塊全球精選市場。而與愛康國賓同日宣布IPO計劃的還有美年大健康,同屬行業巨頭的這家公司表示將于2015年在A股主板上市,以此進一步拓展體檢上下游產業鏈。但此前從企業高層透露出來的信息還是“未來2-3年實現上市,目前尚處于準備階段”,上市日程并不是很清晰,但突然毫無征兆地對外公布上市計劃,被業內看作是“被逼急了”。
競爭對手的成功上市與步步緊跟,讓原本最先出手,但如今卡在中間的慈銘著實有些焦慮,總裁韓小紅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曾這樣說:“體檢機構上市的目的是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迅速發展起來,把企業做強做大。但上市時間過長,不順利,遇到很大阻力,這讓企業當初對于上市的動力變成了現在的壓力。”而據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集團上下仍在為A股上市忙碌。
業務模式創新各有其道
此前這三家企業在業務上差別不大,均以大眾健康體檢為主在全國擴張,但單一的業務結構使得商業模式存在風險。愛康國賓在納斯達克上市后,對于募集資金的具體投向,張黎剛表示,70%將用于投資或并購體檢與醫療中心;15%將投資或并購齒科中心;15%用于升級IT系統以及營運資金和其他用途。對于拓展齒科業務,他表示目前國內私營齒科業務增長非常快,中國排名第一位的齒科連鎖機構目前年收入只有3億元,擁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因此未來幾年內愛康國賓很有可能成為行業主導者。
對此,愛康國賓其實早已布局,庇利積臣北京醫療中心便是其投資的一家以口腔醫療護理見長的專業診所。庇利積臣醫療中心1958年始建于香港,如今已發展成為頂尖的多元化私立醫療服務機構,在進入北京市場之后,將診所地址選在日壇公園的使館區核心地帶,醫護人員來自中國、香港、英國等地,能用多種語言為患者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一下就為自己貼上了高端化、國際化的標簽。
提到高端診療領域,慈銘同樣有份。2012年3月在北苑路附近建造的奧亞國際健康管理醫院便已開業,首創中國私人醫生定制服務高端會所,生命健康管理體系包含定制深度體檢、私人醫生一對一健康管理、保健養生、就醫綠色通道等,定位于向社會精英人士提供私密、專業、系統、長效的私人醫療保健服務。相對于慈銘各家體檢中心擁有從百元到萬元不等的各種體檢套餐,奧亞體檢套餐的起步價是兩萬多元。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普通體檢結果是亞健康,在奧亞通過進行兩天一夜的深層體檢后,則可以高精準地排查出常見病和高發病,更早發現潛在的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記者看到,在這間被布置得如酒店一般的醫院里,每一位體檢者身旁都有一位醫護人員跟隨引導。而要想享受私人醫生健康管理、無限次深度體檢、會所專家門診等更多個性化的定制健康服務,則需要成為會員。“3年會費55萬元,還有5年、10年、20年和終身制可以選擇。”這名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告訴記者,如果在入會期間出現心臟病、腫瘤等重大疾病,將全額退款。會員面對的是一名私人醫生,但背后為他服務的則是專業的全科醫生團隊,作為具備專業醫學背景,原301醫院腫瘤內科醫師的韓小紅,也披掛上陣,成為“首席私人醫生”。
奧亞的出現讓慈銘跳脫出體檢機構的常規業務模式,在解決高收入群體健康管理需求,創新盈利模式方面找到了一條新路,并很快成為發展重點。根據此前慈銘體檢IPO招股說明披露的信息,其募集資金主要投向便是奧亞這一品牌。據悉,慈銘在其他城市復制推廣這一業務模式的計劃目前也正在進行中。
同場競技,慈銘的每一個動作自然都被對手看在眼里,去年年底愛康國賓在CBD核心區推出愛康君安健療國際北京旗艦中心,將其定位為“亞洲頂級的高端管理與醫療中心”,雖然只在寫字樓里占據了不到一層,但開業當天聲勢浩大,請來眾多企業和文藝界知名人士,同時宣布聘請哈佛醫學院前副院長Tom Fox教授為中心院長。
相比之下,美年大健康則堅持要為大眾服務,“我們的競爭對手現在走的是高端路線,通過購買高端體檢設備來滿足一部分人群的需求。”董事長李文罡表示,經過多年積累,美年大健康已經擁有了海量的健康數據,能夠分析和篩選出許多慢病人群,可為他們提供更進一步的醫療服務。因此在2015年上市之前,將通過大數據、差異化等手段來提高公司利潤,讓現有的連鎖體檢業務拓寬至更廣泛的醫療生態鏈。
擴張之外的新思路
近年,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對健康體檢的需求也迅速增長。目前這一行業所隸屬的預防醫學國內總體市場規模已超過500億元,體檢機構超過6000家,行業每年的平均增速在20%至30%,總體平均毛利率則在15%的水平,其中民營機構約占10%。不少民營連鎖體檢企業憑借舒適度與專業化,擁有可與公立醫院直接抗衡競爭的實力。但從另一方面看,國內體檢市場滲透率為19%,美國則高達72%,因此發展空間巨大。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三巨頭中美年大健康擁有的體檢中心數量最多,目前已超過100家。愛康國賓旗下有40多家體檢中心與醫療中心,慈銘除了有42家直營體檢中心,還在17個城市設立了加盟公司。北大縱橫醫藥合伙人史立臣認為,對于專業體檢機構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地域擴張而是尋找新的盈利模式。目前國家對健康領域投入較大,專業體檢機構應從中尋找對接點。與此同時,多部委下發通知表示,放開民營醫療機構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等舉措,也有助于民營企業提升競爭力,吸引更多行業優秀人才。因此企業未來可將發展重點放在輔助治療、健康顧問、私人醫生等同時覆蓋高端和大眾人群的業務模式上。
“現在體檢中心的現狀都是上午人多,下午很清閑,因此這些企業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做些能夠拓展自己產業鏈的事情。”一位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對記者提到,隨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民營健康體檢機構的市場份額將會繼續提升,但三家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究竟誰能真正成為霸主,則還要看他們的業務模式是否能夠適應未來的市場需求。而對于將互聯網思維引入健康管理領域服務中,已被張黎剛列入未來的發展計劃。“5年后,愛康國賓將不再是一家傳統醫療管理公司,而是能夠把醫療領域的最新成果和IT手段結合起來,最終把這些新成果帶入到人們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