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星
【文章摘要】
隨著我國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酒店行業表現出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社會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漸上升,而與之相對應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卻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造成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但是,實際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卻表現出供過于求的現象,因此形成了一種酒店管理人才供需的悖論怪圈,文章基于此分析了這種怪圈現象的形成,并探索了這種怪圈現象下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悖論怪圈;酒店管理;人才供需;培養模式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酒店管理高職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體系日趨完整。但在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我國酒店業發展迅速,企業急需人才;而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率低,人才培養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已經形成了一種人才供需的悖論怪圈,因此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這一背景下,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職酒店管理人才。
1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供需悖論怪圈的形成
據相關資料顯示,造成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供需悖論怪圈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酒店管理的實際需求相脫節。這一問題在學生參加酒店實習時表現的十分顯著,學生明顯對酒店工作崗位職能存在諸多問題和不適應,而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受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學生缺乏實踐經驗、職業忠誠度低等。酒店行業屬于服務型行業,其對人才的需求是隨著客戶的要求而逐漸變化的,而當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在物質水平、精神境界、思想覺悟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這就要求酒店管理人才的各項素質也隨之提升,而傳統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導致學生無論是在專業技能還是在思想意識、文明素養等方面都與酒店的要求存在著較大差距。學生若想很好的適應當前酒店管理的實際需求,就要經過一段漫長時間的轉變,但是在實現了這種轉變之后,部分人才又出現了跳槽的情況,造成該專業人才較高的流動率,最終形成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招人難的悖論怪圈。
2 怪圈現象下的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由諸多相關要素構成的完整體系,具體來講,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某種標準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具有系統性與典型性的特征,它是一種實現多種教學要素相結合的完整體系。實際上,在我國高職教學人才培養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就是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么樣培養”的問題,接下來文章就從以下六方面探究了怪圈現象下告知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2.1 培養學生就業意識
培養學生就業意識,提升其敬業精神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占據重要位置。酒店培養一個高級管理人員,一般都會安排其從基層做起,擦地板、鋪床、疊被子等這些最基層的工作必須要經歷。但是,現在的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畢業之后去星級酒店工作,要求他們從服務員做起,不少學生都不能接受。無論是多么高級的人才,在實際的酒店管理崗位中,既要求他們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又要求他們具有豐富的經驗。要做好高層酒店管理者,就要具備豐富的基層經理、服務員的經驗,沒有基層實踐經驗就無法進行有效的基層管理。在國外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高級管理人才通常需要具備五至十年的基層服務經驗,但是我國現在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卻幾乎上沒有這種基層意識。因此,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應當注重學生就業意識,根據就業實際需要,加強基層工作意識與能力。對于學校的教學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滲透基層工作思想,提倡艱苦創業;二是激發學生的工作與生活的熱情;三是磨練學生勇于面對挫折的心理素質。
2.2 創新學生管理機制
科學有效的管理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為了能夠更快的實現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向真正的酒店管理人員的轉變,就需要創新學生管理機制,模擬酒店的實際管理方式,培養學生酒店管理崗位意識。那么如何實現具體的管理,我們從各項制度的制定、班級機制的改進,及早操制度的建設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建立科學管理機制,促進學生自我管理。
首先,為了能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未來職業要求,制定與酒店管理經營相關的衛生制度、寢室、內務的管理制度、獎罰制度,及文明行為規范等,并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與執行。
其次,根據酒店管理方式,改進班級機制。將原來班級中設置的班長、班委、組長等職務名稱,更改為經理、主管、領班等名稱,并根據其職位的不同佩戴相應的職務標志,明確其各自的崗位職責。
最后,實行早操制度。早晨組織學生出操鍛煉,培養學生具備組織紀律性,形成健康體魄。并在訓練中規范學生的言行,培養學生規范的處事風格,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作用,將管理制度與生動多樣酒店管理方式結合起來,為其以后在酒店工作奠定基礎。
2.3 強化實踐性教學
實踐性教學是轉變學生角色的另一重要策略,也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培養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酒店管理人員,就要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真正的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求該專業學生在大一、大二、大三進行不同程度與不同層次的酒店實習,其中,大一主要是了解基本的酒店操作流程與具體要求,讓學生能夠從宏觀上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內容及酒店各部門設置與職能安排等;大二實習主要鍛煉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要在熟練掌握與操作酒店各項事務的基礎上,在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較為清楚的定位自己在酒店管理的能力與不足;大三進入正式的實習期,經過兩次的實習經驗,學生已經能夠更好的操作酒店業務,減少了酒店對學生的培訓時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適應與勝任酒店崗位,酒店也大大節約了人才培養時間與成本,有效解決了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供需的悖論怪圈。
另外,實踐性教學還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通過實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及時更正教學方式,并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與處理,從而提升教學有效性。因此,重視實踐教學,對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及學生管理具有雙重意義,是實現學生角色轉變的重要環節。
2.4 充分發揮教師教育與管理的重要作用
為了保障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養與教育,教師也應當積極參加相應的職業培訓,到酒店中進行掛職鍛煉,一方面豐富自己的酒店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學習與吸收新的酒店管理思想與管理方式,以便更好的應用于教學當中。為培養出一批具有高水平專業技能,高綜合素質的符合型酒店管理高級人才奠定基礎。另外,需要強調的是教師不僅要做好教育學生的任務,還要以身作則,管理好學生。比如,教師在教學中要時時保持較高的酒店管理意識,注意講臺衛生,不將廢紙屑等丟棄在講臺上,發現教室的垃圾,及時安排學生進行處理,并以楷模的形象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養成注意衛生等各種酒店管理人才需要注意的細節。
除酒店管理專業的任課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之外,輔導員也要具備一定的酒店管理知識與修養,要能夠從酒店管理專業未來就業與發展的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從心理上安慰與鼓勵學生,避免某些學生因為理論知識難懂而放棄學習的情況。
2.5 營造酒店環境氛圍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對人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學生在校園里知識單純的學習酒店管理理論知識,而不能真實的感受酒店環境,就很難讓學生從思想意識中認識酒店管理專業的實際需求,很難樹立“酒店意識”,進而對其未來就業及職業角色的轉換形成障礙。因此,學校在開展實際教學時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與酒店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定期到酒店中進行實習,或者是在校園中建設一定規模的模擬酒店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近乎真實的酒店環境,比如要求師生統一著裝,形成專業標識;再如要求學生講究禮儀,使用姓氏稱呼他人,以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注等,這樣逐漸培養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認識“酒店文化”,從而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與應用,同時使其更好的適應未來的職業需求。
2.6 開展有專業特色的活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班級內部或者是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有目的的開展一些具有專業特色的活動,比如制作果盤大賽、鋪床技能比賽、調酒大比拼、開展專題講座等,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學習氣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對于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3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酒店行業的快速發展,酒店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多,而當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下的人才特征不能滿足酒店管理的實際需求,造成企業招不上人,學生就業難的現象。因此,我們從六方面提出了解決這種酒店管理人才供需悖論怪圈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宋宏.基于我國酒店企業人才需求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3-09
[2]梁章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南方論刊.2011-04
[3]游富相.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供需錯位與規避路徑[J].職教論壇.2010-03
[4]文斯.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7
[5]梁瑜.基于就業崗位群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3-03