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將手中的文化資源優化配置,與創意巧妙結合,最終成為文化創意產業鏈中的一名種子選手,是不少文創企業的夢想。但眼下它們面對的是欣賞品味不斷提升的受眾群體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固守老舊跟不上時代,一味追捧潮流又容易脫離現實,因而對于那些懂得融合之道的文創企業來說,一旦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新酒”裝入“舊瓶”,便會散發出與眾不同的“香氣”。
一部話劇引發產業思考
講述北漂青年來京闖蕩,由租房引發的喜怒哀樂,用普通話演出的話劇《招租啟示》不僅在劇院里連演多輪,同期票房銷售名列前茅。去年12月還在香港國際藝術節上獲得戲劇金紫荊勛章,由此成為首次獲得該獎項的大陸團體,幾個月過去了不少業內人士提起此事仍然津津樂道。此前這部取材于真實故事的話劇已先后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劇目金獎與風馬牛藝術節金獎。
在該劇出品方,京都文化投資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京都文化)總經理王長利看來,一部接地氣的作品既具備藝術性,又滿足受眾市場,所傳遞出的正能量和價值觀一定可以被不同地區的觀眾接受。而在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的背后,則是《招租啟示》從市場定的位、編排制作再到推廣營銷等諸多環節全方位革新,這讓業界重新思考,在話劇產業該怎樣創新才能適應市場。
王長利表示,內容定位精準是制作一部優秀劇目最重要的前提。“現在的演出市場越來越細分,企業必須在里面找準自己的位置,而且在一個領域集中方向,由此深入專注下去。如今大都市的青年都在為夢想匆匆趕路,卻經常忘記了當初為什么要出發。為此,我們截取了都市青年買房租房、尋找自己、婚姻情感等三個家長里短的內容片段,分別制作都市微傷系列喜劇《招租啟示》、《尋人啟示》、《征婚啟示》。”對社會中代表性群體的關注,自然能夠打動都市青年這一戲劇消費主流人群,讓他們在觀看時由舞臺上的表演,聯想到自己的夢與痛。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走進劇場自然希望輕松愉悅,因此京都文化將喜劇形式看作是市場的最大需求,讓觀眾在感動之余,都能會心一笑。從公司出品的音樂劇《爺們兒》的市場反響便可證明這一點。該劇第一輪演出的時候是悲劇,票房不是太理想,第二輪演出時,便圍繞原有的故事和人物關系改版成喜劇,結果大受歡迎。
為了在制作形式上有所創新,《招租啟示》也是京都文化首次與社會資源結合,擁有知識產權,以項目制出品的劇目。“我們在選擇創作制作團隊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有票房號召力,二是有擁有豐富的內容復制成功經驗。”王長利說,通過與這些團隊建立緊密穩定的合作關系,來保證劇目質量,樹立戲劇品牌。話劇都市微傷系列喜劇《招租啟示》、《尋人啟示》、《征婚啟示》選擇了中國話劇金獅獎導演黃凱團隊,音樂劇《爺們兒》則選擇與制作和營銷能力都很強的開心麻花團隊合作。
但在受眾選擇多樣化的市場面前,再好的酒可能也怕巷子深。因此,利用創新的營銷方式讓一部作品在推廣期甚至制作期便抓人眼球,可為走向市場奠定良好基礎。王長利表示,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傳統手段,他們更多地探討演藝內容與金融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多元融合。其中最重要的創新是嘗試劇目眾籌手段,即在劇目的編創階段,將故事大綱放到眾籌網進行眾籌,觀眾在參加眾籌體驗的同時就能提出意見和建議。“這一方面是將營銷推廣前置,不但降低宣傳成本,提高了宣傳與購買的轉換率,擴大了劇目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是在眾籌階段就可以了解觀眾的需求和意見,然后圍繞這些需求和意見進行劇目制作,更對市場口味。”王長利說。
為老傳統注入新活力
包括劇目制作在內,王長利手里攥著的文化招牌不僅數量多,且名聲響亮。作為一家專司文化創意產業的國有獨資企業,成立于2000年的京都文化投資管理公司目前旗下擁有湖廣會館、北京雜技團、風雷京劇團、大觀樓影城、廣安門電影院、中華電影娛樂宮、北京皮影劇團、廠甸市場管理處等15家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企事業單位,形成了集投資管理、文藝演出、文化經營管理于一身的綜合性經營公司,其中三大主營業務包括演藝和劇場院線業務、文化節慶和文化推廣業務、新媒體及文化電子商務。
回想2009年自己初到京都文化時的情景,王長利說當時雖然名為“文化公司”,但在文化產品方面的收入幾乎沒有,企業急需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如何將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整合轉變為擁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業?”成為他思考最多的問題。
過去體制內的文化院團習慣沿襲傳統經濟體制下坐、等、靠的被動發展方式,但市場形勢逼迫文化人解放思想,打破陳規。于是王長利發動所有的文化院團主動自尋市場與合作伙伴,使所有可以聯系和利用的資源都能為京都文化所用;在劇目創作方面,作為國有文化公司,京都文化以推出文藝精品劇目為己任,不管面對的是初出茅廬的從業者,還是在擁有良好口碑的資深人士,均對參與的每部劇目嚴格把關,實現創作與制作流程管理。而在企業管理方面,招聘專業文創產業管理人才,不斷根據公司發展變化細化了部門設置和人員配備,實現了“好馬配好鞍”。
在全方位推進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傳統文化活動與院團開始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廠甸廟會在2006年便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迄今為止,京都文化已連續8年成功舉辦北京廠甸廟會,多次獲得“市民最喜愛的北京春節廟會”,通過傳統民俗表演、手工藝品展賣等充分展示了北京廠甸廟會“文商并舉、雅俗相濟、商娛相融”的特色。
作為傳承北京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京都文化旗下的三家文藝院團,不僅是創作精品舞臺劇目的中堅力量,也是現代人了解京味文化的重要窗口。建團50多年的北京雜技團秉承天橋傳統雜技的精髓,同時吸收借鑒其他民族藝術的精華,并融入現代元素,投資制作的雜技舞臺劇《魔幻音樂盒》,成功運用國際語言詮釋中國雜技、中西合璧的舞臺藝術精品。邀請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創始人之一蓋伊·卡隆先生加盟導演,突破單一的雜技表現形式,融入音樂、舞蹈、魔幻等藝術手段整體包裝,打造出一部元素豐富、風格獨特的高品質雜技舞臺劇,在國內外演出時好評如潮。《激情爬桿》、《炫舞—空竹》等節目也多次獲得國內外比賽最高獎項,并受邀到世界各國演出,這不僅擴大了雜技團的知名度,也打開了京都文化的視野。
曾經培養出梁益鳴、張寶華、吳素秋等京劇表演藝術家的風雷京劇團是國家A級演出團體,擁有70多年歷史。如今京劇團年演出場次超過500場,創作出《長征路上》、《猴王鬧乾坤》、《九江口》、《金翅大鵬》、《白蛇傳》等全新劇目,吸引了一大批傳統和新生代京劇愛好者。同樣擁有悠久建團歷史的還有成立于1957年北京皮影劇團,這也是北京唯一的皮影表演專業團體,集皮影保護、傳承,演出、展覽和銷售于一身,先后出訪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并為國內外一些博物館、民族博物院制作了大批的皮影人物作為館藏。
敏銳的文化嗅覺
只有善于發現市場的敏銳嗅覺,才能真正了解受眾需求,準確把握發展方向,這對于一家從事文創產業的公司來說尤為重要。目前,國有劇場院線面對新興院線的競爭常感乏力,不少已經關門停業。而隸屬于京都文化的廣安門影院、中華電影娛樂宮與大觀樓影城早在2009年便組成聯合影院,經過五年不斷提高軟硬件設施與服務,完成了由傳統影院向現代化影城的轉變,但又保留了傳統影院的懷舊特色。每一家影院的牌匾都是老北京時代的縮影,人們前來看的是電影,感受的則是一份情懷。因此當擁有100年歷史的大觀樓影院內安裝了無線WIFI、自助購票機,并且具備全北京乃至全國最先進的杜比全景聲音響,以及3D效果最好的電影放映設備時,它的優勢便是新興影院所不能比擬的。
與老劇院一樣,傳統文化聚集區的發展也需要外力的提攜。琉璃廠歷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內盡管入駐廠商眾多,但不少企業規模小、經營模式落后守舊、缺乏營銷推廣,顯得過于“傳統”,商戶經營思維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坐等上門”。在了解這一情況后,京都文化尋找合作伙伴,并建立起“琉璃廠文化商城”(www.llc2010.com),打造集資訊和電子商務為一體的琉璃廠官方網絡平臺,包含網上文化商城、文化商品信息門戶和面向文化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基地,平臺一上線,月銷售額便輕松突破百萬。利用互聯網手段讓傳統商品的銷售跨越時間與空間,激發了入駐商戶的經營熱情,提升了市場活躍度。
改造舊的,建造新的。近年來,國內音樂劇市場逐漸升溫,然而卻一直缺乏為原創音樂劇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平臺。在對文化演出市場深入研究后,京都文化打造中國(西城)原創舞臺劇(音樂劇、話劇)創作生產服務基地,入駐西城區新華1949創意園并已揭牌。這也是中國首個國際化的高端音樂劇制作服務基地,未來將按照中國原創舞臺劇產業發展方向,集中力量打造集音樂劇、話劇的創作、培訓、排練、演出、錄制、剪輯、后期制作、版權交易和相關衍生品等為一體的功能性平臺。
與此同時,京都文化也已擁有了自己的音樂劇。在《爺們兒》與觀眾見面前,他們便將這部具有開創性的劇目視為中國音樂劇市場發展以及老北京題材舞臺劇的一次創新性探索。該劇講述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城闊少覃嘯天由票友成長為京劇大師的傳奇人生,劇中當代流行音樂與傳統京劇音樂元素跨界混搭,現代歌舞與京劇表演方式巧妙融合。中國音樂劇研究會名譽會長王祖皆在看過該劇后表示,《爺們兒》是西方音樂劇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傳統文化和時尚結合、悲劇與喜劇結合的成功例子,為中國原創音樂劇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憑借著精彩曲折的故事框架、幽默豐滿的人物形象、酣暢淋漓的歌舞表演與精心絢麗的舞美設計,該劇廣受觀眾好評,在第三輪演出50場后,總計接待觀眾5萬人次,票房收入1千萬元,預計今年將演出150場。
打造區域文化航母
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已從培育引導轉入繁榮發展階段,產業比重不斷提高,成為支撐首都經濟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2013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實現收入達到10022億元,同比增長7.6%,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市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從2009年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每年年均投資達到300億元左右,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成長空間。《關于發揮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意見》里明確提出,到2020年,首都將建設成為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伴隨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出臺,也吸引了包括產業基金、民營資本、私募股權對文創產業的投資。
作為西城區國資委所屬的唯一一家專司文化產業的一級企業,京都文化經過14年的快速發展,不僅讓老牌藝術院團煥發全新活力,還創作了電影《大碗茶》、話劇《招租啟示》、音樂劇《爺們兒》等新興文藝精品,在成為“文化娛樂終端內容提供商”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王長利表示,未來將力爭實現每年新創劇目3至5部,三年10部版權劇目,五年15部版權劇目,每年駐演和巡演達到200場以上。
但綜觀全區,雖然文化資源豐富,但相對分散作,尚未形成區域整體品牌形象,且知名企業品牌數量較少,影響了該區對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吸引力,因此需要加速對各類分散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產業發展的合力。根據區委區政府統一決策部署,去年年底京都公司和金融街文化板塊聯合,掛牌成立了天橋盛世投資集團。
王長利表示,京都公司在演出內容制作、大型活動策劃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在電子商務領域進行了有益嘗試。金融街文化板塊憑借金融街集團強大的資本優勢已經形成以天橋演藝園區開發、建設、運營為核心,覆蓋電影放映、廣告經營等業務的綜合性文化投資集團。因此兩家企業在電影放映、活動策劃等方面具有共性,在演出運營、客戶資源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整合后,能夠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優勢,彌補各自業務中的不足,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效力,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果,為打造西城區文化航母企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